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论及新媒体,用得较多的往往是"抢滩"这个词,言外之意,还在跑马圈地的阶段.既然是新事物,处于探索中,摸着石头过河,就会有很多问题未解,比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归根结底,是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所拥有的及时性、开放性、丰富性、交互性和通畅性使传统媒体以往所独有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失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信息海量和碎片化促使传统媒体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扬自己之长,传统报业怎样才能在新媒体的包围下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3.
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媒介形态,媒介技术的进步势必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同时,直接影响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在这种理性和非理性的价值判断过程中迅速触发公众议题,经过新媒体交互性的观点交流和碰撞形成的意见和观点是形成公众议题的重要途径,甚至这些意见和观点直接被政策接收和吸纳,直接成为政府施政政策。网络舆论领袖利用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公共议题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将线上讨论环节直接扩展到线下实践环节,进而左右政府的相关政策。新媒体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构建公共议题的过程中,和政府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构建公共议题方面彼此都呈现出主动化的态势,其双赢的关系能够促进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打造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几天采访下来,十几位杭州媒体负责人谈及最多的就是报业的"全媒体"战略.怎样在报业层面进行全媒体布局?如何建立相应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落实全媒体战略?报业发展的剩余空间在哪里?杭州报人的想法与实践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传媒》2014,(20)
正传统报业发展新媒体曾经是一个颇为沉重和复杂的话题:有人认为是烧钱、是找死;有人认为是曙光、是未来;有人观望不前,有人大胆实践。众说纷纭中,大潮推动下,经过进入新世纪以来十几年的努力,大胆实践者探索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模式,也积累了很多弥足珍贵的经验。中央《关于推动传统  相似文献   

6.
早在5年以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就通过中国宁波网,在全国较早地把电子报纸上线。2006年,数字报业成为国内报业发展的焦点,这一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加入“中国创新型报业人才培养联盟”和“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在2006年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高层研讨会暨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成为8家常务理事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推广给人们带来了颠覆性的视听新感受,大众传播的形态、方式、技术工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几乎与此同时,传统报业却遭遇了整体性的发行和广告双滑坡,面临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8.
一切都新鲜而且不同。总共700多万人口,却有200多万份的日报发行量,人均日报占有率全球领先;喝早茶的竟然不少人手拿几份报纸;免费日报的发行量竟然比收费报还多;超过20份综合性日报,却声称同质竞争不明显;报纸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记者》杂志记者曾到福建调研报业市场竞争。2011年10月下旬,本刊记者再次走访福建报业。现在,回过头看看当初记者写下的那些激情并理性的文字,再看看如今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记者》2012,(2):56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巢湖之滨,泛长三角区域西端;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古往今来,这里一直是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人文荟萃、群星闪耀。安徽报人踏实进取的作为也让报业市场在表面平静之下变革之流涌动,创新思考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吴仁麟 《传媒》2014,(3):35-36
正回顾历史,我们曾经以为的偶然其实往往都是必然的。比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新媒体现象,并不是横空出世、平白发生。这些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新媒体(或者该说,未来的旧媒体),和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一种媒体一样,其实都是被同一种动力源所催生,这种动力源就是社会学家所说的生活脉络。什么样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态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媒体物种。  相似文献   

12.
重庆报业市场较为独特,2004年底本刊记者曾进行过解析,那时《重庆晚报》与《重庆晨报》稳坐市场的格局刚刚被打破,《重庆商报》掀起新一轮市场冲击波,《重庆时报》意气风发开始创业,市场似乎有了改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2012,(1):66
地盘不大、人口不多、经济欠发达、百姓读报氛围不浓厚……当地报人开拓市场时深受客观条件制约,难免多有抱怨。但作为传媒观察者,本刊记者更愿意辩证看待那些"不完美":空间意味着机会,发展滞后也正意味着更多机遇和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出现既给报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以其海量及没有版面限制的信息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但如何对待网络、使用网络,目前对多数报人来说,网络素质显然还或多或少地有所欠缺,而随着网络日新月异的变幻,更加剧了一些报人对自身网络素质的危机感,亟待"刷新".  相似文献   

15.
报业发展与新媒体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慧玲 《新闻世界》2009,(11):50-50
有人预言传统报业的冬天来了,更有甚者.认为传统报业将会被新媒体取代。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报纸发行量的下滑确实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就没有出路了。吸收、融合新媒体元素,向新媒体靠拢,这将是传统报业在网络时代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6.
崔恩卿,1983年至1996年,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北京青年报业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并兼任中国青年报刊协会副会长和中国青年报刊协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在报业实践中,探索中国报业发展规律和理论,提出了报业大经营观,把<北京青年报>推入市场,形成报业规模.获"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奖".2000年至2004年,创办北京娱乐信报,并兼任衽长,北京信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似文献   

17.
转企改制。上市融资、集团化、产业化,成为近两年越来越被报人关注的焦点词汇。怎样看待目前出现的“上市融资”热潮?“集团化”是否给中国传媒业的产业化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边缘报纸主流化,主流报纸守旧营”的状况是否会持续下去?请看著名报人崔恩卿分析中国报业产业化进程的难点与突破。  相似文献   

18.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有人说,到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此预言在国内外媒体界流传甚广,而去年报业经营遭遇困难,似乎又给这种“报纸消亡论”提供了实证,对报业同行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44年内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的。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于今年…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到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此预言在国内外媒体界流传甚广,而去年报业经营遭遇困难。似乎又给这种“报纸消亡论”提供了实证。对报业同行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 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