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二书,都大量运用碑史互证。虽然二书利用碑刻考史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钱大昕、王鸣盛二人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有着共同的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2.
清乾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王鸣盛的历史地理考证成就卓著 ,方法精当 ,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下的细密考证 ,更有综合、归纳、概括和提高的分析研究。尤其可贵的是王鸣盛把历史地理的考证与总结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起来 ,故此重视研究地理条件在王朝盛衰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人地辩证关系与王朝之兴亡、都城迁徙与中国历史大势之变迁等问题。以上诸项 ,充分体现了他经世致用的治史旨趣和理性探求精神 ,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值得我们珍视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清代史家王鸣盛的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包含了他对司马迁到欧阳修等一系列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记》至《新五代史》十九部正史中有关历史撰述方面的精辟论述。既显示了其研究领域之宽广,又展现了一位史学名家对历史著述的关注与热忱。王鸣盛探讨历代史家思想之旨趣,以及对历史著述者主体意识的着力开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学者,向来重视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清代,特别是乾嘉时代,是我国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鼎盛时期;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王鸣盛,则是一位著名的文献学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诸多创见,在实践上撰成了《十七史商榷》这部史考名著,通考并遍评了十九史,对我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鸣盛是卓然有功于清代学术的考史名家。在广泛校勘史籍的基础上,王鸣盛对十九史所涉及的一系列史实疑点条分缕析,贯穿会通,综合研究,解决了很多典制上的千古疑难,并提出了不少独创性的、为后世广泛取用的史学见解。其考史取证严谨,方法科学,内容广泛,对清代考证学日臻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丰富的考史成果为后人研治古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6.
对于《红楼梦》的考证,因立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掌握祥实的资料,充分关注《红楼梦》作为学作品的特性,而不能作“想当然”的臆断。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上册)中有三处说法欠妥,在此摘录下来谨与全国广大历史同行探讨,兼向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的诸位老师请教!  相似文献   

8.
青岛大学韩玉德教授的《(韶 )乐考论》一文 ,是近年来《韶》乐研究的重要成果。但韩先生在文中提出“《韶》乐的制作者为帝舜乐正夔” ,笔者不敢苟同。韩先生说 :“关于《韶》乐的制作 ,古文献有较明确的记载。《尚书·舜典》引帝舜曰 :‘夔 !命汝典乐 ,教胄子。’《孔丛子·嘉言》引孔子曰 :‘夔为帝舜乐正。’……知夔确为帝舜乐正。”又说 :“《史记·夏本纪》曰 :‘于是夔行乐 ,祖考至 ,群后相让 ,鸟兽翔舞 ,箫韶九成 ,凤凰来仪…’史记索引曰‘行 ,曲也。’知《韶》乐的制作者为帝舜乐正夔” ,“知禹兴《韶》乐以庆贺舜用二十二贤臣成…  相似文献   

9.
王叔岷巨著《史记斠证》所言,多是王叔岷多年研究所得,值得学界重视。不过,王叔岷论证也有白璧微瑕之处,文章逐一研讨了其中"鬐""女登""除""故遂因""遗矢""沧海""祥"等词语,提出了我们的观点或者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吕祖谦论《左传》三书,主要从史学角度解读《左传》,表现出鲜明的功用观。其治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具体而言,有两方面:一指向自身,即"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一指向社会,欲通古今事势之变,以期有用于当世。  相似文献   

11.
《伤逝》的叙述者并不像许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第一人称的人物叙事者涓生,而是未登台亮相的缺席叙述者,他代表了隐合作者的思想规范和价值判断,是一个可靠叙述者;叙述者的“沉默”,使涓生在与读者的平等对话中显明作品意蕴的深刻和叙事技巧的匠心,同时显露作者的苦闷彷徨之心。  相似文献   

12.
气与势,是中国书法中的两个重要审美概念。书法作品中气的贯通要借助于势,势的体现则又须书法家主体之气的旺盛,所以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于是构成气势一语。书法崇尚气势,其内容一方面包含了书法笔墨里的气势,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书法家主体精神的气势,所以要想书法作品有磅礴的气势,书法技法与主体精神两方面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歌剧《伤逝》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作曲家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此剧不仅树起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创新里程碑,还成为了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即爱情三部曲。其音乐的表现形式借鉴西洋歌剧的艺术手法,结合二三十年代艺术歌剧的特点和时代背景,运用合唱、领唱、二重唱、四重唱、重唱与合唱相融合等歌剧演唱形式,增进了歌剧本身的抒情性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14.
重新校录了近年发现的《大蓬秀立山普济寺众修十王生七斋记》摩崖题记,并首次刊布普济寺众修十王生七斋“女弟子名录”。该题记于唐文德元年(888)镌刻于四川营山县太蓬山透明岩石壁上,是目前巴蜀地区仅见有明确纪年的关于预修十王生七斋的摩崖题记,不仅对研究太蓬山历史,亦对研究巴蜀地区甚至整个晚唐十王信仰的传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有着与当时考据主流学术风尚不同的地方,最为突出的就是其中议论内容很多,且"批判"特质和"经世"意识显明,在往朝史家中,刘知几的<史通>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其影响巨大,这在<十七史商榷>中有迹可寻.王鸣盛对刘知几"商榷"词义的借重和司马光"雅善裁鉴"学术品质的赏识,也折射出王鸣盛的"求实""品评"和"经世"的治史旨趣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孤独意识是石评梅孤独敏感的天性与个人生活感情遭遇相融合的结果,也是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相对立、相冲突的必然结果,更是她的自我认识觉醒后的一种必然心理。这种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石评梅的生存状态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苏轼和苏诗的研究现已硕果累累,但对苏诗研究者的研究,对苏诗研究史的探析,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苏轼研究史稿》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8.
历史感首先要求在宏阔的历史视野内,对历史现象作出有意味的艺术概括,只有“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才能形成历史叙事的冲击力。切近与超越的关系是辩证的,切近中有超越,超越中有切近,失去一方便会失去另一方。历史题材的艺术实践如果没有一种恢宏的哲学意识,没有一种纵观全局的历史哲学,仅仅满足于所谓的再现历史,就很难在史剧这块有着巨大魅力的土地上建构起与之相匹配的辉煌的艺术殿堂。今天,在历史题材创作领域强烈呼唤的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作家应自觉地寻找自己的艺术魂魄,从而强化历史题材创作的历史深度和反思力度。  相似文献   

19.
《尸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为战国中前期尸佼所作。此书曾在南宋时期亡佚,至清代方被辑佚成书。考之今辑佚本《尸子》,其书与商鞅思想矛盾之处甚多,又多涉及战国末年学说及避讳现象,据此推断《尸子》当非尸佼所作,而是另有其人,其成书年代当在秦庄襄王即位之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