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铎和他的“文化缔构编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夫 《编辑之友》1998,(5):50-54
对于关心编辑学研究的人们来说,“王振铎”是个相当熟眼的名字。与有些研究者不同,王振铎不以频频发表理论文章占据读者记忆。到目前为止,他所发表的编辑学论文不过12篇,但他的理论研究成果一直在牵动着编辑学的深入探讨。1990年8月26日,美国的《克里佛兰旗帜报》报道“中国人研究编辑学”新闻.其中就提到王振铎主编的《编辑学通论》和他的“文化缔构编辑观”,如今,我国编辑学研究者把他的理论称作有代表性的学派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化缔构编辑观辩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缔构编辑观辩证●王栾生【洛阳】文化缔构编辑观自1989年被提出以来,日益受到编辑学界的重视,目前已成为编辑学的代表观点之一,同时也成了“出版编辑学派”的众矢之的。这似乎可以说明它强盛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表明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1文化缔构编辑观在编...  相似文献   

3.
编辑学研究的误扩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概念的讨论正在深入,这无疑会对编辑学的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准备谈一谈由“编辑”概念引出的“编辑学”概念的问题,不妥之处,敬请诸家指正。 文化缔构与编辑学 《科技期刊编辑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认为:关于编辑活动的释义存在着缩小和扩大两种倾向,“缩小的倾向,往往把编辑活动界定为‘六艺’,或‘六艺’加信息”,“扩大的倾向是把编辑活动延伸到文化或其他领域中去了”。书中没有引用这两种倾向表现者的原文、原话。如果我没有猜测错的话,那么,“扩大的倾向”当指包括王振铎《文化缔构编辑观》(以下简称王文)在内的一些文章的主张。因为,王文从题目到内容都是着眼于文化的。 我赞成《导论》的“编辑学是研究和探索编辑现象与编辑活动规律的科学”的简单定义(对其“详言之”的内容却不敢苟同,容待下文评说),也认为确实存在着缩小和扩大“编辑活动”释义的两种倾向。但《导论》认为“把编辑活动延伸到文化或其他领域中去”就是“扩大的倾向”,却是大谬了。道理很简单:编辑活动本身就参与了文化的创造、传播与积淀。所以,鲁迅在《<译文>复刊词》中说,出版家(包括编辑家)“大抵是‘传播文化’的”;斯坦利·安文在《出版概论》中特地引用了约翰·莫利的《回忆录》中的一  相似文献   

4.
编辑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它随着社会文化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编辑与社会文化是不可割裂的两个部分。没有社会文化就没有编辑事业,没有编辑事业就没有社会文化的积淀和缔构。编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编辑在实现社会文化的缔构活动中,它的社会性和社会功能无时不贯穿于它的整个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两种编辑”的观点,是在近些年的编辑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它认为的“两种编辑”,一种是《辞源》修订本所说的“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的编辑。这是“第一种编辑”。另一种编辑,论者对其基本内容的表述是:“依照一定的方针开发选题,选择和加工稿件以供复制向公众传播。”这是“第二种编辑”。论者以此为前提,进一步展开论述了编辑活动和著述活动、古代编辑和现代编辑、出版专业编辑和非出版专业编辑等的区别,提出了编辑学中的“编辑”,不应当是“第一种编辑”,而应当是“第二种编辑”,等等。“两种编辑”论的提出,深化了编辑学的研究,这是很  相似文献   

6.
由河南大学、河南省社联、河南版协编辑分会共同举办的编辑学理论建设讨论会,1987年12月上旬在郑州市举行。15个省市的部分图书、期刊、报纸的编辑工作者、高等院校的编辑学教学研究人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出席了这次讨论会。新闻出版署特约顾问边春光同志到会并作了长篇发言。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编辑学理论建设、编辑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关于编辑学理论建设问题,会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信息控制编辑观,认为编辑学是关于社会信息的采集、控制、处理和流通规律的科学;二是文化缔构编辑观,认为编辑活动的实质在于把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材料,建构缔结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的科学。创建科学的编辑学,不能不对“编辑”概念作出科学的规定,制定一个科学的定义。汉语中的“编辑”既可以指编辑活动,也可以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学作为编辑的科学,研究的是编辑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因此,“编辑学”的“编辑”指的是编辑活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编辑和编辑活动看作同一概念。关于编辑的定义,目前已经看到的有二三十种。其中虽不乏科学思考的结晶,但作为一个科学定义也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缺乏应有的高度概括性。有的定义采用形式逻辑中的全举法,列举了编辑活动的主要环节,或主要类…  相似文献   

8.
编辑活动作为我们的社会现象之一,其本质在于它对人类文化的缔构。具体说,大量个别的、分散的、独特的精神创造物必须经编辑工作者创造性的智力加工后,才能被添加到社会的文化大厦中去。而作为文化的缔构者,编辑的精神必须具有丰富性和深刻性,但更重要的是确立其独特...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与出版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世界的主要标志是以语言文字等符号构成的,能够存存和传播人类精神创造成果的知识运载系统,而出版活动正是人类文化世界的主要构成方式之一,因此,研究出版结构的优化问题,就有必要研究人类文化世界的缔构者--编辑与出版结构形态的关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在编辑学研究过程中,有些专家学者已经发现了编辑与文化的某些渊源关系。如已有人据此提出了“文化构成编辑观”,还有人从文化生产的角度来研究编辑工作的特点,为我们开辟了编辑学研究的新思路。从这些认识出发,我们提出了“文化选择编辑观”,目的是进一步探讨编辑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并使某些编辑学原理得到文化学的佐证。下面就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有关的论述。 2.文化选择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发展的“编辑”概念——兼论编辑与著述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编辑学刊》组织的“编辑”概念讨论,历时近两年,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影响到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方向、发展与编辑史学的确立、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在讨论中,两位王先生(王华良、王振铎)的观点是矛盾对立的,但也并非没有共同之处。双方的论述都有不少合理的、启人思维的地方,然而在我看来亦各有偏颇:在某些问题上,或忽视了“编辑”概念的历史性,或忽视了“编辑”概念的发展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或“泛化”、或“狭化”了“编辑”概念。笔者在本文中阐述的是不同于二王的一些看法,算是第三种意见吧。至于拙论的正确与否,还请包括两位王先生在内的诸专家学者与广大读者坦率批评。  相似文献   

12.
付丽萍 《青年记者》2012,(32):13-14
学报编辑能力发展的内涵文化缔构编辑观认为,人类的编辑活动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由此出发,学报编辑也同样承担了缔构社会文化的重任。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成为编辑能否做精做好期刊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编辑往往对自己编辑的刊物"老看不顺眼",因为他总在思考这份刊物是否还缺点什么,这跟编辑本身所具有的强烈主体意识紧密相关。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媒介之一,被称为"世纪遗产"的高校学报在整个报刊种类中属于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其对编辑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的规律包括编辑活动的外部规律和编辑活动的内部规律,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编辑学的三条基本原理,即文化缔构原理、符号建模原理和讯息传播原理,也就生发、延伸、发展为编辑活动的三条基本的内部特殊规律.由这些特殊规律,又可引申出编辑活动的特点,即规范符号的特点、创构媒体的特点和传播讯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编辑活动的本质是选择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80年代初兴起于我国.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编辑学研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人们对编辑的概念、编辑的内涵和外延、编辑活动的本质、编辑活动的特征等诸多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拿编辑活动的本质来说,就有选择说、审理说、策划说、优化说、文化缔构等各种观点.本文拟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编辑活动的本质是选择"这一观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编辑是外载信息优序化的文化缔构活动──对任氏编辑定义的修正王栾生【洛阳】所谓任氏编辑定义,即任定华、于泳琳二同志在《关于编辑与编辑学对象及概念问题》一文(《编辑之友》1995年第1期第24~28页)中提出的“编辑是信息、知识有序化、载体化与社会化的业...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的基本原理是文化变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宸 《编辑之友》2005,(2):36-38
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编辑学科以来,我国编辑学学术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基于不同传播媒介的各种专业编辑学如图书编辑学、报纸编辑学等的研究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能高度概括各个专业编辑学的普通编辑学基本规律、原理的研究则稍显薄弱.王振铎先生对此作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文化缔构、符号建模、讯息传播三条编辑学原理,建立了自成一家的普通编辑学理论框架.阙道隆先生将编辑与社会的关系规律视为编辑学的基本规律.李经女士则认为编辑学原理应是中介过滤原理、信息整合原理、符号再现原理.  相似文献   

17.
编辑理论流派的形成,已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选择优化"派、"媒介文化缔构"派、"信息智化"派和"中间服务"派构成了编辑学研究最重要的四个理论流派。从编辑理论流派来看编辑学的发展,可以得出两点启示:对编辑概念的重新认识将成为编辑学研究的新话题;贯通各种媒介编辑活动的普通编辑学研究将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编辑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现代化问题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编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站在信息社会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对作为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的编辑活动整体地把握,并从哲学意义上抽象出其本质的话,我们就会看到:编辑操作主要的是对不同形态载体信息进行加工,或者说是通过选题、策划、审查、缔构,使操作对象所承载的信息进一步优序化.  相似文献   

19.
李德全 《出版科学》2015,23(2):109-110
中华文明悠悠几千年,绵延不绝,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从未中断的璀璨夺目的世界文明形态之一.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图书的编辑出版活动经久不息,苟日日新.图书的出版传播,离不开作者的创作构思,也离不开编辑主体的创意编整.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部编辑思想史.编辑活动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编创功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缔构活动.然而,长期以来,编辑学界有关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却不受重视,尤其是编辑思想通史和专题史的研究几乎近于“零”.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科学本身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而概念是构成理论体系的单元。要使编辑学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正确揭示其中每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关于“编辑”的含义,是研究编辑学理论体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如果对“编辑”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科学的认识,编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就会产生困难。对此,本文提出些很不成熟的看法,希能进一步展开争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