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睿 《新闻窗》2012,(5):29-30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意思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往往是指不相同的两件事不可同时做到,或两个不相同的目的不可能同时达到,在两者中只能选择其一。如今记者在新闻工作中也都普遍面临着在鱼和熊掌间徘徊的情形,随着新闻专业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受众对于新闻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对社会道德的临督力度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曹旭 《新闻界》2000,(3):47-47
目前 ,我国的专业性报纸由于资金、发行量、稿源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只有四个版 ,使报纸的总信息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尤其是作为要闻版的一版 ,更是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要么为了增大信息量 ,尽可能地增加条数 ,稿件一味求短 ,不得不舍弃一些有一定深度和可读性 ,但篇幅相对较长的报道 ,使报纸的可读性受到影响 ;要么突出看点 ,刊登特稿以吸引读者 ,但如此一来 ,用稿量相对减少。有时甚至一篇特稿就占去一半甚至更多的版面 ,信息量势必下降。而这两种结果都将损害报纸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版面内兼顾可读性和信息量呢?一、分区作业…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短、平、快的新闻报道拓宽的是受众的传播力,而深度报道就是提升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媒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融媒体,使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更加多元化,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做精深度报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深度报道的选题和策划、深度报道的采访、深度报道的写作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当前媒体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本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是介于动态新闻与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电视媒体中被大量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是指对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电视深度报道中,背景资料的使用对完成整个报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度报道需要透过现象达到观察本质的目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赵楠 《新闻传播》2023,(12):88-90
深度报道多采用分析、预测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不仅突破了传统媒体惯用的报道模式,更是在将新闻产生的背景与意义剖析的同时,体现了“谁”与“怎么样”等相关要素。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重要意义、优劣势等展开综述,并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笔者分析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旨在通过对电视媒体和报道方式的探讨以了解、认识电视深度报道的实质,以便介绍在今后的电视新闻工作中更好的运用和把握电视深度报道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向俊 《声屏世界》2013,(5):16-17
如果说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的创新是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突出重围的重型武器.那么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的坚守则是其在新媒体背景下拓展栏目品牌内涵、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根基。因此,如何平衡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坚守与创新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大量碎片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依靠报纸、电视,网络、手机APP等新兴方式成为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讲究速度的快节奏生活时代,如何让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比拼速度,拔得头筹,确实比较难。然而我们不妨另辟蹊径,抢速度不如来深度,发挥传统媒体的强项——深度报道,以深度报道为头牌,深入细致分析当下社会经济政治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纸媒在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闯出一片天地,同时也为媒体转型发展探索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文化地位的迅速提高,社会对新闻媒体的需求也呈逐年上涨的状态。对于新闻工作,要想让它合理有效地反映社会现状,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如何从采编的资料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并将其进行整合处理,最终使得整个新闻工作正常运行,并引导公众向社会的积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深度报道是报纸的优势与长项,电视不适合深度报道。本文认为,电视不适合深度报道是一种片面性的、不符合实际的认识;相反,电视不仅适合深度报道,而且具有深度报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媒体时代做好深度报道,不仅要发掘深度,还要呈现深度。要有速度,也要有独特见解,通过一线调查来做出独家报道;要有专业性,能够对复杂多变的金融事件做出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读;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除了提出问题,还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早餐中国》是福建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共同策划制作的电视纪录片,于2019年12月收官,该纪录片的播放量高达5亿次,获得了广泛好评.它与《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这两部美食纪录片相比,将生活当中的烟火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具有更强的独特性,也更加贴合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新媒体传播的各种特点.在内容的表达方面,它不仅完成了...  相似文献   

13.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近年来在国内与日俱增,并呈现发展多元化的态势。但是,国内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在新媒体背景下正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而创新就是破解这些瓶颈之主要路径。本文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创新面临的困境,并从精心培育节目品牌,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风格;精心组织及做好节目策划等方面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创新突围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经济题材的特点和电视新闻特点之间存在着“难以通俗和必须通俗”的矛盾,因而电视经济报道处于“难以深入和必须深入”的尴尬境地;而对于观众,则出现了“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局面。经济节目已经成为提高整个电视新闻宣传水平的一大难点,而作好电视经济节目的深度报道更是难中之难。如何提高电视经济节目深度报道的水平已成为重要课题。电视经济节目的深度报道作为电视深度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电视深度报道的相应特征: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凭借声画形象,准确交代新闻背景,探究事件因果关系,恰当分析相关问题,透过…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背景与深度报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景芳 《新闻知识》2002,(12):40-42
深度报道与新闻背景材料之间的关系,还有相当的人士尚未清楚,于是在写起深度报道来就不太顺手、成功。为此很有研究此题的必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们的每一个新闻机构、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几乎都有一种由衷的感受,那就是:现代社会的广大受众已经或正在从那种过去的机械被动式的接受或文字崇拜中走出来,变成有头有脑有白己的观点看法的充分主动性的受众。罐输这种传播形式已经开始被淘汰,现代社会受众对于新闻事件本身不仅停留在知晓的程度上,而且对于“为什么”“怎么回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籍此来检验自己的判断,观点是否正确,甚至于以此通过经验或逻辑来对新闻事件进行确认,完成  相似文献   

16.
张玲玲 《新闻界》2006,(6):93-94
一、电视深度报道界定所谓深度报道,是指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李希光在《超越倒金字塔的新闻学》一文中认为深度报道“是写新闻的过程,不是写新闻的极端结果。”强调了报道过程的重要性。喻国明认为“深度报道作为继党派新闻、客观报道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报道形式,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条件下媒体发展现状 近些年,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各种终端的功能变得强大无比,网络、数字平台发展的强大攻势,使得传统媒介的界限日益被打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深度报道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记者干预生活的胆识博得了受众的肯定,深度报道以它特有的魅力正逐步引导人们正确理解生活,认识现实。电视深度报道的导向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郑维东 《视听界》2012,(2):55-5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认为:“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部署和实施,中国网络视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视频传输速率的提高,接入渠道的增多,将使网络视频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成为大众视频消费的主要方式,快速提升了网络视频的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戚玉纯 《新闻世界》2014,(8):140-141
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具体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深度报道如何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结合媒介各自的特点有侧重的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