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海莺 《江苏教育》2014,(12):30-3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并成为特色学校。而学校特色的建设是特色学校成型的基础,需要以“欣赏型探究”的方式为学校的发展重新定位。“欣赏型探究(Appreciative Inquiry,AI)”,是激发集体智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方法,为特色学校创建提供一条可以将潜在能量转化为活跃能量的途径。以“欣赏型探究”的方式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是学校提升质量和品位,走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刘文辉 《教育》2011,(36):28-29
<正>2008年,笔者所在学校确立了以美术学科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围绕创建美术特色学校开展工作。2011年4月,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南省首批特色教育实验学校。反思几年来学校由"学科特色"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强化行政效能是学校快速步入美术特色教育轨道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有专家说,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的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为特色学校.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从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创设角度考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抓特色,重内涵,促发展,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打造学校品牌,取得了实效.本文选择瑞安市部分学校以特色打造学校品牌为案例,从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抓特色,挖掘学校发展的亮点;第二,重内涵,提升学校发展的档次;第三,促发展,打造学校特色的品牌.说明抓特色、重内涵和促发展在打造学校特色和学校品牌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浩 《教书育人》2012,(2):17-18
一、制订特色学校建设的规划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当通过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深入挖掘学校资源,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确立学校特色目标,科学规划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一要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在规划制订过程中,首先要摸清自己的"家底"。分析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状,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明确特色学  相似文献   

5.
杨亚辰 《中国教师》2014,(10):78-80
<正>2004年,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逐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于是,城里中学将"教育信息化"确立为特色发展的主题,十年来,沿着"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轨迹一路走来。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充满无穷的魅力。一、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据此,学校以学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收获和能力的提高为落脚点,依托"信息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遵义市(以下简称我市)通过特色学校的建设,形成了具有遵义特色的优质、均衡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我市围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以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发展能力为目的,以打造特色学校为抓手,不断给优质教育资源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借助课堂内外(集团)新课堂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这说明国家期望学校办出特色。以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理论为依据,学校尝试构建关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架构,探索关心教育特色在小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创建特色学校的认识误区 1.把特色学校等同于学校特色或特色项目 现在有些学校凭借所谓的特色班、特长培养等实施不平等教育,以牺牲多数学生的成长为代价,把办学逼进了死胡同。这种以单一特色代替学校整体特色的观点,使办学者忽略了对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和基础教育的把握,脱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轨道,急功近利,丢失了办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应是文化的、内涵的、重视品质的,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创建特色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等的构建.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就是学校构建特色学校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位于莱芜市东南方向的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素以"棋山柯烂"的典故闻名。近年来,这个山村乡镇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均衡化的基础上,他们把学校内涵发展均衡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一批个性彰显、充满生命活力、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开始涌现。"特色是学校的品牌,特色学校创建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路径。这应是素质教育水平的一把标尺。"里辛教办主任陈茂军对推进特色教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内涵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大力倡导建设特色学校的今天,必须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教育的政策法规,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同时根据学校资源特色,积极探索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使学校这艘航船既不偏离航向又保证前行速度。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与无锡市北塘区教育局,围绕区域优质学校群建设开展深度合作,精选北塘区六所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长段试验,采用组织变革发展中的"欣赏型探究"这一崭新视角和方式方法,通过对学校管理者团队、班主任团队和骨干教师团队的分期培养,以期推动区域教育特色与品牌建设,有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水平、能力与层次。  相似文献   

13.
朱耀东 《今日教育》2008,(12):36-37
自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以来,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投入到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中,试图打破千校一貌,千人一面的教育格局,追求学校的特色化和学生的个性化。但是对于“什么是特色学校”“怎样创建特色学校”,学术界和实践领域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从学校的社会使命出发,进行整体性的构建,营造一种“全面的、全方位的、综合的学校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学校特色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特色化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欧美等国学校特色化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充分说明学校的特色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选择。一、学校特色化的概念界定学校特色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从广义上讲,指的是学校相对于其他部门本身固有的,区别于其他部门的特殊属性;从狭义上讲,“学校特色”或叫“有特色的学校”指的是学校内部某个层面、部分或要素中所具有的个性特点。本文所说的学校特色,强调的是其有价值的特色。特色学校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  相似文献   

15.
特色学校评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判断。学校特色,是特色学校的独特载体,其价值关联程度是判断一所学校是否是特色学校的主要尺度。因此,我们可以把特色学校评价的目标定位在:以特色建设的过程状态与发展水  相似文献   

16.
赖志平 《中国教师》2014,(24):64-66
<正>当下教育界有一个共识:"办出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管理者如何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特色文化元素,为学校植入个性,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我校长期致力于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之路,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毓正教育"的特色文化,坚持以一个"中心"(毓正教育)两个"基本点"(科技、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和"精艺"特色课程)为发展的突破口,使学生在心灵气度上"正心、正德、正气",在习惯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实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命题。特色学校是在特色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现实的互动中建构的社会性存在。根据对待这个命题的不同态度,学校发展哲学定位可分为生存上位、漠视变化和守创协同等三种。当然,教育思想与其实现条件是互动的,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以学校共性特征、学校潜在优势、微观教育传统为实践起点,以追求教育优质为目标,以提高教育绩效为底线,以合乎教育规律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沈纯芳 《教育》2012,(36):26-27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创建于1956年,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1997年起,学校开始创办艺术特色教育,先后被评为区级、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11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学校坚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办学理念,走内涵提升、特色引领的和谐发展之路,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同时,把重点放在抓好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和艺术教育品牌建设等方面,全力提升学校的发展力和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在特色学校构建中,如何寻找到学校的特色,寻找到既适合学校现实情况、又在学校未来发展中不落伍的特色点,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在重庆市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特色寻找确认过程中,我们创建了"三元聚焦.生本定位"的方法,为学校特色的  相似文献   

20.
马颖英 《辽宁教育》2014,(12):33-34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深刻理解这句话不难发现,"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是以提高质量和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为前提,以办出水平为目标的。因此,学校必须以严谨而科学的态度、务实且有所作为的精神来对待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那些为特色而特色、停留在表面的特色以及忽视学生终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