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晗 《传媒》2017,(18)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或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本身就具有"公共性",其发生和传播与社会公共环境、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在全媒体发展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模式发生了颠覆式变革,突发事件的"公共性"更加突出,其信息传播经历了由组织主导的"控制型传播"到媒介机构主导的"大众传播"再到网络媒体发展背景下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传播"的过程,这也是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公共化"的演化进路.《中国突发事件传播模式研究》一书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滕朋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6月出版的传播学学术专著,该书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新闻框架分析法等方法结合的方式,从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概念差异解读出发,对突发事件传播、报道方式进行对比,提取出二者之间渗透、交替和取代的相互关系,进而总结出突发事件传播的"五模式"作为专著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型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信息呈现"爆炸式"传播,在"数据爆炸"这一背景下,突发事件传播机制也呈现了不同以往的特质.本文基于大数据,深入分析了突发事件的传播机制及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3.
牢抓"重大突发事件" 打造新闻传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香  毕子甲 《现代传播》2007,(5):159-161
在国际传播领域,几乎处处充斥着西方文化的身影.要突围这种"新闻帝国主义",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就要打造中国新闻传播品牌.而牢抓"重大突发事件"这难得的媒体发展机遇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道.事实上,很多世界顶尖新闻传播品牌起初也全靠掘好了"重大突发事件"这桶金.例如因"海湾战争"扬名世界的CNN,凭"水门事件"名声大噪的《华盛顿邮报》和靠"阿富汗战争"驰名全球的半岛电视台.而近年来,我国境内的CCTV-4和香港的凤凰卫视都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上产生得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流量资费不断下降,个人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通畅.自媒体时代到来,在此背景下,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传播更加迅速.而突发事件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以及其与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更能引起自媒体的兴趣,使其成为自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突发事件中自媒体的无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广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要在突发事件中把控"首发效应",锁定"第一现场",做足"正面文章",最大程度地发挥主流媒体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都伴随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群体性突发事件下谣言的传播不仅考验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检验传媒的公信力.而且还对受众生活及心理造成重大影响.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下谣言传播的机制对于消除谣言的社会危害大有裨益.本文首先概述抢盐风潮的始末,引出群体性突发事件及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的谣言传播形态各异、危害甚烈,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扼制和治理突发事件的谣言传播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认为,突发事件的谣言治理需要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同时入手并施,并需要树立"程序"观念,设置科学合理的程序提升辟谣效果。最后本文分析了7W传播模式,并指出因循7W模式,设置科学的程序能够有效地扼制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因其具有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而深受各界的关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其进行的消防抢险救援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新闻价值非常高.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因其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的优势,在消防抢险救援报道中独树一帜. 近年来,在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消防抢险救援中,广播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和传播简便的优势发挥了先锋军、突击队的作用.如今,一遇到突发事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广播获取最新的事件讯息.  相似文献   

8.
微博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巧家爆炸案"微博信息传播呈现出突发期、扩散期、消退期、回现期和长尾期五个阶段,各阶段的不同特征与效应,对于认识突发事件与微博传播的本质性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挖掘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各阶段的特征,从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的视角,探索突发事件在微博平台中的传播规律及价值功能,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由于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全球媒体的必争之地,也是国际舆论场最为活跃的热点话题,对国家形象的影响相当直接;它好似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身在国际传播中的主被动姿态以及话语权大小.本文拟以2003年"非典"事件与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的国际舆论交锋为例,来剖析我国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国际传播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与进步,揭示中国官方和媒体在新闻传播观念方面的渐进式变革和国际传播效果的提升,并反思国际话语主导权的争夺受到哪些主客观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0.
流言的传播在突发事件发展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流言公式告诉我们流言受信息的重要性、模糊度与公众的批判能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拟从流言公式出发,分析影响流言产生及传播的因素,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流言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鄢睿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21-122
随着网络媒体参与到公共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使得突发事件的传播变得迅速而广泛.同时,网络媒体颠覆了突发事件原有的传播模式,突发事件的舆论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本文探讨了网络媒体中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模式的转型,总结出突发事件网络传播中以网络媒体的传播为先导的循环交互模式,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会使社会生产偏离正常发展轨道而出现失衡,本文从协调型供应链的分析入手,重点研究供应链中突发事件的传播影响:供应中断风险,进一步分析供应链中突发事件传播影响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供应中断风险总是会给供应链以及供应链协调带来事前无法预料的传播影响.供应中断风险有可能使供应链由协调变得不协调,研究结论能够为应急决策指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风险和矛盾也不断涌现,突发事件也进入高发期,尤其是近几年来发生的突发群体性事件甚至还有复杂背景和诸多的主观心理动因.而以马鞍山"6.11"事件为代表的突发事件的特征和传播规律为我们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微博出现后,在历次突发事件传播中一再证明其威力。无论是传播速度、广度还是议题设置能力、舆论影响等都超越了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从传播过程、舆论影响、局限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与局限。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个突发事件频仍的社会,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突发事件谣言已从人际传播发展到通过手机短信、微博、QQ及网络论坛等新媒介传播.新媒介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渠道之多、传播范围之广,令人际传播和传统大众传播难以望其项背.因此,新形势下,从传播学视角积极探究突发事件谣言的传播特点及其化解策略势在必行,它必将对维护健康的媒介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对突发事件的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光辉 《今传媒》2016,(12):31-32
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地震中的"四川发布"为研究对象,以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建构问题.在突发事件中,要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传与受的二元共存问题,而传播主体舆论与受众舆论实际涉及到两个舆论场的二次元消解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必须要建构信息场域、建构知识场域、建构引导场域和建构认同场域,从而更好地实现政务微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网络传播下的媒体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风险和矛盾也不断涌现,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先天技术优势,往往成为突发事件的"发酵桶"和"助推器".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向传统媒体的舆论缺失、话语权真空乃至公信力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各种重大的突发事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到网络之中,网络媒介由此成为传播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进入到web2.0时代以后,网络媒介由于其自身的传播特性使得各种突发事件以及舆论事件得到近乎疯狂的传播.网络媒介不仅成为传播重大突发事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成为了各种突发事件的滋生原.本文试图选取2006年到2010年这五年间的重大网络突发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网络突发事件的传播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薇 《东南传播》2013,(7):120-122
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如其来和不可预知,极易引发公众的信息饥渴,因此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往往成为媒体纷争的战场,一方面可以先声夺人,迅速扩大媒体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并展示媒体的综合实力。然而,在资讯渠道五花八门、传播网络四通八达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个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社交网络、手机等自媒体,迅速进行信息传递。从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开始,新媒体传播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就逐步产生着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原先曾经拥有直播利器的电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也呈现优势不复存在的尴尬局面。以"5.20"福州五一路楼房倒塌的报道为例,通过对不同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分析,思考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20.
搞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主流媒体树立权威、提升公信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过去"抢新闻"的理念,由争抢核心信息源转化为争抢信息传播渠道.最大程度地运用多种渠道,实现全媒体传播,吸引最大限度的关注度,已经比第一时间报道更能掌握舆论话语权.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比以往更加重视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以央视新闻中心报道芦山7.0级地震为例,电视屏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同步呈现,卫星传输、网络传输、3G传输技术同时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