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平:马克思有个著名的论断: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创造生活的.易健教授在<审美学导论>中高度概括:一部人类演进的历史,也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人类对美的不断追求,促进并带来了人类文明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由于人类对美的追求而带来了现代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面对当今世界,生活美发出诱人的光芒,自然美展示旖旎多姿的情态,艺术美散发令人心旷神怡的馨香,人们恨不得把生命溶汇于美的氛围里,让生活的每一分钟都在美的海洋中度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怪乎学生在深情地呼唤:维纳斯,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美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的美化。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哲学家、美学家,虽然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美的追求却从没有停止过。美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真、善、美  相似文献   

4.
罗雪扬 《今日教育》2006,(7S):70-70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而精神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科学美中,数学美理所当然地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陈春的创作实践使人想到:作家审视生活需要一个参照系;作家如果没有情感的特别活跃,就不可能从活鲜鲜的生活中发现美,把握美,进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希望之歌     
希望在人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希望。 一部人类史,一部世界史,无不是希望之歌的词谱和诠释。 人类有希望,世界有希望;人类才进步,世界才发展。生活不断,希望不止,希望是追求的向导,给人以勇气、力量和美。因而,希望首先是人们一支永恒向往的歌。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美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总是用美的语言来形容向往和最珍重的事物。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代表现实生活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给人愉悦的事物,同时也体现着人们追求的理想。对人类,美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如果失去了美和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生活就会变得无光彩。仅仅承认了美的客观存在和它对生活的意义,并不等于了解了美,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主观和客观存在各种矛盾的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关注健康,更加重视对生命科学的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思想家马克思的话"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作为引文,通过三个点主要论述体会、发现、创造美的过程,更通过课堂教学实例,进一步阐述了"美"在生活里,更在课堂中。  相似文献   

11.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追求美的满足和亨受已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并且人们对美的追求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  相似文献   

12.
一、政治课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必要性1.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必然使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著,他们无论在服饰和生活用品选择上、艺术作品和体育比赛欣赏上,都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衡量事物的价值。2.从课程特点看,高中政治课教材重点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与其它科目相比理论性更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也更高,相对而言,其生动性也就差一些,学生容易感到艰涩难懂、…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人类的社会实践从原始时代起就有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因素 ,原始人以兽皮遮身 ,用贝壳做装饰物 ,这都表明朦胧的审美观在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时期就已存在。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爱好美 ,不断追求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美与人们的关系就显得更为密不可分了。爱好美 ,追求美 ,是人们共同的心愿 ,但是 ,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却因时代、民族、政治影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同时也与个人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以及生活体验分不开的。这是因为 ,人们的审美观 ,鉴赏美…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们追求和谐社会的记载与传说。和谐是人们崇尚的理想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更加追求和谐之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审美素质即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素质。它是人的基本素质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曾深刻地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懂得欣赏美,能够表现美,进而创造美,则需要  相似文献   

16.
美,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进步正是伴随着对美的强烈追求而发展起来的。在对美的追求过程中,人的精神不仅得到升华,而且也获得了人生难以言说的愉悦和快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功利主义不断加快,人们的视觉意识在逐渐淡化。人们很少以一种审美享受的眼光观察自己所处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一花一叶、一鸟一虫、朝云晚霞、轻歌曼舞……这种视觉意识的淡化应归咎于审美教育的欠缺。  相似文献   

17.
季斌普 《现代语文》2006,(12):51-52
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美。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世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爱美,是人类在千万年劳动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天性,人的大脑已经具有美的生理机制。凡是人类认识的一切以及创造的一切,无不包含美的因素。作为教育,德、智、体、劳中部孕育了美,渗透着美。语教学更应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教学中强化美育功能,发挥美育功能,让中学语教学美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美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一定的审美水平标志着一定的文明程度,一定的教育水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较高的审美修养只有靠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不是外加的,而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争取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历史。人们对于社会公正的认识和追求社会公正的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具有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不公的问题。我们对此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并努力促使社会公正的普遍实现。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名言:“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追溯历史,当劳动使人和猿相辑别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对美的执着追求,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每一个历史脚印,都放射出那个时代的美的光辉。 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改革的浪潮向着旧的观念迅猛冲击,长期形成的僵化的审美观念逐渐解体,一个带有新的时代特征的绚丽多彩的美的宫殿正在崛起,而青年正是这一新工程构建队伍中的主力军。 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意识,陶冶审美情趣,创造美的生活,是时代对青年的要求。社会期待青年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更有一颗容纳美神长驻的心灵,刻意追求,潜心创造,为社会的日益文明和进步,也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