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远程采访,记者绝不是孤军奋战,如何与编辑部大后方沟通交流,获得"粮草充足"的条件,乃至使得整个采访圆满顺利,尤为重要.远程作战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有必要去远程采访,记者有三项必备的功课:一是要查阅资料,了解所要采访的新闻事实的背景,内容和发展趋势;二是要提前联系相关新闻当事人,如果没有条件联系到当事人,也可向当地同行请求援助;三是和报社领导及编辑开个"采前会",设计一个比较理想的采访计划.  相似文献   

2.
在基层当通讯员很不容易,他们下乡采访没有人陪同,交通、发稿也有困难,所以在基层吃新闻这碗饭,不仅要学会“写”新闻、“找”新闻,还更应学会“抢”新闻,以“捷足先登”来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笔者最近在“军中孔繁森——林正书”的家乡采访,就尝到了“抢”新闻的甜头。  相似文献   

3.
电视隐性采访及其意义 1.对电视隐性采访的理解. 电视隐性采访也被称为秘密采访、暗访、"偷拍偷录".它作为一个新闻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和公认的界定,这里我们姑且参考中国记协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新闻与法"研讨会上提出的概念:指电视新闻记者以完全或者部分不公开身份、不公开采访工具或设备、不公开采访意图的方法进行新闻采集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传媒领域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中,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领域,突出"以人为本",尤其重要.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更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单位需要出品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方针,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巩固行业地位,协调发展.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与"以人为本"思想的关系,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寻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不仅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对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新闻记者若想将新闻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实现准确、快速的传播,需要掌握科学的新闻采访技巧与方法,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与新闻传播效果.从目前新闻采访效果的分析来看,很多新闻记者缺乏采访经验,相关素养与技能有待提升,特别是应变能力还不足,对于现阶段新出现的采访技术与方法不能够灵活地应用,这就导致采访效果不佳,难以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性.因此,文章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不仅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对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新闻记者若想将新闻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实现准确、快速的传播,需要掌握科学的新闻采访技巧与方法,才能够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与新闻传播效果.从目前新闻采访效果的分析来看,很多新闻记者缺乏采访经验,相关素养与技能有待提升,特别是应变能力还不足,对于现阶段新出现的采访技术与方法不能够灵活地应用,这就导致采访效果不佳,难以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性.因此,文章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一场比拼智力的"战斗",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采访对象的不配合、采访环境的限制以及新闻记者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等,往往很难帮助新闻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作为新闻记者业务能力的基本内容,采访技巧的运用尤为关键。在新闻采访环节中,新闻记者可以借助于完善系统的采访技巧,引导采访对象按照新闻记者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进而帮助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还能够缩短采访时间,提升采访效率。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越来越迅速,新闻作为信息时代流动的血脉,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广播新闻节目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具有庞大的收听人群,传统的广播新闻以收音机为主,而现在网络广播弥补了传统广播新闻不可视化的空缺。在广播新闻节目采访与制作过程中,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把握新闻采访与制作的精髓,才能将更加完美、真实的新闻传播给人们。本文就分析广播新闻节目采访与制作的技巧,探讨采访与制作广播新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周子杰 《新闻记者》2022,(7):45-57+70
记者身在何所处关乎职业管辖权,记者与新闻发生地的紧密联系弥补了新闻业对专业知识控制的不足。互联网时代,记者不必外出做新闻,通过线上采编的方式就能生产全国社会类新闻,这一远程报道的现象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沿着地方(place)这一概念的指引,基于在媒体进行参与式观察与访谈获得的经验材料,本文认为远程报道的常规受到社交媒体与平台媒体的双重塑造,远程报道的方式消解了媒体的地方性,使其在事实核查、地方性知识、受众信任与新闻权威上面临诸多挑战。在这一情境下,新闻室中仍保有活跃的在场文化,出外勤做新闻关乎新闻的质量,也是构建记者职业想象与职业荣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新闻采访形式已经显现出较大的不足,应结合新闻采访的传统形式与标准要求,在技巧上强化创新思考,了解新媒体衍生的新型采访手段,从综合的层面提高采访与信息编辑的质量,将以往的新闻采访习惯与新媒体下的新闻采访新要求进行对比,凸显出采访中的不足,继而逐步填补采访的缺陷,在采访的方式革新下,保障信息采集的高效性、采访语言与思维的技术性,强化新闻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一种职业性的调查研究.不少有经验的业内人士都有"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分写"的体会,可见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自己对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采访实践,我认为新闻采访对记者来说,要有"耳聪、目明、口巧、脑活、腿勤"等五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开展,电视媒体对于各项新闻工作也有了新的采访措施与方式,电视记者作为电视新闻采访的主体,对于真实反映基层百姓生活状况、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时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采访出真正的"走转改"新闻,如果一个记者只是为了完成"走转改"的相关任务而刻意进入基层进行采访活动,最终其采访的相关新闻也可能不会被人认可为"走转改"新闻。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如果在采访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角色定位,就会影响到采访效果,导致整个新闻质量不高,因此电视记者应在新闻采访中清楚自身的角色,避免出现采访活动成了旅游形式或记者过于高傲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新闻线索的意义与特点 新闻线索,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一、新闻线索的意义 新闻记者对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它的线索开始的;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第一步便是要掌握新闻线索. 1.新闻线索提示哪里有新闻,促使记者进入对新闻的"有意注意"状态. 2.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使记者能迅速直奔采访的具体目标、采访对象. 3.新闻线索的质量可能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闻蹲点采访不仅是基层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力"是一项创新的新闻传媒工作理念,践行"四力"不但可以体现新闻记者的专业性和认真态度,也能从根本上提高新闻蹲点采访的效率和质量,使新闻的细节得到凸显.因此,在新时期的新闻传媒工作中,基层记者应该将新闻蹲点采访工作与"四力"要求有机整合,在工作中积极践行"四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新闻素养,从而实现新闻蹲点采访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办公室新闻"现象应引起媒体同仁重视.何为"办公室新闻"?即那些基本不作采访,或作些肤浅的采访,在办公室里,以抄编各种材料为主,新闻要素不全,没有新闻性,没有现场感,内容空泛,可读性差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新闻关键是一个"新"字.一份报刊,有没有能力、能不能经常地及时地为人们提供新的信息,决定着报刊在读者心目中的生命力.尤其是月刊,出版周期长,则更要求新,以弥补本身的劣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电视隐性采访及其意义   1.对电视隐性采访的理解.   电视隐性采访也被称为秘密采访、暗访、“偷拍偷录“.它作为一个新闻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和公认的界定,这里我们姑且参考中国记协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新闻与法“研讨会上提出的概念:指电视新闻记者以完全或者部分不公开身份、不公开采访工具或设备、不公开采访意图的方法进行新闻采集的一种方式.   ……  相似文献   

18.
"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全国两会新闻采访现场,信息资源丰富,采访对象众多,是新闻富矿.如何取舍、挑选最有价值的信息,使报道不流于常规两会报道形式,呈现独特的新闻思索? 在政协会议开幕第一天,我就被"逼"做出了舍弃,也有了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19.
新闻暗访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采访实践和对同行采访流程的了解,得出了新闻暗访摄影特别适合负面题材、新闻暗访摄影需要做扎实细致的准备、新闻暗访摄影需要耐心和毅力、新闻暗访摄影与"明访"相结合、新闻暗访摄影能产生较好效果等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20.
<正>电视新闻与传统的平面新闻进行比较,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做到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同步。媒体人在电视新闻中若将声音的作用发挥好,可以弥补单一画面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观众的收看兴趣。同期声指的就是记者在电视新闻的采访、录制过程中所同步记录下来的声音,这些音频信息能让观众最大程度地贴近新闻事件,是电视新闻里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根据对象的不同,通常可将同期声分为人物采访同期声和环境背景同期声两种,其中又以人物采访同期声最为重要。在新闻拍摄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同期声将不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