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中危机事件频发,一方面与外界环境、学生心理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校中生存领域的教育缺失息息相关.非连续性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存境遇,将危机视为教育的契机而非干扰加以排除,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的学生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性,还要探究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才能转危为机,促进大学生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与人的发展,理解教育,注重非连续性事件如危机、遭遇、挫折对人自我生成的积极意义,认为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的生存处境,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将人生的苦难变成发展的动力,该理论对地震灾区的学生的心理重建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论非连续性教育视野中人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连续性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理解教育。学生生活中的危机、挫折、遭遇等非连续性事件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博尔诺夫危机教育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机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只要人生存于世,危机便不可避免。博尔诺夫把危机看作是造成教育非连续性的一种因素,并指出危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什么是危机教育“人们通常把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称为危机”。博氏认为危机是一种非连续性现象。只要人们生存于世,就不可避免会遇  相似文献   

5.
吕珩 《中国教师》2004,(12):27-28
遭遇和危机 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在<教育人类学>一书中指出,"在人的生活中会有一些突然出现的、非连续性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些事件纯粹地视为外来干扰.相反,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他看来非连续性事件就包括"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及"有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等.  相似文献   

6.
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关键事件"。"关键事件"为转变"问题学生"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基于"非连续性教育"的微关怀就是指教师在"危机"性质的"问题学生"教育"关键事件"中,通过唤醒、激励、告诫和召唤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尔诺夫把教育同时看作非连续性活动,它注重危机、遭遇、挫折等事件的教育价值,对教育改革有启示作用。现代教育中要把生活中的危机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建立"共享"与"依赖"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重新开始,用"唤醒"激发学生的道德良知。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非连续性教育,遵循教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连续性是生命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毕业生的管理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管理要求高校在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中,要考虑学生生命发展的非连续这一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先解读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两个重要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透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实现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新构建,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正>"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由德国哲学家、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发展而形成体系。以往的教育学派通常把教育视为一种连续性的活动,认为教育只需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人的身心进行塑造即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种种困难和干扰给教育活动带来障碍,它们令人不快。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则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事件,如"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对全新的更高级的生活向往的突然唤醒、号召,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告诫和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等等",[1]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的生命发展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非连续性教育强调人的发展是顿悟的、非连续的,“遭遇”是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遭遇”给学生并非总是消极影响,也会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对“遭遇”的体验过程中不断唤醒自己的灵魂,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对学生产生转折性意义的“关节点”,善于创造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并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具有信息容量更大、实用性更强等特点。在高年级,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让他们从图文等文本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内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具体技巧、方法,并且积极在课外实践中运用,读写结合,自行设计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视角审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反省线性发展和静态思维模式的弊端,可以发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危机'遭遇'唤醒'和'告诫'都能中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进入到非连续性阶段从而开启发展的新篇章。为促进幼儿园教师在震荡中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4.
"危机式"教育即通过对社会生存危机的介绍,让学生自身产生一定的生存危机感,进而能够努力去学习和掌握该有的生存技能的教育形式。当文化和科学理论不断充斥着现在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内容,而对于面对社会生存危机的能力的培养内容却近乎于无,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是高屋建瓴的"理想国"式教育。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阅读内容与目标提到了"非连续性文本",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与特质的阐释,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对于历练学生从众多信息中辨别适切资源、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整合与处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推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构建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连续性教育与传统连续性教育相对,旨在借助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危机、挫折、意外等实施教育,使幼儿不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最终实现健康成长。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非连续性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存在明显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鉴于此,唯有分析非连续性教育的内涵,完善幼儿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幼儿的教育质量。本文就以此出发,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现行法治教育专册教材为了化解教学内容成人化与教学素材儿童立场的矛盾,在《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栏目中植入一定图片,配以相应文字和问题,将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文本交互融合,打通知识和生活之间的价值链接,增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亲近感,引导学生从表象学习走  相似文献   

19.
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中详细论述了遭遇、危机的本质及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所提出的告诫、激发、唤醒、批判与分析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对当前高职挫折教育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蚁族"、"候鸟族"、"啃老族"、"恐归族"等社会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学毕业生生存困境,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和自信培养,引发价值危机。高校教育应根据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育策略,将大学生自信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