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从整体上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公德状况是良好的.但大学生自身、学校和家庭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优化和谐校园环境,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路径是多元的,在荣辱观教育的问题上要强调“先难后易”这一路径,以成年人教育为突破口,最后落脚在青少年教育上。而要在全社会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在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并举,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社会公德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爱国守法、诚礼明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乃至于正确的荣辱观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社会公德观的具体表现,它们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又统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精神文明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汲取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也是社会主义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精确提炼和生动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和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状入手,进而分析大学生荣辱观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栗丽 《文教资料》2008,(17):184-18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先进的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如何在青年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中专政治课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 政治课教学应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新时期对中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以和谐社会背景为内容主题,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烘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其他道德规范教育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特点.文章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层次性和系统性、针对性和对比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生活化和自动化、长期性和立体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自身成才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实行关键要加强社会实践.本文通过分析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关键要加强社会实践,从而探索社会实践教育的新途径,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郑宗荣 《教育探索》2007,(12):93-94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新形式.阅读是实现审美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基本的形式,阅读使审美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为可能.怀古诗词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带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现实关系的一种反映,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价值与时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人们普遍奉行的道德价值准绳和道德评价标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超越的统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与本质特征,否定了道德虚无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指导人们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引领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2.
荣辱观是道德功能和作用真正得以发挥和实现的内在动力机制;荣辱观是个人道德修养提高的基础;荣辱观是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根本.因而,现阶段我国的道德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就是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我国的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真正提高我国的道德水平和个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羞耻感是个体违背道德或感到个人无能时,基于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指向自我的痛苦体验。它是是非观形成的基础,是自尊心的表征,是抵御不良诱惑的精神力量,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是非观、自尊心、荣誉感和责任心来培养学生的羞耻感。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机制,构建社会共同“道德感”,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荣辱观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荣辱观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英雄模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践行者和人格化体现,高职院校树立大学英雄模范典型是开展荣辱观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念和规范道德行为。运用大学生英雄人物典型,可以通过认知、情感、意志和践行四个方面来开展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将荣辱看作是安邦定国的根基、安身立命的根本、德行修养之大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于传统道德文化的土壤,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与升华。探讨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联系,有助于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提高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古典时期(600BC-338BC)雅典民主政治得到发展,对社会的荣誉观产生影响。古希腊人战争荣誉的基本特点是:神人同一,强调家族世系传承;对城邦至高荣誉的追求。战争荣誉观是古希腊人的精神财富和公民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战争荣誉是维系城邦各自独立的基本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邦政体。  相似文献   

18.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地表述了对人们社会行为的伦理要求和评价标准。本文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以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践、重在弘扬正气”等三个方面,谈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试婚现象在我国已呈蔓延趋势。试婚已经得到很多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认同。青年大学生对“试婚”具有较高认同感的原因,主要在于当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城市化发展所形成的“温床”、社会控制功能减弱等。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自律和他律教育,营造良好的婚姻道德舆论环境,城市化发展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耻感错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既是道德认识,也是重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当前社会耻感严重错位,出现了如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人的道德意识淡薄,传统伦理主体地位丧失,道德教育存在失误,社会机制不完善和经济尚不够发达。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完善社会机制,加快经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加强“耻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