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农民报编辑部从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开始,有领导、有计划、比较深入地组织干部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改造思想、改进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单位,先后出席了陕西省级机关、陕西省和西北区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到目前为止,大家先后各以三个多月的时间分别学习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并结合学习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  相似文献   

2.
大千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新闻宝藏,记者能否识别并挖掘出宝藏来需要独具慧眼。我们常说,新闻姓“新”。记者虽然要从目不暇接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中寻找新闻,但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作为新闻报道出去,总是要经过记者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经过记者的大脑思考,特别是理性思考后作出的。理性认识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首先靠直观的感性,但对事物认识的深化靠理性。理性认识具有接近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我又通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反对本本主义》、《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这次重新通读,令我体会最深、给我启发最多的是毛主席在 1937年夏写的哲学名篇《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著作今天读来依然觉得针对时势、切中时弊,尤其是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更是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们的党、国家和军队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4.
寻求新闻与理论的结合——《首钢启示录》采写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时间的角度说,历史是新闻的对立面。从思维反映现实的角度说,理论是新闻的对立面。理论追求的是对事物高度抽象的概括,新闻追求的是对事实非常具体的写真。理论的价值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更加明显,新闻的价值则是一瞬即逝的匆匆过客。但它们是统一的,必须统一,可以统一。偏爱深度报道的记者,往往偏爱理论思维;偏爱理论的记者,往往倾向于给自己的报道加上理论的色彩。我采写《首钢启示录》(连载于1989年11月5日、6日人民日报一版),是我对理论和新闻结合的一次探求。  相似文献   

5.
记者文摘     
毛主席谈如何写文章 毛主席起草的以彭德怀国防部长名义发布的《再告台湾同胞书》的文告登报的当天(1958年10月26日),毛主席找我和田家英谈话,除了要我们去河南调查人民公社的情况外,也谈到炮打金门、马祖。他还对我说,你们要善于抓动向。看来现在还不大懂。美国人想从金、马脱身,杜勒斯谈话就显露了这个动向,你们没有抓住。你们编辑部也不大会写文章。接着,他拿当日发表的《再告台湾同胞书》为例,谈了如何写文章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化虚为实     
上篇文章着重谈了“避实击虚”,这篇文章讲讲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化虚为实。生活中存在着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它们没有形态和色彩,视觉和触觉是不能感知它们的,如思想、感情、声音、气味等就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称为“虚”的事物,要把它们表现出来,使它成为可以感知的,就必须把它们化为有形的、具体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这就是化虚为实。下面分別就思想、感情、声音、气味举例说明: 例一:先说思想,如果说一个人思想陈腐,这是抽象的说法。怎样使之具体化呢?鲁迅在《祝福》中要表现鲁四老爷的思想陈腐,他不是用概念,而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描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深度报道在各种报刊上日益多了起来,并作为新闻的一种新的发展和走向,引起了新闻界的重视与关注。那么,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我觉得,深度报道应当是理性的新闻。我之所以这样说,是从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论述中得到启示的。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了认识的两个形式和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起话来。新闻避免议论过多,记者不要站到新闻里说很多话,不要写“应当”、“必须”、“认识到”、“我们认为”等等,要让事实本身说话,要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精采,他在1946年《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讲:“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广播是通过诉诸听觉而达到传播目的的大众传播媒介。听众接受传播内容的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广播的传播效果。因此,认真研究听觉接受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指导广播新闻实践,对于提高广播节目的质量十分必要。 听觉在接受新闻信息时体现出哪些规律性呢? 喜具体 忌抽象 听觉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往往容易接受具体的新闻事实,而对抽象的事实和概念则难以接受,表现出喜具体、忌抽象的心理现象。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首先接触具体的事物,得到感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获得理性认识。人们听广播,实际上是通过广播这一媒介来认识外界事物。在收听广播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往往也遵循着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运动过程。由于广播依靠声音进行传播,播出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并且一刻不停地一直播下去,听众在接受广播  相似文献   

10.
要论“道”     
“道”是汉语中表意极其丰富的汉字。道理,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结论,揭示事物的规律;道路,指通行的方向,事物经过和发展的途径;道,泛指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朋友,我们讨论了新闻与美学的关系,你说:新闻审美旨在感染受众掀起情感波涛,神思驰骋,这有些笼统,能否具体谈谈新闻审美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新闻天职是传播信息,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但新闻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是客观事物经过新闻工作者的大脑思考、分析之后反映出来的东西。它带着意识形态的印记,对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2.
善于抓特点     
我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抓特点的重要.我们常说:"这条新闻没特点,一般化.""这件事的特点在什么地方,没有抓出来."我们采写一条新闻或者一篇通讯,必须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点来写,才能避免一般化,写好新闻报道.为了做到善于抓特点,我们要懂得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个性反映共性.我们进行采访写作,不但要研究事物的共性特点,而且要研究事物的个性特点.对于文艺创作塑造人物形象,黑格尔提出了"这一个"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即鲜明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说,要建设和谐社会。毛主席在矛盾具有普遍性中讲:"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①因此,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具  相似文献   

14.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意见》,重在领会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落实。《意见》中关于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的能力、推进国家档案馆建设、建立档案室工作新格局、加强"三个体系"建设等诸多内容,正是我们平时工作中一直思考、着力加强的方面。贯彻落实《意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重点放在解决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上,从而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是我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本文认为,《意见》表达出了当前档案工作有着新的理论方向,包括新公共服务、社会记忆在内的理论思想,如同档案学理论思想一样,对于当前档案工作都有着理论指引意义。《意见》还表现出问题导向的学术逻辑、引导档案学核心概念的内涵式变化和固化新概念、强化"三个体系"理论等特点。《意见》也给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我们在写稿中碰到不少矛盾。过去,我们对这些矛盾沒有很好的加以分析,凭一股热劲瞎闯乱撞,吃了不少苦头。以后,在领导和报社同志的指点下,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写稿中的这些矛盾,脑子才逐渐开了点窍。我们碰到的矛盾,主要有这样几个。  相似文献   

17.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怎么个学法,怎样才能学好?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都在认真思考、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就事论事地学当然不行。那么,从书本到书本就行吗?只背诵一些经典著作的词句就行吗?都不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所刻意追求的目标,是要提高新闻宣传报道中的理论思维能力,即将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提炼而揭示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性的认识能力。理论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提高理论思维的目的不仅在于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动地改造客  相似文献   

18.
要论"道"     
“道”是汉语中表意极其丰富的汉字。道理.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结论.揭示事物的规律:道路.指通行的方向.事物经过和发展的途径:道.泛指方法和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共山西省委前不久批转省委宣传部《加强舆论引导,推进新闻改革的意见》,要求提高新闻的开放程度,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将党和政府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之下。省委转发的这一《意见》,提出新闻要不失时机地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各种不正之风进行批评。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对于反映群众意见的批评,必须采取欢迎和保护的态度,坚决反对抵制和限制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于成绩的估价,第一要符合事实;第二要持历史观点,对于各种事件、事物、现象,应该根据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从它们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去研究,认识事物的继承性,而不能割断历史,孤立地去观察。这是我们大家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