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管理中的权力至上、官本意识不仅严重制约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导致高校教师主体倒错、价值观念扭曲,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教育创新,严重挫伤了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是高校实施师本管理的最大思想障碍,必须尽快打破传统的行政化运行机制的局限,淡化"权本"、"官本"意识,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9,(14)
陈建新4月21日在《光明日报》撰文:4月16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两篇文章,颇值得对照参看。一是《黄冈师范学院:"就业至上"成就两年高就业》,强调"就业至上"的崭新办学理念,开辟了就业新天地;二是孙正聿教授的《哲学与  相似文献   

3.
“实用至上”“技术至上”的教育是民族的灾难冬阳当前,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必须注意,在追求教育“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实用至上”“技术至上”,这样将导致教育...  相似文献   

4.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起点及疫情冲击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即执政一切为了人民、执政紧紧依靠人民、执政成效由人民评判,这是对中国特色"执政为民"理念在新时代下的继承和发展,与西方宪政观在理论基础、出发点落脚点、人的发展的实现方式等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人民至上"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基本依归,其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国家治理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评判主体。  相似文献   

5.
在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攻坚战中,始终要发扬"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引领。"国家利益至上"的首要原则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但不等同于全体全员个人利益的简单叠加,将局部个人利益的让渡归咎于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在论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平衡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合理利益补偿"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于将王权主义推至极致的清代社会而言,宗法"亲亲"之权遭遇到了皇权"尊尊"的政治高压。在遥控整个社会机制运转的努力中,高度膨胀的清代皇权作为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轴心,不仅对家族长的滥杀权给以明确的限定,而且对其"呈请发遣"的权力实施(尤其是终止条件),都给以国家法律的严格规范与限制,从中可窥见到皇权对于族权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就业至上"办学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丰富高校办学内涵、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重要性的认识、建构毕业生就业的文化合力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也可能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故高校对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把握当前市场的要求,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义利关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孟子立足儒家提出"义至上"的义利观。孟子"义至上"思想源于对儒墨法三家的扬弃。孟子"义至上"的义利观包含何必曰利、舍生取义、恒产与恒心三个维度。孟子"义至上"思想推动了儒家义利观的发展。"义至上"思想的合理内核在个体怎样生活、怎样成就理想道德、怎样治理国家这三个方面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坚持人民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国家利益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既有内涵的区别,即分别侧重不同的方面,又有内在的联系,即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和根本目的,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保障,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广大思政课教师应自觉理解、把握和践行这一思想,增强理论自觉、实践自觉和育人自觉。  相似文献   

10.
学校声誉评价日益成为学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是学校声誉的核心价值要素。教育质量通常仅被理解为"学业成就",由此形成评价学校声誉的"学业至上"价值导向,并导致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误区。学校声誉评价的价值导向需要从"学业至上"向"社会满意"转变,使学生的发展真正切合社会期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知识的积累。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社会,人类更加需要注重心灵的呵护与精神境界的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聚集地和展示平台,是社会信息汇集共享的中心。因此,图书馆担负起着引领社会文化走向,引导核心价值观念的责任,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高校教师担负着教育培养祖国新星的重要责任,不管是高校学生还是高校教师都要不断及时到图书馆去充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因此,高校图书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地实施相关对策,以提高服务质量。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读者至上"理念探讨这一话题,研究和探索了"读者至上"理念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读者至上"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具体运用,旨在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管理。  相似文献   

1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作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一节课内容,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民性、实践性和政治性。在设计该课程内容时,要根据其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展开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利益"的深刻内涵。本文在实例研究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利益至上"课程进行了全新教学设计,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皇帝制度为基础,以御史监察制度为主干,以谏官制度和举报制度为补充的中国封建权力监督制度,具有皇权监督至上、专门监督机关机构独立、权重位高的特点。这种权力监督制度对于维护封建专制的延续起过重要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倡导法律至上的观念,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不仅是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而且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保证,还是制约权力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必须完善法律至上的规定,切实保障审判独立,并且要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倡导法律至上的观念,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不仅是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而且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保证,还是制约权力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必须完善法律至上的规定,切实保障审判独立,并且要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使相权融入皇权。阁臣参预机要,最初的形式是与皇帝"面议"朝政。阁臣"票拟",一般受制于"九卿之成案"和"司礼监粗写事目"的双重约束。而司礼监代行"批红"之责,对阁臣的票拟之权,更是一种严格的限制。明世宗压制宦官,造成内阁的权力扩张,突破了宦官尊于阁臣的体制,侵夺了九卿的权力,造成权力失衡,从而导致了内阁与皇帝以及整个官僚系统的长期冲突。  相似文献   

17.
权力的交接一般都会影响到新帝初期的朝政稳定,嘉庆朝亦不例外。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嘉庆帝亲政,嘉庆朝的历史由乾隆训政走向嘉庆亲政。为顺利行使、稳固皇权,嘉庆帝在王朝统治集团内部恩威并施,雷厉风行。如,诛除和珅,召尊师朱珪回京,重用皇室诸王,整肃军机处和内阁,处分、罢斥和珅余党。最终重塑皇权,稳固朝政,为嘉庆朝的真正开始奠定了坚实的皇权至上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法律选编》是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三世与君士坦丁五世于740(741)年联合颁布的一部小型实用法典。该法典首次明确提出的提升"仁爱"原则和相关法律条文所体现出的"仁爱"精神,使其成为继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后罗马-拜占庭帝国史上又一部重要官方法典。在帝国皇权不断强化态势下,《法律选编》"仁爱"原则的提出,并非皇帝的仁慈使然,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天灾人祸引起的人口锐减,教会"博爱"思想激起的人文关怀,客观上迫使皇帝在追逐皇权至上原则的同时,不得不屈就以"仁爱"原则来维护帝国的稳定,促进帝国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凭借自身的地位和威望,在军事哗变中被推上皇位,代周建宋。建国后,雄才大略的赵匡胤革新政体,稳定皇权,继而发起"先南后北"的军事攻势,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帝业,结束了自唐以后长期分裂、藩镇割据的局面。他推行"以文制武"和"权力制衡"的政体,是对秦以来政治制度的创新,又是对宋以后封建王朝"文人政治"的奠基,其历史作用和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韩国《朝鲜日报》27日发表题为"‘学历至上社会’造就假博士"的评论文章,摘要如下:被誉为"美国最受信赖的公众人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