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脑具有模糊思维的识别能力.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在1965年提出了费晰集合理论(即模糊集合),这使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相互关系方面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断断续续的语言之所以能听懂,含蓄朦胧的诗句之所以能领会,这些都是与模糊思维的作用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碰到课文中有模糊的内容和模糊的表达时,笔者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的。一、根据审美对象的模糊性,提供有关资料,启发学生进行合乎情理地思考和想象。从模糊学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含蓄,是相对模糊的心理效应,是作家的情思在审美形式的掩蔽  相似文献   

2.
柳应明 《文教资料》2012,(21):23-25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而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和模糊性,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解读的多维性,使文学课教学天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当前的文学课教学存在一些弊端,而文本细读教学法可以避免这些弊端,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艺术,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技巧,是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怎样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中国文化、感悟人生是关键,因此,加强文学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艺术,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技巧,是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怎样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中国文化、感悟人生是关键,因此,加强文学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李严 《吉林教育》2000,(1):41-41
审美教育作为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重要任务,而且应该始终渗透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课的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培养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还要注意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给学生以艺术熏陶和感染,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6.
秦小红 《英语辅导》2014,(1):181-183,19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作为自然语言一部分的翻译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文学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使得文学翻译中准确表达成为不可能。近年来,翻译研究者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做出了诸多探讨,其研究成果证明了文学翻译自始至终都带有模糊性。本文主要就模糊理论对翻译的渗透、理解过程的模糊性、表达中的模糊性以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等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7.
诗学即关于文学的学问或理论,模糊诗学研究的是文学的模糊现象及其本质与规律,它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研究诗学,属于诗学的一种。模糊诗学的学术语境一是诗学语境,这是历时的传统语境;二是模糊学语境;三是多值逻辑;模糊诗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模糊诗学与模糊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模糊诗学与历史诗学、文化诗学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诗学,属于诗学研究的不同流别。模糊诗学与模糊学、模糊数学、模糊美学、模糊语言学属于不同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美育目的,由此看来,进行审美教育己成为我们今后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审美”就是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作家的典范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具有审美意识的特质,要“使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以其特殊的鲜明的审美风貌显示出来”(见钱勤来的《文学概论》),就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这一特殊性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宋鸿进 《中学文科》2009,(4):100-100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众多的语言材料中,优美的唐诗、隽永的宋词、踊跃的现代诗,无一不散发着美的气息。以这些材料作为教学的载体突破口,必能引发学生追求美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0.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创立了模糊集理论,标志着模糊学的诞生。模糊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类事物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的新方法,它不仅带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大突破,也为其它许多学科带来了方法论上的重大启示。这个理论的提出使我们进一步辩证的认识了语言的明晰性和模糊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