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东顺德人民广播电台是县级电台,台内专职新闻记者、编辑只有5人,近年来频频获得广东新闻奖的各等奖项,小台是如何出“精品”的呢?“台小”意识强。顺德面积只有806平方公里,却穿梭着20多个广播频率的电波,一个县级小台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就一定要强调新闻立台。而要使新闻“立”得住就一定要实施两个战略:一是新闻本地化,二是新闻精品化。如果精品意识不强,即使是具有天然亲和力的本地新闻也不可能做好;如果节目淡而无味、听众流失严重,就无法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力小”多学习。顺德台购买、订阅大量新闻专业书刊,让采编…  相似文献   

2.
张雷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73-174
广播新闻编辑在整个新闻传播当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搜集信息,整合新闻,发布广播,反馈效果的关键角色。新闻节目是广播电台的发展基础,是所有节目的重中之重,是广播电台的支柱节目。广播新闻编辑想要提高工作效果就要完善本职工作,重视发展多样性的编辑技巧,多制作精品节目,满足观众需求。本文旨在探究新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提升要点,分析其中编辑人员的素质作用及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谈编辑的精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农民盼望好收成,工人盼望夺高产,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莫不盼望着多出一些新闻精品来。 一个新闻精品的产生,是多方面环节、多种因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我主要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结合工作经历谈几点认识。 新闻精品与理论根底 常听到基层通讯员对报社的编辑说:“请帮我给这篇稿子把把关。” 把什么关?无非要把好事实关、技术关、文字关等,但首要的还是要把好政治关、政策关,看这篇稿件是否符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党性原则,是否符合党和国家及军队有关政策规定。这是编辑人员最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刘维石 《传媒》2011,(7):69
精品稿件,是一张报纸的拳头产品;精品稿件,也是新闻采编人员追求卓越的标志。一张没有精品稿件的报纸必然是平淡的,一个没有精品稿件的采编人员也是平庸的。精品至少应该包含以下要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的行业特点、完整的新闻要素、典型的新闻事件、生动的新闻细节、精美的新闻语言。一篇精品稿件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团队精心策划、记者精心采写、编辑精心加工的结果。可以说,精品稿件凝聚了整个编辑部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时下,争创名牌追求名牌效应已成为企业跻身市场竞争的主攻方向。随着新形势的需要,许多新闻单位纷纷实施精品战略,提出要增强精品意识。名牌显示着产品的质量,精品是报纸宣传质量的标志。报纸要多出精品,作为专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责无旁贷,而作为新闻宣传基础骨干的通讯员也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观点一部部相机背后,是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脑和手的较量。一个个瞬间形象的摄取,不仅依赖摄影记者现场能力的发挥,同时也依赖后方的策划与编辑。精品新闻图片的出现与记者、编辑的用心与激情有很大关系。不热爱它,不被它感动,就很难拍摄、编排出精品新闻图片来。  相似文献   

7.
郝娜 《记者摇篮》2010,(7):16-16
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出的好作品。成功的采访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和前提。业内人士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写出新闻精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快速反应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闻工作的必备的基本素质;多出精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需要,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有志者所孜孜以求的根本目标。于是,我们编辑室以“快速反应与多出精品”为主题,在今年初组织召开了一次新闻业务研讨会。大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分别就“快与新”、“快与深”、“快与实”、“快与活”、“快与准”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有些见解和体会对于“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参考价值,现将这些探讨文章推荐给贵刊,请予指正。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第二编辑室主编郝传更快中求新…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保证图书质量,多出精品,做大做强出版社,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发挥编辑工作的重要作用。编辑加工书稿,基本上是个人劳动,这个特点决定了编辑活动的好坏主要靠编辑的自觉性。编辑自觉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素质的高低。所以,编辑队伍的建设、编辑个人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今年以来,新闻出版业正在广泛开展的“三项  相似文献   

10.
陈曦 《新闻窗》2013,(6):63-63
广播媒体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播要在新形势下获得生存空间,新闻编辑就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编辑技巧的多样性,多创精品,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从精品到精品群———关于提高新闻整体质量的思考“多出精品”,强调的是精,是多,不是出一个两个,而是出一些、一批,是新闻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从精品到“精品束”、“精品群”,是“多出精品”的内在要求自从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要求,精品,...  相似文献   

12.
8月5日,浙江日报召开洪加祥新闻作品研讨会。这表明浙报集团对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视,鼓励记者编辑多写多编新闻精品,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和舆论引导能力。集团总编辑杨大进到会并讲话,副总编辑陆熙、徐峻参加了会议。浙江日报采编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采编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副总编辑冯卫民主持。会上,大家对洪加祥的新闻作品和他深入基层、努力实践“三贴近”的采访作风等作了充分的研讨和肯定。  相似文献   

13.
报刊、电台要多出精品.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好搞。好稿从哪里来?除了专门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以外.长期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通讯员怎样才能写出新闻精品呢?我认为,要把握六个要点:一是要有精品意识。与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相比,通讯员出精品的难度会大些。但是,通讯员写好稿出精品,也并不是完全办不到。听听广播、翻翻报纸,看看各种好新闻评比.有许多好新闻就出自通讯员之手。实践证明.只要树立起精品意识.再下上~番苦功夫,通讯员照样可以写出好稿和精品来。要树立精品意识,首先要认…  相似文献   

14.
张欣 《新闻窗》2015,(3):52
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编辑策划对广播电台新闻栏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档新闻资讯的精品栏目,都要详细地编辑策划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新闻编辑策划不仅是新闻传播活动基本组成部分,还应该承担新闻内容整合、加工和创造的任务,通过创新来弥补传统新闻编辑工作的不足,整合各种媒体资源来提高新闻播报的效率,重塑新闻编辑策划的理念和方法,让广播电台的新闻栏目具有更高的可听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闻单位评选出来的获奖作品一般说可以说是新闻精品,但由于种种原因,情况也不尽然,评上的不一定每件都是精品,评不上的未必都不是精品,对此应有正确的看法。作为党报记者,不管能否获奖,都要站在党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真按照精品标准搞好每篇报道。人们一般认为新闻精品的标准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讲究报道艺术,所采写的新闻读者喜欢看;三是新闻价值高,报道后社会效益显著。这三条实际上是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物主义思想。实事求是讲,驻地记者站人少事多,精力容易分散,写稿不如编辑那样精细,多数稿件与上述精品的三条标准  相似文献   

16.
多年新闻编审实践告诉我:作为稿件加工处理的第一“操刀者”——编辑,要想多铸精品稿,必须善用“加减法”。  相似文献   

17.
记者要想写出好的新闻稿件,打造精品,需要平时多留心、深入基层抓活鱼、抓好细节描写,有精品意识,与编辑进行良好沟通。文章通过作者多年采写的亲身体会,分析了记者如何才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8.
多出精品,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新闻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新闻队伍建设,适应市场竟争的重要条件.何谓精品?我理解就是那些导向正确,意义重大,贴近群众生活,编写独具特色,社会效果突出的新闻作品.当然这是就一篇新闻作品而言,我认为,以这个标准推而广之,还应该提倡办精品报纸,出精品版面,编精品专栏.作为支撑报纸版面三大件之一的专栏,创精品更具现实意义.一份有影响的报纸往往因拥有一些有影响的专栏而驰名.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经济日报的《每周经济话题》,工人日报的《职工明星谱》等精品专栏,就为它们的载体增光添彩.可见,报纸专栏编辑也应像记者那样,树立精品意识,为策划和创造精品专栏而努力.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我想应提出以下几个要求.  相似文献   

19.
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是打造精品电视新闻节目重要保证。本文在简要分析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从基于受众需求提升节目信息量、培养新闻编辑美感、提升新闻敏感度以及创新编排模式等方面探讨了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何谓新闻精品所谓新闻精品,意即高质量、高水准的新闻作品(内涵),包括好消息、好通讯、好言论、好版面、好栏目、好专题等(外延)。(注) 深入研究新闻精品,着力探讨多出新闻精品,是中国新闻事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课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引导性,对主流媒体更有力、有效地引领舆论意义重大。新闻精品的特征新闻精品大致具备五个特征: 一是卓越性。新闻精品超越了普通好新闻的标准,是"木秀于林"的佼佼者。它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产生的新闻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甚至影响到政府决策。由于其卓越的品质,新闻精品能成为相关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