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衣钵真传》是发源于山东莱阳的螳螂拳原始拳谱,尽管专家们按照少林拳派体系进行的研究探讨,有失偏颇,但为我们破解螳螂拳起源之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就《衣钵真传》“十八家拳歌”等相关内容深入剖析,以为梳理、探明螳螂拳起源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家校合作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主要课题,但在目前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家校合作内容狭窄、家校合作联系途径单一、家校合作信息交流欠缺等。为推动家校合作在我国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必须认真分析家校合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讨家校合作实践模式,努力推动家校合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要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多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对青少年儿童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与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机构——家庭和学校要积极地进行合作,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国在家校合作中取得了较多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的丞相制度在中国政治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尽管这一制度横跨将近两千年,且在各个朝代的称谓、职权、人员组成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比较不同时期的丞相制度以及相权与皇权的相互关系,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同一的东西,结合公共选择学派的知识,能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窥探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一丝规律。  相似文献   

5.
明朝在朱元璋废丞相制后,决策中枢与行政间出现脱节,于是产生了内阁制。内阁的职责主要是“票拟”与调和,阁臣受制于皇帝和司礼监的批红,不能拥有丞相的权力。有明一代,相权不予内阁,成为官僚集团的软熟保守、宦官的擅政专权以及阁部之争与党派之争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治腐败的集中体现,它加速了明王朝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6.
韦杜两姓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在唐代已各自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家族集团。两大家族的优秀人物活跃于国家的政治舞台,且许多人担任国家宰相一职。通过对韦杜家族29位宰相人物的分析对比,总结其特点之异同,为我们深化对唐代韦杜家族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周聘相的历史性问题一直以来为学者所关注,从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和前人考证的考察来看,庄周聘相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这就确定了庄周聘相的性质是寓言而非史实。  相似文献   

8.
萧何、曹参同为跟随高祖刘邦创立西汉王朝之重臣,萧何一直镇守后方,筹集兵员粮秣;曹参在前线出生入死,屡建功勋。天下平定后,萧、曹二人为争夺丞相之权位曾有一场激烈辩论,刘邦不顾众功臣反对而采纳张良的建议,给予没有战功的文吏萧何以功劳、位次两项第一,并委以开国丞相的要职。刘邦此举对有着浓厚军功传统的汉初国家领导层而言极具深意,不仅妥当地缓和了功臣群体与吕后的紧张关系,而且将行政人员的位次安排在功臣之上、承认文吏之"劳"亦是"功",实际上使战国以来主要为兼并战争服务的军事型国家机器平稳地转向以和平时期的日常行政为要务的管理型国家权力。对曹参的任用亦体现了刘邦处置朝廷中各派利害关系时的良苦用心。对萧、曹的职务安排确保了汉初的政治稳定与法制规范,并为其后的国家政治运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侯震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40-141
汉族宰执在金末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末统治者出于稳定统治的需要,对汉族宰执的任用采取了笼络和限制的双重政策,拟对金末统治者对汉族宰执的任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史载张说"三登左右丞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所谓"三登左右丞相",并不是作了三次宰相,而是指其在开元年间作了三次左右丞相,分别是十三年十一月、十七年二月、十七年八月;张说确实作了三次宰相,即所谓"前后三秉大政",分别是睿宗景云二年正月至本年十月、玄宗先天二年九月至本年(开元元年)十二月、玄宗开元九年九月至开元十四年四月;所谓"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应是从久视元年张说参预修撰《三教珠英》开始成为修书学士到开元十八年卒。  相似文献   

11.
从《二年律令》看汉初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家一直认为汉初丞相位尊权重,有很强的独立性,然而通过《二年律令》,我们可以看出西汉初相权并不完全独立,御史大夫比丞相承担更多的日常政务,对丞相进行监督与牵制,这是封建官制不断加强皇权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载裴氏家族在唐代共有17位宰相,而《裴氏世谱》却记有24住宰相.两书所记差距颇大.本文根据史料逐一考证,认为裴氏家族在唐代共有18位宰相,不是17位,也不是24位.  相似文献   

13.
“三省体均”是中国封建的理想官制,故而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南宋初年内忧外患,“三省归一”虽然有利于政令的统一,但这种情况更有待于“人主”的把握。“三省归一”的结果,反而成了南宋相权膨胀的重要因素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