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期望能促进学生发展。但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教师期望常常出现偏差,如期望缺失、期望单一、期望偏高、期望偏低、期望偏"死"、期望偏急、期望相悖等。教师只有矫正这些偏差,才能实现期望效应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许永刚 《林区教学》2021,(3):107-111
教师对教师尊严的认知偏差是导致教师尊严逐渐式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对教师尊严的认知偏差有:过度重视外在他人的给予;过度追求经济收入的提高;教师尊严是一种普遍性尊严.对教师尊严的正确认知应是:教师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统一;教师尊严的获得在于对教育使命的坚守;教师尊严是一种获得性与差异性尊严.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眷重要的意义,但并非所有的赏识教育都有利于学生发展,现实的赏识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偏差。透视这些偏差,并予以矫正,将有利于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课堂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杠杆,它既能鉴别教学得失、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又能诊断学生学习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监控和改进学生学习行为。针对现实课堂反馈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如管理主义色彩浓重、激励和表扬垄断课堂、师生问缺乏交流等问题,本文提出:教师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合理运用反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进而增强课堂反馈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徐红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5):68-74
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乡村学校日渐萎缩、乡村小学班级规模逐渐缩小的当下,小学全科教师日渐引发社会关注,其培养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但遗憾的是,由于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上一直存在诸如核心概念偏颇、培养观念偏误、培养定位偏狭、培养机制偏离及培养课程偏失之类的问题,明显制约了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质量.为此,文章提出应厘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概念、端正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观念、瞄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定位、匡正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机制、完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项耀明 《湖北教育》2006,(10):49-50
一、课堂提问偏差的表现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主体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可事实如何呢?笔者观摩了许多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发现许多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着,教师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再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有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单向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还是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维权活动日益频繁,但维权过程中出现不少偏差,使得维权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不正确维权行为扰乱了高校的教学管理秩序,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最终损害了全体学生的应有权利。通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维权观,建立完善的维权体系,以矫正维权过程的偏差是帮助学生切实保障其合法权利之必须,最终实现高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课堂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杠杆,它既能鉴别教学得失,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又能够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监控和改进学生学习行为。在现实课堂反馈中存在着一些偏差,如管理主义色彩浓重,激励和表扬垄断课堂,师生间缺乏交流等。所以,教师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合理地运用反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进而增强课堂反馈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学归因偏差的负效应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归因是对自己或对别人经历过的事情的结果或外部行为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其关键成分是认知。归因不仅能归纳原因,而且能对未来的行为进行预测。归因理论的探讨始于本世纪40年代,由于归因现象的普遍存在,并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受到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囿于学生行为、学生学习成败的研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涉及。本文拟对教师的教学归因偏差做些探讨。  一、教学归因偏差的类型及成因(一)自利性归因偏差。指的是教师为…  相似文献   

10.
课堂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杠杆,它既能鉴别教学得失,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又能够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监控和改进学生学习行为。在现实课堂反馈中存在着一些偏差,如管理主义色彩浓重,激励和表扬垄断课堂,师生间缺乏交流等。所以,教师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合理地运用反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进而增强课堂反馈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具有教育职能,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是终身的教师。怎样做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这已经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谈一些这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此局面从科举制度实施的科举时代一直延续到科举制度废止后的后科举时代。从社会归因偏差理论视角,存在于科举评价中的刻板效应、错觉关联、晕轮效应是导致将科举制度"妖魔化"的深层原因。分析三个效应在科举评价中的表现及影响,从文化自觉、加强科举研究及增强科举信息传播角度切入是矫正科举评价中归因偏差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3.
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是落实《教师法》的一项政策,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化的一步实质性飞跃。制度管理者和评估部门针对各地的制定标准和评价标准,实施的具体方案有所不同。矫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观臆断、断章取义等错误认知,对保障绩效考核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教师从教热情、稳定教师队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亚平 《考试周刊》2014,(17):136-137
<正>高中地理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善于协作的习惯,着力培养他们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因而广受关注。但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存在着一些偏差,致使教学收效甚微,寻求破解之道刻不容缓。一、偏差举隅1.过于泛化课堂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现在某些学校将是否采取探究作为评价教学和教师优劣的重要依据,并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青年群体,既承袭了中国人的一般人格特质,又存在着自身特点的群体性人格,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人际关系转型、行为取向多样化、价值观念矛盾等。大学生人格障碍检出率相对偏高,普遍存在着懒惰拖拉、偏狭虚荣、抑郁焦虑、自卑虚荣等不同程度的人格偏差。高等教育必须着眼于21世纪的发展和要求,把促进个人发展与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结合起来,努力造就身心和谐、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却每况愈下,普遍存在一种固定腔调。本文论述朗读中固定腔调的表现形式及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今,朗读评价在语文课堂上是一种常见环节。语文教师希望通过朗读评价。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然而,笔者发现在实际运用朗读评价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偏差,使朗读评价失去应有的价值。下面笔者就朗读评价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及如何纠正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民生视角看,以人为本实践中的偏差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工作思路和方法中的偏差,降解了以人为本的作用;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某些职能缺位,消解了以人为本的效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失衡,降低了以人为本的实际功能;一些地方党群关系恶化,损害了以人为本实践的环境;人权保障的缺失,影响以人为本的实际发挥。纠正上述偏差,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落实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当前改革;坚定不移地思想解放,改变发展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学校小环境等外部影响和本身认识的局限性,对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的要求不明确,部分高职学生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产生了不切合客观实际的就业心态,妨碍了充分就业,必须给予指导和矫正。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的经济实践表明,宏观调控已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面。以角色扮演为视角,从宏观调控过程中角色定位、角色偏差和角色矫正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了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的政府和利益集团两类角色主体及其角色扮演中分别遇到的问题,前者是角色沟通不足导致决策失效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目标偏离,后者是制造社会不公与利用自身优势阻滞宏观调控。最后,从树立正确宏观观念、优化调控权配置及推进宏观调控法制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角色矫正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