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句子的语义结构及其组成部分──语义成分,是语法研究中语义平面研究的核心,也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汉语语法学中,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存在诸多分歧,而且不系统、全面、深入。因此,很值得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今后的语法研究必须加强对汉语句子语义结构及其组成成分的研究,系统考察语义成分的语义特征、形式特征、在动态中的表现和变化等。  相似文献   

2.
非形态的汉语同西方形态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谓语动词中心论不适用于汉语.从谓语动词中心论出发研究汉语动词的“向”,在理论分析和分类实践上都难免自相矛盾,据以建立汉语实用语法模式也恐难成功.应当着眼于寻找发现不同语言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时的普遍性制约,立足于语义平面研究汉语动词的“向”,致力于研究汉语动词所可能联系的不同语义成分在汉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义平面和语法平面中的分合隐显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实用性,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短语成分的拷贝形式是汉语口语里常见的现象,但缺乏充分的研究。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上对短语成分的拷贝形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俄语中"吃"义动词所含语义成分各异,且词汇化程度较高,语义自足度较强。通过对俄语"吃"义动词所含的内部语义成分进行分析得出,按汉语词序特点可将俄语"吃"义动词汉译模式分为"吃+X"、"X+吃"、"X+吃+X"三种模式。其中出现在"X"位置的可以是表示特指客体、结果、数量、时间、方式等次要的语义成分。  相似文献   

5.
离合词是汉语研究和教学的难点。本文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出发,总结了汉语离合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特点。首先厘清了汉语离合词的分类和归属问题,认为离合词是短语,并且可以从形式上分为动宾式、动补式和主谓式三种类型。然后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这三类离合词进行细致分析,试图进一步总结离合词在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言对比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无论在文字、语义还是语法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别。本文拟从文字、语义以及语法探讨这两种语言的差异,以期对英语学习和英汉互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除传统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种类型外,还蕴藏着语法双关这一多产的语言修辞现象,但这一语言形式一直未得到重视。从汉语语法结构的模糊性特征出发,分别阐述几种类型的语法双关形式,以再现汉语双关修辞上的多产性和特殊性,同时,从翻译角度对汉语语法双关作探索性讨论。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法和结构语法对单句的分析常常采用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析句法都属于句法平面。句子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句法平面上,还应该进行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分析。本文针对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介绍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三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三个平面理论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为语法教学拓展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9.
汉俄语言接触研究是语言接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存在着重历时研究,轻共时研究;重俄语对汉语的影响,轻汉语对俄语的反向影响;重俄语对汉语的结构影响,轻俄语对汉语的功能影响;重俄语对汉语词汇系统影响,轻语音、语法、语义系统影响;重汉俄语言接触的事实描写,轻规律探究的问题。本文拟从俄语对汉语的影响、汉语对俄语的影响以及汉俄混合语的研究三个方面对当前汉俄语言接触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以期为汉俄语言接触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空语类是形式句法中与实质性成分和非实质性成分平行的第三种语法成分,即一种没有语音值,但是具有句法功能的特殊语法成分。目前,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研究都就空语类这种特殊句法成分以及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探讨。不过作为两种类型迥异的语言,无论是其空语类的句法属性,还是其对于理论本身的适应性调整,都存在重要区别。形式句法作为普遍语法,其空语类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局限性",或可以给予两个启示:一是把语义-逻辑结构纳入空语类成分分析的范围,以提高其理论的概括性;一是调整空语类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将其研究控制在"句法强制"型空语类范围内,以体现其理论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与其他类型的熟语不同,谚语在语义上具有“说理性”,这一语义特征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一般词汇成分的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汉语和俄语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各自名词的数—单数和复数形式的表达方法均不相同.俄语富于词形变化,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都有其自身外在的表现形式,一般采用词缀法,通过词本身尾部的形态变化表示出来.如?.汉语不同于俄语,词本身可以说是没有形态变化,名词的复数意义一般借助于加词(人→人们、众人)、迭词(人→人人,天→天天)、数量词或量词的重迭(一条→一条一条、一条条,条→条条)等语法手段表达.与俄语比较起来,汉语名词的复数在表  相似文献   

13.
语义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却又是异常复杂的问题。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的整个历程 ,语义虽说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作为方法论来看还未达成共识 ;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拥有显性的形式手段 ,而是一种语义型语言 ,因此语义在语法研究中应该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配价理论对汉俄语名词的语义配价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汉俄语名词的语义配价类别并不完全对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俄语中存在大量由高价动词派生的动名词,而汉语中则不存在动名词这一名词次类,并对名词配价成分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名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丰富的语言中,名动形三类词同句子成分基本对应。汉语中却呈现出不对应现象,词类活用很灵活。这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关系的两种不同的类型。汉语中名词的灵活性的逻辑语义基础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汉语语法体系靠什么方法来建立,它的体系应怎样构成,是语法学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用语义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建构一套新的语法体系,其根据是语法的研究不能离开语义,语用,但语义、语用是复杂的,而统领它们的语义功能是明晰的,语义功能对形式的反映规律性更强。汉语语法体系的构成,我们认为是句型、词类、句法分析三大部分。这三大组成部分将构成汉语语法体系的全貌。现将三大部分依次分析如下。 一 句型是语法学最重要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使句子归纳完全,否则将使体系产生漏洞。显然,从形式到形式的方法是难以将句子归纳完全的。例: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方言中,"子"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构形后缀。借用类型学研究的视角,对汉语方言中"子"尾的读音、构词、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进行考察,发现汉语方言中"子"尾虽然在语音形式、构词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义特征彼此略有差异,但它们作为名词词尾标志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同汉语中的某些虚成分一样,是粘附性的虚成分,不仅可以粘附在语素、词上,也可以粘附在短语上。  相似文献   

18.
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白"和情态性副词"白"的整个语法化过程,并从语义、语用方面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范晓先生的《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是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作者运用"三个平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汉语语法作了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重视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区别和联系,重视形式和意义的结合、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也是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的代表作,它的出版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俄汉语双关辞格的构成对比,认为俄语双关分为多义双关、同音双关和语音一语义双关三大类,而汉语则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类。俄语和汉语的双关语构成.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为了使两种语言的双关语对比更加清晰。本文按俄语双关语的构成和汉语双关语的构成两个部分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