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同事颇有感慨地说:我们上班时似乎总是"面色凝重"。乍一听,一笑,再一想,心里一沉。面色凝重,表示他紧张,不轻松,甚至带着几分忧愁。新闻工作其实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很容易产生成就感的工作,我们都是因为喜欢新闻工作而加入这个团队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还会"面色凝重"?我想除了工作压力大之外,自  相似文献   

2.
毛华 《新闻前哨》2001,(4):10-11
认真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坚持“两为一主”新闻工作方针,增强党的新闻工作的权威性、指导性、战斗性,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种种困惑,使舆论监督难以有效开展。一是“想说不能说”。对于一些问题性、批评性的报道,由于有关部门的干预,不能及时发出,因而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二是“说了也白说”,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解决难度大甚至暂时无法解决,使新闻单位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三是“说人惹麻烦”。由于新闻单位采访不深入或其它…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总装某基地新闻报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去年在军内外媒体用稿增加200多篇。报道员们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基地赵文平政委对新闻工作的支持。赵政委上任之时,这个基地的新闻工作正处于低谷,一年里,在媒体上的发稿总数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十篇,而且质量也不高,大多是些豆腐块、火柴盒,还曾经出现过在《解放军报》上被“剃光头”的现象,新闻工作在总装系统处于后进状态。一次,赵政委到基地干休所慰问老干部。一位老干部问道:“政委,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很想了解基地现在的情况,可是为什么总也看不到有关基地的新闻报道呢?”老干部…  相似文献   

4.
张欣民 《新闻三昧》2006,(12):46-48
我当过大报的通讯员,曾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写稿,也当过企业报通讯员,为《首钢报》写稿;我也当过《首钢报》记者,现在又供职于《中国冶金报》。做新闻工作,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手里没有可供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我们每个人活动的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可能在新闻现场,但大量的新闻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事事在场,一个记者是这样,一个通讯员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有限的范围里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地写出新闻报道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体会,谈谈如何发现新闻线索。1、处处留意,周围时…  相似文献   

5.
名记、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激情,是新闻记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记的生命。”激情对记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要想做好新闻工作,不仅仅记需要激情,编辑同样不可缺乏激情。  相似文献   

6.
詹国枢 《新闻界》2000,(4):19-20
办了多年报纸 ,有些问题却一直没弄清楚或者说没完全弄清楚。比如 ,报纸该登什么稿?有时 ,记者发来一篇稿子 ,编辑看了说 ,这稿子 ,没啥意思 ,不登了!有时 ,报纸登了一些稿子 ,记者看了说 ,这样的稿子也能见报?没劲!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公理”何在呢?从读者心理出发 ,想了一个比较简单因而可能也还适用的公式 ,叫做“三要两不要”标准。标准一 :要登读者“很想知道”的稿件报纸该登什么稿?当然该登新闻稿。然而 ,我们每天抓了不少新闻 ,也登了不少新闻。为什么读者还是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呢?这还得从新闻的定义说起。什么叫…  相似文献   

7.
每届函授到了年底,我们与学员互道一声“再见”之后,彼此便中断了教学联系。学员们辛辛苦苦“修行”了一年,究竟学到了一点对工作和生活有用的东西没有;如果是搞新闻工作,经过一年函授基础教学,是否有助于尽快上路?这些情况我们不得而知。纵然我们很想了解函授教学以后的效果,也苦于无门。凑巧,夏华民为我们提供了~次互相沟通的机会。夏华民是第9届函授的优秀学员。因为他是1997年4月报名的,到年底还不够门个月,所以按照规定,1998年4月以前,他写的新闻习作,教务处仍然要负责处理。在元旦期间,地捕捉到一个线索,于是立即进…  相似文献   

8.
开门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央又提出“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与原来提出的群众办报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可是,在办报的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距甚远。群众办报更多是一句口号,群众办报不是报纸内在的要求,缺乏原动力,“三贴近”的提出从反面证明我们在群众办报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9.
人们用“海量”一词来形容每日发生的新闻之多。报纸版面的增加,总是赶不上信息量的增长。不管怎么增加版面,报纸要想如同因特网那样无限量地容纳新闻信息,是不可能的。这样说起来,报纸似乎只能走向末路了,其实不然,报纸之所以能以有限对无限,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报纸含有编排策划,是信息有序的结晶。 编排策划在办报实践中的重要性,在现代报业中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巴尔扎克老人说过:“智力贫乏的最大特征,就是堆砌事实。”在现代高度发达的通信手段条件下,信息的数量多得让人发愁,问题是面对信息如何处理。当我们拿到一张…  相似文献   

10.
应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这些年,我陆续写了些现场短新闻,做了些探  相似文献   

11.
张全铭 《新闻三昧》2005,(12):30-30
1993年的一天,仍是采煤工的我,偶尔参加一次矿上召开的基层区队通讯员例会,宣传部门的同志一边讲述着从事新闻工作的艰辛、作用和自豪,一边让兼职通讯葡传阅着数量并不多的《新闻三昧》。初次与《三昧》“亲吻”,就让我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早在高中一年级我就想成为一名新闻工作。一个因素是语老师把宣传工作这一政治“武器”夸得锐不可挡;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已在“海”畅游多年的舅舅留下的基因吧。  相似文献   

12.
杨彪 《军事记者》2003,(8):49-49
问题的提出在我们的采写活动中,常听到这样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新闻富矿”。有人说京城是“新闻富矿”;有人说改革开放前沿是“新闻富矿”;也有人说,边远艰苦地区是“新闻富矿”……正如什么是新闻一样,看问题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只是想从记者感知这个层面提出:新闻的富矿就在“司空见惯”中。其一,记者是常人,是生活在普通人群中的普通人。有人会说,不对,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特殊的族群。其实,这只是对记者工作极而言之的一面,说的并不是记者的全部。那么,说记者是生活在普通人群中的…  相似文献   

13.
林夕 《青年记者》2008,(9):21-22
“你为什么想做记者?” “不知道。” “你学什么的?” “激光。” “哦,那你一定很有新闻理想。” “对不起,绝对没有。” ……  相似文献   

14.
石翼 《军事记者》2005,(10):71-71
大凡参加新闻函授的同志,都有对成功的渴望:或想通过函授学习能尽快掌握新闻采写的规律和技巧,早日在报刊上实现“零”的突破;或通过新闻写作的实践能当上报刊的通讯员或找到一个稳定的新闻工作;或通过系统的新闻理论学习能将新闻业务提高一步,使自己的作品能在全国获奖,并一举成为“名记”……这些良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完全不能实现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倘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味固执地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路走下去,有时候反会欲速不达,适得其反。因此,当我们向成才的目标发起进攻的时候,千万不要丢掉辩证的“两面观”,警惕在看似正确的道路上糊里糊涂地滑人成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善用对比手法,实现新闻价值”。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浮浅,只能简单地说说“一家之言”。一般说来,我们写一个人,一件事,往往如同写森林中的一棵树,要把“这一棵”写成“这一棵”,而不是另外“一棵”,需要一种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的能力,这是其新闻价值所在,也是实现其新闻价值的一条“捷径”。艾丰先生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把这种“对比”的方法称作“绿叶衬得红花美”,认为是提炼主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6.
我军军事新闻写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凝重、大气、朴实、壮美的风。然而,我们在采编实践中也常常听到读的另一种声音:有的军事新闻过于“程式化”,有的大话、套话过多。还有读把当前一些军事新闻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语言风格戏称为“八一体”……这些评价有待商榷,但是在笔的编辑实践中,的确发现不少稿件语言枯燥,套话连篇,行呆板,言之无物,冗长沉闷。面对这样的稿子,编辑也会失去应有的乐趣和激情。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富矿”,也可以说是一张报纸的支柱之一。什么是时政新闻,晚报的时政新闻应该怎么写,就20年基层新闻工作的经验,笔者总结出12个字的指导思想,想和大家一同研究和探讨,希望大家能够有些许收获。  相似文献   

18.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1989年11月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说:“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他指出,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性的问题”。这一继承马列、毛泽东新闻思想的论述,其核心就是: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我们新闻的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属性在新闻工作中的反映。其内涵包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相似文献   

20.
要让新闻实起来,千万不能忽视“真实”二字。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的反面是假,实的反面是虚。客观地讲,当前社会上也包括部队官兵,对一些媒体的新闻真实性不是很满意,认为虚的东西和假的东西比较多。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耳闻目睹和工作实践,谈谈作为一名编辑在工作中保证新闻真实性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