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翻开史册,曹操平袁绍,征乌桓,挥鞭策马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碣百遗篇历历在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法家路线的实践者,竟被历代儒家所痛恨,所丑化。在《三国演义》里,曹操破刻画成“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败坏朝纲”,“欺君罔上”的“奸臣”。叛徒、卖国贼、当代的大儒林彪不仅恶毒攻击法家是“罚家”,而且别有用心地从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而在历代文学形象中却多被看作枭雄与小人的共同体。通过曹操的散文,我们可以探寻曹操真实的形象,并从多方面、多层次公允地评判并还原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公元二○○年,曹操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展开了一场决定存亡的决战。曹操“以至弱当至强”,一举歼灭了袁绍屯营东西十余里的十数万大军,“威震天下”。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给了这个中原最大的分裂割据势力以致命的打击,为后来统一北方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官渡之战的曹胜袁败不是偶然的,是曹袁双方推行儒法两条不同的军事路线的必然结果,是曹操执行法家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二十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描绘沧海壮观,追溯千年往事,热情歌颂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同时,对汉末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给予了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人们承认他的雄才大略,却憎恶他的阴险毒辣,名之曰“奸雄”(有别于董卓之类的“奸贼”),并把那种为人自私狡诈,但有一定能力(既有坏心,又具坏才)的人称作“曹操”,以“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相似文献   

7.
说起曹操,人们想到的可能更多是那个被“演义化”的曹操,那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白脸奸臣,那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屠夫”。但我心目中的曹操形象,却并非如此。论才干,他该是汉末名臣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长廊中,曹操可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演变:时而被誉为文韬武略,集汉室功臣和开国圣主于一身的人物:时而又被作为阴险狡诈,狠毒残忍,欺君纂国的乱臣贼子的代表。回顾曹操形象的演变过程,并进一步弄清其复杂的历史文化原因,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一个历来被争议颇多的人。历史上,他为结束三国纷争,晋统天下做了不朽贡献;但他又毕竟"篡了汉",在成就功业的过程中,其权术的使用令许多人为之不爽,至口诛笔伐。因此,谈论曹操,褒者说其智,贬者说其奸,千百年来,论说难以盖棺定之。文章针对大众对曹操的一般看法,从一些对曹操耳熟能详的评论来展开,结合史书和文学作品,分析其对曹操反面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一、从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看曹操形象的审美二重性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形象,也是一个性格最为丰满和复杂的人物。他“有时仁,有时暴”,“似乎忠、似乎顺、似乎义”;在他身上,“有使人倾慕处”,“痛恨处”,“佩服处”。他的“机警处、狠毒处、变诈处,均有过人者;即其豪迈处、风雅处,亦有非常人所能及者”。他“能令人恨,能令人恕,并能令人爱”,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十分复杂的。俗话说,“不见曹操想曹操,见了曹操恨曹操”。这就是复杂审美心理的表现。是的,在人物的性格世界中,存在着“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善与恶,美与丑等两种性格力量互相对立,互相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古典文学研究者们所肯定。毛宗岗认为,这部书之所以有价值,是在于它成功地塑造出了诸葛亮、关羽、曹操这三个典型人物形象,即“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相似文献   

12.
各位前辈、各位同仁、世明教授:上午好!我和世明教授首次见面,是两个月之前在兰州举办的一次甘肃籍法学者的聚会上。在那次会议上,我发现当别人在酒桌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时,他却拉着你站立在酒桌旁,很投入地谈论学术问题。也是在那一次,他告诉我,将有一部五卷本的著作出版,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就收到他所呈赠的皇皇五卷本著作:《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拿到书,我既感慨,也感动,当然还浮想联翩,有许多感想。今天,我  相似文献   

13.
论《老人与海》形象主体的精神结构游嘉胜在《老人与海》中,桑提阿果这一深含寓意的形象之所以今人钦佩又使人震颤,从根本上说,是人格力量、心理力量在起作用。进一步说,在其心灵的结构中,以意志为核心的巨大的本质力量;以真诚、善良为主体的感人的道德情感力量和那...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 ,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教师作为学校一个相对稳定的队伍 ,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 ,或者说 ,学校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教师群体身上。因此 ,教师的形象决定了学校的精神文化。那么 ,教师的形象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形象集中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上。而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 ,最核心的内容是“爱生”。如果一个教师不爱学生 ,或者不会爱学生 ,那他就不可能做到敬业爱岗 ,当然也不可能当好一名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 ,不能理解为对学生一…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对曹操着墨较多,充分肯定他为"乱世英雄"。为打造这一形象,刻意将叙事视角聚焦在真假"英雄"辨识上,以此颠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英雄不在形貌、出身,而在才智、率真的本色。显然,该书所编撰的材料并没有损害曹操其形象,反而表现出对他的偏爱与维护。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诠释者从各自的历史性出发对曹操形象做出了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诠释。曹操形象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诠释中得到了丰富、发展。20世纪曹操形象的诠释史就是它的存在史。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三国文化载体之一的“曹操形象”是一种奇异的文化现象,一会儿被人颂为一代英主,一会儿被人斥为万古奸贼,究其原因,每次文化转型均与所处时代的政治、军事、民族形势和道德观念异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敢于反映社会生活真实的作家,其作品才能留传后世。曹操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创作的写实精神。曹操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用诗歌反映了汉末魏初这个历史转变期的时代真实。首先,曹操的诗歌反映了汉末上层统治者的权利之争,终于导致天下大乱和人民惨遭苦难的生活。史载:中平六年(公元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太后听政。此时太后的哥哥何进独揽大权。何进谋诛宦官,召董卓入京,事泄,宦官张让等杀死何进。董卓入京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法家思想的基本精神.肯定了法家追求国家的富强统一,追求法治的公平、公开,要求变法革新、崇实务实.重视经济规律等进步主张,指出法家虽然背上了历史包袱,但它的积极进取精神,使它在历史上仍保持着活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主体精神是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国家凭借政治、经济、科技等优势,大力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给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主体精神培育带来许多新挑战。为此,应从文化全球化时代语境出发,夯实传统 文化主体精神培育的物质基础,用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先进文化培育传统文化主体精神,以更好提高传统文化的主体性、独立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