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中,氮气所占的比例是78%,氧气占22%;人体是由78%的水和22%的其他物质所构成的……这个78:22的数据,被犹太人尊崇为人力不可抵抗的宇宙大自然法则,而且这个法则主宰着犹太文化。  相似文献   

2.
评论界对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辛格等作品中的犹太性因素分析甚详,但却对索尔.贝娄作品中的犹太性分析较少,即使提到也是一笔带过。虽然贝娄本人总想避免贴上“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他始终关注着犹太人的精神世界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满着大量犹太文化的因素。贝娄笔下的主人公继承了犹太人的沉思传统,保持着传统的女性观、金钱观、家庭观,在与美国文化的碰撞中继续自己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3.
<正>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但根据统计,从1901年到2004年间,共有167名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的人获得诺贝尔奖,占总获奖人数的22%。难道犹太人都是天才不成?于是几位心理学家花巨资联合做了一项实验:随机抽选了东方犹太儿童和欧洲犹太儿童各50名,测得他们的智商水平分别是85、105。这说明同样是犹太民族,欧洲的犹太儿童要比东方的犹太儿童聪明些。接着,心理学家把东方犹太儿童带到欧洲,把欧洲儿童带  相似文献   

4.
孔艺霖  梁艳 《英语广场》2023,(22):72-75
美国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所著的短篇小说集《魔桶》生动地描写出了在美犹太人遭遇的种种困境。由于马拉默德身份的特殊性,其短篇小说集《魔桶》中处处体现着犹太文化和犹太传统。本文从“同情与宽恕”“受难与救赎”和“犹太身份认同”三个方面来解读《魔桶》,以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马拉默德的犹太情结以及他对世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与书     
从犹太入创造现象说起在当今世界科学、文化领域中,诺贝尔奖对人类创造成就的表彰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据国外研究创造现象的学者前些年所作的统计,启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起至统计时止,在全部获奖者中,犹太人约占18%;在美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出身的约占28%。考虑到全世界犹太人的总数为1600万,仅占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与钱似有不解之缘,西方人营造了关于“犹太人与钱”的种种神话。犹太人擅理财,在于犹太人对钱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认知,由于犹太人的历史境遇,钱在犹太生活中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指令,从而影响和决定了犹太人对钱的实际行为。但在“犹太人与钱”的种种神话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着不容否认的距离。“犹太人与钱”的问题决非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蕴涵深厚的历史文化命题。  相似文献   

7.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遭遇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运动)所一直倡导的犹太启蒙、改革与同化的压力,这导致犹太人问题日益突兀和严重。赫斯全面批判了犹太启蒙派、犹太改革派和犹太同化派的主张。赫斯认为,一旦开启了犹太启蒙,犹太人接下来就必然走向犹太改革和犹太同化。犹太人问题不是一个宗教问题,进而也不是解放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赫斯将前人所认为的宗教范畴问题转换成了民族范畴问题,由此实现了范式的转换。因此,赫斯认为,犹太人只有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才有可能彻底解决犹太人问题。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实施了全方位的灭绝政策,不仅致力于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还从精神上消灭犹太文化。为此,纳粹在迫害犹太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的同时,劫掠、破坏了成千上万个犹太会堂、图书馆、档案馆、艺术画廊等公共、私人文化机构。纳粹对犹太文化的破坏不仅导致欧洲犹太文化中心的毁灭,促使其向美国和以色列转移,还对犹太社会乃至欧洲非犹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考察纳粹德国对欧洲犹太文化财产的劫掠,分析纳粹劫掠犹太文化财产的动因,探讨纳粹文化劫掠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关注犹太社会为拯救犹太文化财产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犹太人的读书传统是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宗教崇智主义读书传统,其实质是为上帝而读书,而宗教律法中对于教育义务的规定以及犹太教社会采取的其他种种措施保证了该读书传统得以形成和延续。在启蒙运动后,他们的读书由为上帝读书变成了为个人自己、为民族而读书,宗教崇智主义传统变成世俗崇智主义传统,在精神上读书成为一种世俗意义上的信仰,在实际中成为“走出去”“融入主流”“往上走”的途径。从犹太民族发展史来看,大体而言,犹太人的读书、教育热情与他们所在地的城镇化、产业转型以及他们自身职业的转变构成一种正向促进的互动关系。分析犹太崇智主义读书传统的形成与演变,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据说有个“宇宙大法则”,又名“巴特莱法则”,也称“80:20原理”。它起源于一些自然存在的数量比,即一个正方形内切圆的面积与正方形内的余面积之比为78:22;空气中氮和氧的比为78:22;人体中水分与其它物质的比为78:22。有人做了广泛的统计,发现世界上20%的顾客买去了80%的商品,世界上20%的电视节目占去了观众80%的看电视时间,世界上20%的学生占去了教师80%的辅导时间。这个法则的实质是,在任何事物内总是存在着重要的少数和琐碎的多数。如在任何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占少数,而非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反映在数量上就是…  相似文献   

11.
宗教性是犹太文化的特征之一。犹太教作为犹太人的民族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神教。对自称为耶和华“特选子民”,负有上帝神圣委托的犹太人来说,犹太教不仅是宗教信仰,也是民族文化的表达形式。它既表现为宗教观念、宗教文献和宗教仪式,也表现为社会政治体制及其别具一格的文化习俗。至于Judaism一词的内涵,可以引用达尼亚尔·杰里米·西尔弗的话:“我们不再把Ju-daism严格地理解为一种信条、行为规则或崇拜的体系,Judaism涵盖了所有这些内容,但并不局限于此,它包括了犹太民族全部的思想文化,以及深刻影响犹太人内在生活的现象。”犹太文…  相似文献   

12.
身份困惑困扰着阿莫司.奥兹笔下的20世纪巴勒斯坦犹太移民,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危机四伏。伴随着大流散,犹太人分散地生存于异质文化中。在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的接触中,文化同化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关系取向。文化同化使犹太民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犹太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与自我身份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开封犹太文化的内在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文化是唯一发生于上古而延续至今的大文化,只有中华文化才能与之相比,由于西方文化相当一部分“胚芽”包含在犹太文化之中,因此,中西文化的比较,必然导向中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比较研究。 开封犹太人做为犹太文化的载体,将古老的犹太文化带进了中国,和中国文化发生了直接的接触,经过七个世纪的交融,开封犹太文化被儒家文化同化了。这种同化过程也是犹太文化价值观转变的内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恩堂 《天中学刊》2010,25(1):117-120
由于犹太人长年散居在世界各地,出于非犹太人识别犹太人的需要以及犹太人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需要,“谁是犹太人”的问题便呈现在世人面前。界定“犹太人”的世俗标准,一是从人种学的角度,即种族的体征来判断;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即从家庭和血缘关系来判别,而不能再依据宗教标准去界定“犹太人”。目前,犹太学界普遍采用的界定“犹太人”的标准,是把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犹太情结"是指一个作者在犹太文化影响下进行创作。由于品特自身的犹太人身份和个人经历,他的戏剧所体现出的作家身上的犹太情结显然是其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品特的戏剧《回家》中的父子关系上就尽显了作家的犹太情结,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他的戏剧。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呼唤     
《最后的犹大》言短意长 ,十分耐读。犹大本是圣经故事《最后的晚餐》中以同胞的生命换取自己的偷生的叛徒 ,作者借以比喻出卖同胞而获得性命“豁免”的犹太“线民”。初看 ,这个线民的确可恶 :他干罪恶的勾当却丝毫不感到可耻 ,反而十分卖力 ,每天想方设法“从种种渠道得知”信息 ,“像猎鹰般”向自己的同胞出击 ,并不惜以“诬栽”、“捕风捉影”的方式陷害他人。而当他帮着盖世太保捉光了其他犹太人时 ,他自己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盖世太保要捕杀的“最后”一个猎物了。不过 ,他不是以“最后”的犹太人———而是以“犹大”的身份走上断头台…  相似文献   

17.
现代美国犹太人在美国这块“应许之地”、“希望之乡”的生活态度面临转变。介于任何文化的真空都将导致文化的死亡,现代美国犹太人更注重对传统犹太性的超越,对自身更全面的思考。《人性的污秽》作者菲利普·罗斯作为犹太性颠覆式认知的代表.在其作品中向读者展示的是一种新型生活态度.本文意在从实际意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旨在端正美国犹太人对自身的生活态度,并让非犹太裔美国人对其生活态度有所宽容和认可,将文学推向实用主义美学的生活之道高度。  相似文献   

18.
春又至,哈尔滨犹太公墓的工作人员李芳斌用清水擦洗过他很熟悉的每一块写着希伯来语和俄语的墓碑,再摆上一枝鲜花。多年来,在中国传统的祭扫先人的日子清明节和其他重要节日,中国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告慰长眠于此的犹太人:灾难已经过去。以色列副总理访华,专赴哈尔滨祭扫亲人墓地在哈尔滨近郊,一座被称作“皇山墓地”的公墓中完好地保存着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人公墓:一处犹太建筑风格的大门连接着由葡萄藤搭成的甬道,甬道两侧是600余个保存完好的大理石、花岗岩墓碑———这些写着列文、考夫曼、奥尔梅特等犹太人名字的墓碑和不远处成百…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犹太启蒙运动。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这场运动的中心在德国。19世纪中期后,运动的中心从德国转向东欧,尤其是俄罗斯。东欧的犹太启蒙运动基本上照搬了德国模式,德国模式不仅本身存在着弊端,而且移植到东欧后,在东欧产生了“排异”,最终走向了衰微。东欧犹太启蒙运动是犹太人“融入”欧洲社会的最后一首挽歌,它的幻灭使更多的犹太人走向了犹太复国之路。  相似文献   

20.
沙拉 《中华家教》2011,(5):44-45
作为父母,以色列家长的"爱"很特别,相信一定会给您特别的启发。犹太人不养"啃老族"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理财术独步天下,殊不知,犹太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不劳无获"的法则。以色列家庭教育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当孩子想要父母满足他们的愿望时,犹太父母会告诉他的孩子: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你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富爸爸们对这样的教子理念更是鼎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在犹太父母看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一定是好事,再富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