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如有一天,你像鲁滨孙一样飘流到一座荒岛上,岛上没有河流,除了遍地的野草外,只有几株掉光了果实的椰子树。你如何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呢?记住:荒岛求生最基本的三个生存要素是水、火和住处。解渴只能靠淡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水是最珍贵的物质。因为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因此,在流落到荒岛后,首要的任务是寻找淡水。海水不但无法解除口渴,还会损害健康。海水进入胃里后,由于海水中盐分的浓度大大高于血液中盐分的浓度,海水中的水分不但不能渗透到毛细血管中,血液中的水分反倒会从毛细血管中渗透出来。因此,喝海水越多,人体失水就越多。如…  相似文献   

2.
语文园地四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可以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感想。写完以后,自己把习作中不合适的地方修改一下,也可以与同学交换改一改。  相似文献   

3.
习作要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可以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感想。写完以后,自己把习作中不合适的地方修改一下,也可以与同学交换改一改。  相似文献   

4.
王洁 《辅导员》2014,(5):53-53
上周,我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深深地被鲁滨孙的不怕刖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  相似文献   

5.
正习作要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可以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感想。写完以后,自己把习作中不合适的地方修改一下,也可以与同学交换改一改。  相似文献   

6.
当买到《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它,因为我想知道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是如何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存了28年的。这本《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了一个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英国人鲁滨逊违背父母意愿去当了一名航海家。  相似文献   

7.
《学会生存》是全球教育界颇有影响力的作品,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式的著作.但是将“to be”译为“生存”,笔者不敢苟同.因为纵览全书,该书所描述的是一种人类对存在意义的追寻,是从本体论角度讨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而这并不仅仅是“生存”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重新探究“to be”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春平 《考试周刊》2013,(86):14-15
“星期五”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却体现了“大内容”。文章从“星期五”这一角色出发,解读《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的种族歧视、人的社会性、殖民主义、宗教文化殖民、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揭示出“星期五”在小说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笛福塑造的鲁滨孙通过航行冒险积累丰厚的财富,改造荒岛、征服自然,实现人生价值,确证自我。同时呈现了旅行者和被旅行者的文化差异、文化传递现象,再现文化交流与认证,通过对《鲁滨孙历险记》中"他者"形象的分析,呈现文化传递中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近代史学始建于20世纪初期,恰逢西方学界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史学在研究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这个总结以鲁滨孙的《新史学》为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书体现了20世纪初期史学的“国际前沿”。在此同时,以梁启超、王国维和陈寅恪为代表的清代学派,也对中国史学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深刻变化以及所亟欲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比他们和鲁滨孙的见解,可以看到他们在“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这两个史学的根本问题上确实站到了当时的“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11.
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  相似文献   

12.
梁天琪 《辅导员》2012,(Z1):126
轻掩上书,闭上眼睛默默回想,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镇定的,是勇敢的,当然更是乐观的。鲁滨孙在岛上,要为自己的衣食去费力,这也许很困难吧!但他坚持用乐观的心态去改变生活,赢了这场与命运的较量。我很欣赏《老人与海》中的这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不就是鲁滨孙一生的真实写照吗?命运将他带到荒岛,没有给  相似文献   

13.
徐星 《上海教育》2013,(14):42-42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reOpen OnlineCourses,MOOCs)是近两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的最热词,中国网友还给其起了个中文名字“慕课”。在网上铺天盖地的讨论中,“革命性”的字眼出现频率很高,甚至有人称其为一场“海啸”。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险社会条件下,自我保护是风险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个体生存方式的一种表达及对生存空间的一种构建,但要注意防止自我保护演变为个体生活状态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荒岛     
翻开这本《鲁滨孙漂流记》,手指于书页间穿梭、流连,我轻轻摩挲着书上的文字,心绪不禁随着书中主人公的经历开始延伸……也许是步入初三,好像一切都与初二时大不相同,更快的学习节奏、更激烈的竞争都使我感到陌生。一个月的努力,得来的却依旧是退步的名次,我开始焦躁、无措。我询问自己:"我的努力真的有效吗?"但是没有人能给予我答案,连我自己也是一片茫然。看到鲁滨孙刚入荒岛时因为孑然一身的孤独而感到绝望、  相似文献   

16.
王洁 《辅导员》2014,(8):53
正上周,我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深深地被鲁滨孙的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被人们誉为生活的教科书。这本书叙述了英国航海商人鲁滨孙在前往南美洲的航行中,船发生意外,只有他一人幸免于难,被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无名岛上,他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岛上生活了28年之久,历尽艰苦困  相似文献   

17.
刘熠辉 《海外英语》2020,(8):241-242
《鲁滨孙飘流记》是英国18世纪文学巨匠丹尼尔·笛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享誉世界文坛.书中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在荒岛孤身奋斗,以其开拓进取、勤劳睿智、创造新生活的坚韧不拔的形象和精神,在世界文学史上散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鲁滨孙自身的优秀品质帮助他在孤岛上成功自救的同时,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他救,直至最终成功逃离荒岛,重返英国.  相似文献   

18.
王化旭 《成长》2005,(10):57-58
大学处于开放社会,这使得一些不法之徒将“罪恶的黑手”伸到了校园。同时,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面对诱惑的不够慎重和不够冷静,我们往往会因上当受骗而使自己蒙受不应有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冷静处事,避免因为侥幸心理最终导致受骗。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分析文化与教育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现代教育诸环节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对现行教育体系和目标进行了分析,提出现代教育应以“化育人文、养成人格”或“学会生存”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你能每天或经常把发生的事、处理的事务或观察的东西记录下来吗?在艰苦或危难的时刻,你还能一直坚持写日记吗?南极探险的斯科特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日记中,记写了大量的南极探险的宝贵资料,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流落到荒岛上的鲁滨孙,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记写了自己同大自然进行顽强拼搏的心声,让人嘘唏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