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汪曾祺先生是一位具有全方位文化自觉和审美自觉的作家。他的文字娴静淡定、温情优美。汪老比较克制和宽容。他长期生活在北京胡同中,对于“精义是忍”的胡同文化比较熟悉,但他并不是一味迁就胡同文化,而是用他的“水性”对胡同文化进行改造,形成汪氏的胡同味。  相似文献   

2.
动物Q世界     
阴毒Q友眼镜蛇青蛙迷上了网聊,那天他QQ上的小喇叭闪动起来,有人要求加他为好友。青蛙点开小喇叭一看,对方的网名叫"眼镜蛇"。青蛙想:"网名并不代表对方的真实姓名,他取名‘眼镜蛇’,也许是个戴眼镜的网友吧,一般戴眼镜的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胡同文化》,以一个老北京深邃的眼光分析了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刻内涵,而对于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必然消失,隐寓了复杂难言的感情。文中写道: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故先生在结尾处用乌衣巷、虾蟆陵两个典故进一步渲染了胡同的衰颓,读之顿生梓泽丘墟之感。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陶冶,又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虽已预见到在现代文明进步的大潮中,北京胡同的没落是必然的,但总有一种伤感、怀旧…  相似文献   

4.
胡同之死     
<正>树木会老,人会死,胡同也有它终结的一天。会有那么一个早晨,北京人猛然间发现,最后一条胡同死了。这日子大概不会太久,也许下一个世纪的前50年,北京城里将找不到一条像模像样的、依旧是原来面貌的胡同。镜头对准古都的摄影家,拍老北京故事的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对秋后遍山红叶的留恋,也许是对枫林山水田地的眷恋,何国友——这位土生土长在枫林村的人民教师,在枫林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24年。24年来,他以高尚的师德赢得了全村近3000父老乡亲的尊重,被誉为“枫林中的一片红叶”。  1976年9月,21岁的何国友刚高中毕业,就被推上了拿工分的教师位置。当时,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位脸带稚气的青年教师,但他默默地成长着。他牢记住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同情心,对人由衷地关怀,这才是教育的血和肉,教师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在工作实践中,他把对学生的同情、关怀理…  相似文献   

6.
肖梅:常听年轻父母说:“我的孩子从不乖乖吃饭,究竟要喂他到几岁?”“我已经训练了好久,他还是常尿湿裤子。”“都3岁了还不会穿衣服,不知道收拾玩具,家里每天都像战场。”“孩子脾气太坏。”  相似文献   

7.
爱一个人常是一串奇怪的矛盾,你会依他如父,又怜他如子;尊他如兄,又复宠他如弟;想师事他,跟他学,却又想教导他,把他俘虏成自己的徒弟;亲他如友,又复气他如仇;希望成为他的女皇,他唯一的女主人,却又甘心做他的小丫环、小女奴。张晓风在《一个女人的爱情观》里这样说。也许这就是一个女人对自己爱人的全部想象与憧憬。世上的男人千千万,哪种才是适合你的那一款呢?也许,在你还是孩童的时候,一切就早已注定。  相似文献   

8.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满分:60分)。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他,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就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它是你满架的好书,是外婆家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便"沉醉不知归路"……  相似文献   

9.
胡同     
2006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北京的符号》。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可以作为它的符号的,各个方面都有,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说到文化方面,北京的胡同应该算一个吧。老作家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一文中写道:“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本期“课文配读”栏目选了三篇有关胡同的文章,内容各有侧重,朱湘的《胡同》是漫谈性质的,可以让我们多了解一些胡同方面的知识;史铁生的《故乡的胡同》把个人的命运、人生体验和胡同曲曲弯弯的外在特征联系了起来,别有一番新意;而李国文的《胡同之死》则是接着汪曾祺《胡同文化》一文中的话题“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很深入地分析了胡同为什么会死掉,并认为胡同的死掉并不十分可悲,因为“北京胡同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切、良善、和蔼、信任,却还能留存在这块土地上的话,也许比那些古旧的建筑物,对于中国要更有价值些”。(雨羽)  相似文献   

10.
孤独     
孤独是人的本分多年前一位朋友搬家,他说真麻烦,以后不愿再搬,要搬就搬烟囱胡同了(火葬场)。后来他真的去了烟囱胡同,但并非把家搬去,只是他自己独自去了。  相似文献   

11.
四块玉,是元曲曲牌中的一个名字,也是北京胡同的一个名字。作为一条老胡同,这个名字在明朝就存在。当初,为这条胡同起名字的时候,是不是想起了元曲曲牌"四块玉"这个名字,只能是一种揣测和联想了。我对四块玉这条胡同一直充满感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他在光明小学读书,放学回家,抄近道,就是走西四块玉胡同。那时候,他刚刚学会骑自行车,骑得正来劲儿,特别愿意在这样弯弯曲曲的胡同里骑车,游龙戏凤般显示自己的车技一  相似文献   

12.
《胡同文化》今年暑假以来,已经听过好些堂《胡同文化》。暑假期间,我担任评委的全国的几个大赛上,都有《胡同文化》。可以说,只要有大赛,就会有《胡同文化》。赛事上《胡同文化》的上镜率是最高的。汪曾祺,幽默语言大师。他不是北京人,可以说比北京人更能“侃”北京。汪曾祺是擅长写小事情、小人物、小问题的高手。从小的事情当中,来引出一个大的命题。比如,《端午的鸭蛋》,选进初中语文教材了。通过写端午的鸭蛋,叙述一种文化(端午文化)的消失。《胡同文化》,也是在叙述“胡同文化”的消亡。他没有对胡同文化进行批判,完全没有批判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我在面包胡同中散步,偶然遇见了一只灰猫,那只猫说他叫轻烟。他浑身上下灰扑扑的,的确很像一股烟雾。那只猫说他住在面包胡同41号。我只知道41号是一个大四合院,门终年紧闭着。  相似文献   

14.
李家二小子把胡同尽头的墙扒了。不多时,这条新闻就迅速传开了,当即成了这个胡同里人们议论的话题。“他没事干了,为啥把墙扒了?”“鬼知道他又有啥馊主意。”“听说他家要垒厨房,缺砖头吧?”“他家住在胡同最里头,还不是把墙扒了,想往外扩一扩。”……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中学教师,工作时很讲究策略。他的班上有一个姓胡的同学,人很聪明。期中考试胡同学是全班第一名,可期末考试时却落到了班级第26名。于是这位老师去了解胡同学退步的原因。原来胡同学有尿床的毛病,因为经常被室友取笑,所以他自惭形秽。  相似文献   

16.
郭品 《华章》2013,(14)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他并没有从摄影艺术的角度去写,而是由影集表现的对象胡同入手,再由胡同引出胡同文化,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衰败、没落的胡同、胡同文化的一种伤感和无奈。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却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面对这样一篇精美的散文,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上出那种文化的味道,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出那种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此,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老北京胡同的素材,希望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利用这些素材来渲染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7.
闻名于北京戏剧圈友的蓬蒿剧场坐落于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5号,但在这里你只能找到一块牌子。35号是庭院深深的小巷,人们经过这里免不了向里张望,狭长的小巷里每隔几步就是一幅海报,让你确信这里真有一个剧场。  相似文献   

18.
初夏的北京已很有了几分热度,可这阻挡不了人们纷纷涌入剧场。这个季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艺术剧院和实验话剧院都推出了自己的实力派作品,北京人在文化上享有的优越性是中国其它任何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人艺:贴近现实的回声 ——《旮旯胡同》 一个戏能够不挪窝地连演九个多月,且上座率高达80%以上,这也许只有人艺的《旮旯胡同》能达到。从去年8月公演以来,《旮旯胡同》在首都剧场已演满了100场。从国家主席、总理、市长到普通百姓近十万人观看了此剧。《旮旯胡同》在首都各界产生强烈反响。 《旮旯胡同》受到如此礼遇,在于它反映了人们  相似文献   

19.
    
路,有各种各样的路,有上海的弄堂,有北京的胡同,也有城市的马路。同时,每个人必须走的人生之路,也是一种特殊的路。也许你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许你是一个事业有成的青年,也许你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都会有努力、进步和成功的经验,都会有自己的人生之路吧!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教学中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胡同化》入选高中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精神。汪曾祺是中国当代坛上的一个化型作家,《胡同化》是他化性散的代表作。《胡同化》的教学目标也应以化领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