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序志》有云:“文果载心,余心有寄。”所以,所谓“为文之用心”,首先是说文章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心”乃是文章的内容和根本。很显然,任何文本的考核都会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2.
2009年第12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刊登了陈强强老师的《“一人之心”是“千万人之心”吗?》的文章,笔者对陈老师关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的解读不能认同,遂成此文,与陈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读”是获取知识﹑积累信息﹑陶冶情操﹑开阔眼界至关重要的一步,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又是一个难点,因此,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第一步研读文章标题,初步确定文章中心一般地,文章标题与文章中心有一定关系,研读文章标题可以初步确定文章中心。我们来看近几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题目,2000年为《长城》,2001年为《门》,2002年为《话说知音》,2003年为《乡土情结》,2004年为《痛哭和珍》。其中“长城”﹑“门”是一个词,文章中心肯定围绕着这个词。“话说知音”“﹑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4.
学界一般从《性恶》篇出发,认为荀子主张“性恶论”,此处“性”往往指情欲,按照情欲“顺是”而为会导致乱,而化性起伪的关键在于“心”。这一思路即“以心治性”,“心”可以治理“欲”带来的恶,因此“心”是善的来源。在《正名》篇中,荀子对“心”与“欲”的阐述却似乎导向“心恶”的解释,即“心”才是导向乱和恶的根源。在《性恶》和《正名》中,荀子对“欲”和“心”似有相互矛盾的解读,“恶”有两种不同的来源,这为理解荀子的人性论造成了困难。基于对《正名》和《性恶》中荀子论“心”“欲”和“性”的分析可知,“心”只是“欲”的关卡,“恶”的来源仍归于“欲”,“心”可能消极不作为而放纵了欲望,因此对恶负有道德责任,但亦能积极作为以心伪去化性而导向善。  相似文献   

5.
张紫葛的《心香泪酒祭家吴宓》(以下简称《心》),自1997年3月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后,《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团结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百年潮》、《新民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季石、唐振常、王泉根、金绍先、周国平、祝晓风、陈斯言、方小早、项玮等专家、学者的文章,批评张紫葛在《心》中严重造假,“欺世盗名”.另一方面有些好心的同志出于对极左路线的痛恨,见《心》中有对“文革”期间极左路线对吴宓迫害  相似文献   

6.
苏金文 《学语文》2010,(1):32-32
“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王充《论衡》)据此可知,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文”。这里的。心。就是认知,思想。情感,它决定着文章境界的高低差异。要提升作文的境界,就要提高做人的境界。下面就以三则课堂实验加以例说。  相似文献   

7.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是一篇人物通讯。我们需要掌握从文章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等方面入手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体会人物通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文章中运用的细节描写,理解“凡人亦有微光”的含义。正是千千万万个具有“一团火”精神的“张秉贵”,他们以其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以其辛勤劳动与创造,一路引领我们无私奉献,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单刀会》有“大夫心别”一语,有学者以为“心别”为“心烈”,根据原意,此句以“大丈夫心别”为佳。关汉卿为山西解州人,关汉卿究竟是“太医院户”还是“太医院尹”。此因有两种不同系统的本子所致。在北宋时期,蔡伯喈的故事已被搬入戏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与王结没有父子关系。昆腔创始人魏良辅生平资料有待于进一步甄别。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时序》是刘勰阐述“文学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文学发展规律的篇章。文章对有争议之处提出了个人见解,即“梗概”有大概、耿介、慷慨三个含义,《文心雕龙·时序》中“故梗概而多气也”的“梗概”应解为“慷慨”;“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中“何”属上句。  相似文献   

10.
法心,曾是有贡献于敦煌、莫高窟的高僧之一。近来,马德先生于《敦煌莫高窟史研究》一书中,介绍颇多,使得我们有了基本的认识。马先生认为法心“禅居宕泉”,并出任敦煌佛教教团“住三窟禅师”一职,镌龛造窟,在莫高窟“精研佛学”,极是;然而法心与莫高窟关系如何?尚值得我们探讨,本文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以祈方家指教。关于法心的资料,最为详细的当推P.4640号《住三窟禅师伯沙门法心赞》(以下简称《法心赞》),此《法心赞》先有陈祚龙《中华佛教文化史散策第三集》、②唐耕耦等《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收录,荣新江《沙…  相似文献   

11.
纵览当前《文心雕龙》研究之现状,与《比兴》篇相关的疑点主要有三:其一,对“比”与“兴”内涵的理解;其二,“风通而赋同”的具体指向;其三,“拟容取心”的实质。本文立足于《文心雕龙》及《比兴》篇,对“比”“兴”的内涵进行了梳理与辨析,并对“风通”、“赋同”的指向作了严谨的取舍,同时指出“拟容取心”的实质是“客观事物的外貌”与“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作者“主体情思”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提示 1963年5月,《江苏教育》(小学版)发表了徐文、古平所写的《育苗人》一文(之后,作者又将此文改写成《斯霞和孩子》,发表在同年5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强调儿童有一颗“纯洁、稚嫩的心”,“像水晶一般的明净”;强调教师要以“童心”爱“童心”,儿童“不但需要老师的爱,还需要母爱”;强调教师“像一个辛勤的园丁”,“给我们的幼苗带来了温暖的阳光,甘甜的雨露”等等。文章发表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围绕“童心”“母爱”问题展开讨论直至批判“童心”“母爱”。因为刊发《育苗人》的“错误”,《江苏教育》编辑部作了《〈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的错误》的检讨,发表在《江苏教育》(小学版)1964年第9期上。  相似文献   

13.
题型例说及解题思路《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序志》有云:“文果载心,余心有寄。”所以,所谓“为文之用心”,首先是说文章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心”乃是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很显然,任何文本的考核都会与之相关。从2006年语文高考题中散文作品的阅读检测来看,出题者似乎继续朝着阅读与欣赏的题中应有的正确方向行进。200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就让学生在规定的语境中写阅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之后的感受,这就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的积累与感受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2006高考全国统一语文试题考核学生对全文主旨的理解;20…  相似文献   

14.
郭店楚简与陆九渊心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九渊心学是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哲学。陆九渊的“人才”论与《易传》的“三才”说一脉相承,“本心”论、“格心”论,源出《孟子》。“人才”论与郭店《老子甲》“四大”论相通;“本心”论与郭店儒书《性自命出》“性情论”相通;“格心”论与郭店《老子乙》“日损”论相通。  相似文献   

15.
论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人脑之间的思维有差异 “思维”两个字的形体结构,都以心为义符;其他与思维有关的字,如念、想、感、慕等,也多以心为义符。古人不知主循环系统之中枢的心脏之心与主神经系统之中枢的心思之心,截然有别,不能混同。因此,《孟子·告子上》有“心之官则思”,《管子·心术上》有“心也者,智之舍也”之说。现代神经生理学证实,思维不是心的机能,而是脑的机能。  相似文献   

16.
辨析“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是正确认识《物色》意旨的关键。此二句所指有别,并不同义。前者指的是观察,描写外物的气态形貌;后者指的是表达,运辞布采形成文章。“随物以宛转”是就写气图貌来说的,“与心而徘徊”是就属采附声而言的。二句概括了刘勰对写景文的构思与传达的认识。《物色》是运用《神思》至《附会》诸篇中有关写作、修辞等方面的主张附论写景文的问题,它既有创作论的内容,又有修辞论的内容,因此,今本《物色》置位允当。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上半月刊(总第154期),本刊刊登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吴发科研究员的《学校要倡导“心本教育”》和广东顺德进修学校陈萍老师的《新瓶装鸡尾酒——对心本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了教育同仁的讨论与关注。李之宁、蔡静文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的心理教师,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心本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本期“心本教育论坛”专栏发表她们的文章,旨在继续探索心本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建国二十多年来的《水浒传》研究中,一直推崇它“反映了农民起义真实的历史面貌”。近年来的评论文章,仍然把《水浒传》说成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但使人不理解的是,一部“农民革命史诗”,为什么充满了“早招安,心方足”之类的叛卖语言?如果是地主阶级改良派写的作品,怎么还会有“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一句,高中语文第五册把“虚室”解释为“陈设简陋的屋子”(见118页注(14)),这恐怕是望文生义。“虚室”出自道家著作。《庄子·人间世》有“虚室生白”一语,《庄子集释》引晋人司马彪注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今人陈鼓应在《庄子今注今译》中把这一句译为“空明的心境可以生出光明来”。《淮南子·俶真训》也有“虚室生白”句,东汉高诱注为“能虚其心以生于道”。可见“虚室”是有特定含义的,它  相似文献   

20.
《四川教育》1990年第9期发表了柴世明同志题为《文以载心拓宽作文内容》的文章。针对当前学生作文提出了不少中肯意见,倡导小学生作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确使我们受益匪浅。然而,作为小学生作文指导思想的“文以载心”果真能拓开作文的内容么? _ 一、公安学术的缺陷“文以载心”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公安派的“性灵说”。袁宏道等人的主张虽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革新意义和作用,但就其本质上说,他们把文学创作的源泉归之于“无涯”之“心灵”,以为“心灵无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