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查预习,把握学习起点 师:同学们,这节课武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5课——《望月》。(板书课题)都预习了课文,说说预习中你都做了哪些事,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一、说说主要人物和大概内容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一文,谁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生:吴王和少年。师:对。这两个人谁为主?生:少年。师:我把"少年"写得高一些。现在黑板上有三个词:少年、吴王和螳螂捕蝉。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把课文的大概内容给大家讲一下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学习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伸;2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3有表情朗读课文。一、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层次师:向学们已经预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在登峨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作者的所见,第二至六自然段写作者的所闻,第七、八自然段写作者的所思所感。(教师板书:一、所见二、所闻三、所思所感)师:同学们都预习得很不错,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文章层次。谁能说说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生:把…  相似文献   

4.
“这样的语文第一课时我不备课也会上:第一步,出示课题,说说与课题作者相关的内容;第二步,读读课文,讲讲课文中的生字;第三步,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分段。学生也早就摸清了你的老三步,早就做好了充分的‘预习’,一节课当然顺顺利利,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刘洁  李荣芬 《江西教育》2007,(20):36-37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走近丑小鸭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一起预习了课文.说说把课文读得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是相较于课堂教学等环节的规范,预习作业的笼统化、模糊化,导致了小学生对预习的无所适从。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本文试从"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熟读课文,扫清词语障碍"、"初步感知,概括主要内容"、"审美培养,寻找优美语句"、"拓展延伸,说说学习收获"和"认真思考,学会质疑问题"这七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一、预习检测,初步感知形象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已经提前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了解了哪些内容?生:……(限于篇幅,编者对学生发言做了大量删减,下文省略号均同此。)师:通过讨论,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别里科夫的性格以及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了大致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在预习中自己读出来的。当然,如果我们预习得更充分一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课文第一段话(配乐《命运》),师激情导入:伴着这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2.这段话就选自我们今天学习的《向命运挑战》一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与“螳螂捕蝉”对话——悟寓言之意师:“螳螂捕蝉”是个成语.我们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四个字,能念出来吗?  相似文献   

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成语故事,一起读课题:螳螂捕蝉(板书)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有意思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大家快速读读课文就会明白的。(生读完课文)师:谁来用最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有意思的故事?生:课文主要讲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可他固执不听,并且下令说,谁敢再劝阻他,他就处死谁。后来,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给他讲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他听后恍然大悟,决定不再攻打楚国了。师:说得很概括,也很完整,大家像他这样,同座位之间互相说说。(生同桌互说)师:如果再概…  相似文献   

11.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首先看看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怎么划分,说说你的理由。生1:念∕无与为乐者,因为念是动词,是思考的意思,后面是它带的宾语。  相似文献   

12.
突出自读读议结合︽开演之前︾教学谈文/李志宏莫庆年自读预习,初知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先认真默读预习提示,然后说说预习中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在“读读”、“想想”、“描写”和“什么事”、“为什么要”等下面画上圈点,为后面安排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培养自学...  相似文献   

13.
《丰碑》一课的末尾以“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 ,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 ,逐步展开 ,把读贯穿阅读分析的始末 ,引导学生领悟教法 ,运用学法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一、预习导评 ,感知课文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按先整体预习再部分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预习提示”及“思考·练习”的题目 ,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如 :1分段 ,写段意 ;2说说“丰碑”的意思 ,理解“丰碑”在课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 ;3画出全文中心句 …  相似文献   

14.
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师:从题目看,课文写的内容是……生齐:木叶。师:文章选自《唐诗综论》,"说"的是木叶,而且"说"得专业,预习课文时是不是觉得不好理解?(生点头)师:那就让我们化繁为简,一步步走进文本。哪位同学先说说文中"木叶"的字面意思?生:树叶。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教学环节之一,主要是指课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先期的大致了解与熟悉,以备正式学习时有的放矢.根据预习内容量可将预习分为课前预习(只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习下一阶段即将学习的内容)、学期预习(预习下一学期要学习的内容).预习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理应实施,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予以监控,因此很多教师往往不予重视,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其如此.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重,由于对学习目的认识不到位,课外学习自觉性往往不够强,因此自主预习效果往往不理想,需要教师出面督促指导,而教师一天额定的工作量本来就不小,很难有时间专门处理学生预习的事情.如此一来,很多教师就采取了放任的态度.特别是数学,由于很多公理定律以及解题思路等可以在课堂上花少量时间举例分析而让学生明白,很多教师更觉得初中数学预习必要性不大.事实上,只要巧妙利用,预习环节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简要说说如何巧妙利用预习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检查预习,了解内容   师:通过预习《第一场雪》,你知道了什么 ?  生:我知道这是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师:还知道什么 ?  生:我知道“瑞雪兆丰年”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生:我看出作者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写这篇文章的。   师:具体说说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  生: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写的。   师: (板书: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 )还知道什么 ?  生:雪后景色非常美丽。 (板书:雪美 )  生:我觉得这场雪下得很大。 (板书:雪大 )  生:我觉得作者很喜欢第一场雪。   生:我知道…  相似文献   

17.
陈惠芳 《江苏教育》2012,(10):51-53
一、小组交流,探索意义(任意写两个分数,让学生说说分数的意义)1.直接揭示课题:百分数。2.出示预习活动单,展示学生作品。(1)师: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同学们先交流一下。(2)学生根据讲评的作业自行修正,在小组里交流收集的百分数,并说说它表示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惊弓之鸟》一文足一则成语。全文讲述了一只受过箭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的事。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很害怕。通过这则成语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更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一、检查预习,忆旧引新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能用“先讲……接着讲……最后讲”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2.对于课文内容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二、摸准学情搭好脉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丰碑》。(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板书:“军需处长”)生:红军队伍的任务很艰巨,行军条件很恶劣。生:我补充,课文写了将军开始为军需处长生气、发火,可是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以后,对军需处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板书:“将军”)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请再说说你有哪些不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