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农业电视节目的采访中,记者提问的对象大都是农民,因此,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要求更加突出。著名记者邵飘萍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对农民的采访提问要有平民情结、平民视角、平民内容。  相似文献   

2.
"寻找身边的感动"栏目何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栏目稿件把好人写真实,把好事写感人了. 写何人? 平民+感人 平民英雄,凡人善举,这是栏目最初的定位,也决定了栏目报道人物的选择标准. 平民原则.在至今推出的60多篇报道中,所有人物均来自基层群众和普通市民.有在车祸现场勇救多人的曾经失足青年,有家中一贫如洗却被人称为"流动血库"的低保户,有一字不识却能在病重时决定捐献眼角膜的57岁农民,也有多年坚持为他人送温暖的残疾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高官,不是富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芝麻绿豆小事"成为洋溢在人间的浓浓大爱.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我下乡采访,农民对我说,他们有一个小小希望,在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能不能恢复有线广播,别让他们再当“聋子”了。据了解,许多乡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都把恢复有线广播纳入到规划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采访,你若直接问村干部:“村里有啥新闻?”他们个个摇头;你若掏出笔记本采访农民,他们说上几句就卡壳;可你随随便便,东拉西扯地跟他们聊天,他们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说不定哪句话便成了新闻。我曾去黑林台村一农民家采访。这位农民购进几台草织机,组织10多名小青年加工草帘子,销往东陵区各砖场,经济效益很好。可我问他一句,他答  相似文献   

5.
记者向被采访者提问,是新闻采访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总结他的采访经验时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实际应用新闻学》) 少儿新闻专题节目的采访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儿童感知事物要经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记者在采访前和采访中,如果能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提出符合他们认知特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电视节目和涉农题材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常常要采访大量的农民。对他们的采访提问是否恰当,对能否收到预期的采访效果至关重要。农民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常年生活在农村,耕耘劳作在黑土地上,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和性格特点。中国农民最朴实、最勤劳、最善良,同时他们很多人也有着隐忍、木讷、不善言辞等特点。这类采访对象有的是愿意谈但又不善谈,有的是善谈但又不愿谈,更多的人是不愿谈又不善  相似文献   

7.
平民作为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下层群体,他们的身份、地位等决定了采访他们的对象——主持人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适。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文化修养、业务水准等必备的普遍素质以外,还应培养一些特殊的素质。就个人观点认为,这类谈话节目主持人应拥有真切的平民情怀,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具备“五心”素养。潜心。潜心地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了解被访对象的背景资料,体察平民生存的点滴感受,都是做好平民节目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有些平民谈话节目主持人往往带着一副慈悲的面孔,生硬地表现出同情、怜悯受访人的或微笑…  相似文献   

8.
作为都市报记者平时采访工作中更多接触到的都是寻常巷陌里的平民百姓,甚至是正在困境与厄运抗争的不幸平民。都市报既然是办给老百姓看的,当然就要反映他们的喜怒衰乐,关注他们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当然,还有他们在生存之外的其他方面需求。那么,以什么样的视角切入普通人的寻常生活,搜捡出与众不同的素材,从"小人物"身上发掘吸引读者且能震憾人的"大文章"呢?笔者将结合一些采访事例中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电脑与记者     
几年前,笔者曾经接待过一个到烟台采风的深圳记者团,他们提出要实地采访古时候的兵营——所城里,在他们与当地居民交谈中我惊讶的发现,他们对这个古兵营的了解竞比我这个老烟台还要多,还要详细,就连当年兵营的正门、东门西门等他们部能准确的指出来。原来,他们在出发之前已经通过互联网查找到了所有采访目标的详细资料,并制定出具体的采访计划。  相似文献   

10.
余索 《新闻世界》2011,(8):255-256
近年来,人们大多将新闻侵权的客体聚焦于公众人物,而事实上,随着大众领域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平民权利受侵的现象进入我们的视野。由于平民话语权的缺失,他们的隐私权并没有得到有力的维护。本文通过分析平民权利受侵的案例,探析了媒体应如何保护被采访对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农村部记者,直接面对的采访对象就是农民。农民是质朴的,而质朴增加了记者的采访难度。如何才能从农民那里采到想要的好素材?放下架子,做邻家二小子我从事农村报道6年,除了晚上整理笔记外,在采访的时候从来没有拿过采访本,因为我觉得拿着采访本和他们坐在一起,无形中就是一种距  相似文献   

12.
以工人、农民和低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体的平民阶层对于生活和工作的辛酸苦辣体会的尤为深刻,需要表达的问题也很突出,且在总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就促使电视新闻开始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把新闻的视角向平民化转移,使其贴近平民生活,更好地表达他们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活动。要进行完整的新闻制作,新闻采访是前提条件。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达到高质量高效率,能够使整条新闻更具看点,更有价值,打动受众内心,引起共鸣。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主要有:站在平民的角度看待问题,做充分的准备;提问要问具体,注重细节;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采访技巧要运用得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4.
反映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现状等"三农领域"的新闻专题报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那么,这样的直接与农民打交道,反映农村现状的新闻报道如何才能让人看着更真实,更生动,对其内容了解得更透彻呢?让农民讲自己的事,也就是采访,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之一。但由于大多数人面对摄像机镜头,会表现出紧张、顾虑、词不达意等状况,从而影响了采访质量。那么,如何能让采访对象——农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他们最想说的话,得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一生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运的,如果能在工作中做点有意义的事儿,被别人需要着,是最幸福的。今天我要探讨的是,作为媒体人要给与生活更多更真实的情感,在工作中才会得到更多更真情的收获。有真诚的热爱才会有真正的付出。十六年来,我就是带着这份热爱与感动,在与观众零距离的接触中产生了浓厚的平民思想、平民情结,并以平民的视角深入采访、真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采访中,常常有人向通讯员问这问那,特别是采访对象。他们所问的问题涉及面广,包括卫生、科技、农村政策、法律等内容,对这些有的一时答不出而出现了难堪,有的一知半解,使采访活动不能顺利进行。我们业余通讯员,说外行话,曲解政策,写稿闹笑话的事也时常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掀起了学科技、学政策、学法律的热潮。广大农民群众求知如饥似渴。尤其是在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合同纠纷增多的今天,农民渴望用科技和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用掌握的商品知识和有关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认为通讯报道员见多识广、懂政策、懂法律,能识文断字,并能上通下达,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民主建设进步,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时尚,迅速在各大媒体中得到重视。作为长期在一线报道民生新闻的记者,不仅亲身感受到民生新闻所发挥的巨大潜能,也看到了老百姓对民生新闻的信任与寄托。下面,结合具体采访,谈谈媒体如何更好地打造民生新闻的“平民特色”。  相似文献   

18.
国庆前夕,我们组织一批青年记者、编辑,赴浙东与浙南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进行调查访问。在20天左右的基层实践中,他们不畏台风的袭击,下小岛,上山村,访问基层干部和农民,并与他们同吃同住.这次采访活动,除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在采写稿件时,和有些通讯员一样.跟基层的干部或群众打交道,能做到一见如故,谈笑风生.可在采访自己的上级领导时往往言语拘束,不大自在.分析原因,关键是“怵头”,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和领导之间砌了“一堵墙”。不敢在这堵“墙”上打开一扇“门”,就很难了解他们,采访他们.因此,我注意克服“怵头”的思想负担,经常借汇报工作、送审清样、或参加有关会议的机会,主动了解领导同志的思想、性格和对新闻工作的重视程度.一回生,二回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跟公司书记、经理和总工们越来越熟,有事能敲门就进,有话见面就讲,从他们那了解报道线索和采访,都比较方便. 采访领导最要紧的是抓细节.一股通讯员都知道抓细节不客易,抓有关领导事迹的细节就更困难  相似文献   

20.
眼下有些人采访怕下基层,可是宝应县通讯员张元顺采访却一贯“沉到底”。他每次下乡,总喜欢一头扎到农民中间,一泡就是十多天,边谈心交友,边作调查研究,从中去体会农民们感情上的喜怒哀乐,并想方设法为他们解难排忧。1980年9月,张元顺在水泗乡采访时,听不少农民反映说买不到适合水乡使用的小型船只,这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