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山珍 《教育现代化》2005,(12):114-115
一、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图景 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是人类有了一个新的虚拟的数字化活动空间。数字化生存的本质是生存、活动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人.借助于“数字化”构造一个“真实”虚拟的而非想象虚假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人们在“虚拟空间”(或者说“虚拟平台”)中的信息传播、交流与交谈的行为。便是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数字化生存从更为广义的视野去解释.是主体生存与客体对象之间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或虚或实在生存的意义上与数字化的关联。这就是说。数字化生存所表述的就是数字技术革命同人的生存方式变革的内在的联系和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青少年学生是数字化生存的主要群族,他们的数字化生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字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数字化生存方式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吁求,重点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叶飞 《人民教育》2023,(10):52-56
德育是关乎人的美好生活、美好人格的教育,人的数字化生存为德育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它要求德育直面数字化生存的新挑战及由此带来的新机遇。面向数字化生存的德育现代化,需要深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改进和完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数字化德育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数字生存与实体生存、兼具数字道德与实体道德的现代人。在面向数字化生存的过程中,德育现代化还需要进一步弥补数字鸿沟,避免因为数字鸿沟带来的技术歧视和社会漠视,推动人们平等共享数字化改革成果,让学生过一种有尊严的数字化生活,实现平等而有尊严的德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20世纪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赛博空间的生成与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开始了一种数字化的生存方式。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媒介格局,而且重组了人类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生态,但同时也具有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双重悖论特征。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生存的人文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百万年蒙昧、数万年游牧、几千年农耕、几百年工商之后,人类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人们在欢呼数字化、信息化给人类带来种种恩惠、创造新的文化范式的同时,也进行了批判的反思,重新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空间的人文生态问题:如何认识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如何看待人在“虚拟世界”的人格扭曲、人性的失落?如何解决数字化生存空间中的种种失序(诸如垃圾邮件、侵犯隐私、网络色情、欺骗等)、犯罪问题?我认  相似文献   

6.
关于数字化生存有这样两种态度:一是数字化不仅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也可以更具前瞻性地提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数字化资本主义给人的存在带来沉重创伤。我们对数字化生存应有历史和客观的认知。从人类文明发展一般样态看,人类史亦是数字史。人类之所以能够从万物中凸显出来就在于数字的发明,它表达人与世界的数学关系,从而可以形成超越现实生存的可能性基础,可以说任何文明的推进都需要数字文明的革新。在资本原则主导的社会生产的关系中,数字只是作为生产要素,并非构成独立的资本发展形态的标志。不能一味对数字资本进行批判,而应看到其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联。推进数字建设的社会主义属性,通过强化数据的公共属性、确立合理的资本观念以及提升劳动解放的程度,数字化发展引致的新的文明形态将会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这一概念已成为当今社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数字化的革命正在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人类的生存成为一种崭新形式的数字化生存。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仿佛在一夜之间,以“比特”为载体的数字信息技术突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衣、食、住、行、娱乐、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类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重要环境,它要求生存于其中的人必须具备有别于现实社会的生存能力,即数字化生存能力。本文就数字化生存及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进行初步解析,提出并分析了"意识、知识、技术、文化、行为"等五个纬度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以及各个维度中所包含的基本构成要素,以期为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培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全景遮蔽”,主要表现为:意识同质,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使命的隐匿退场;认知短路,知识脱离教育之外的愚昧持存;转型危机,教育面临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失序。本文认为,通过深度把握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结构实现主体唤回,通过抽象性与泛在性的认知过程完成知识划界,展开面向数字原住民的素养培育形成路径操练,才是教育帮助人走向良善数字化生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世纪,这不仅意味着科技的发展,而且同时意味着与此紧密相关的人文发展,人的生活包括人类文明观念,将由此产生本质性的转变.也正如美国未来学家、"互联网教父"尼古拉·庞帝曾预言的,数字化是步入新世纪的人类生存的福祉,没有数字化,就没有人类的前途.  相似文献   

11.
数字鸿沟,是不同国家、地区差异而造成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它已成为一个危及社会的重大问题.应采取扩大招生,构筑图书馆和谐的网络环境等措施,来消除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育的人文追求及人文觉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使人具有了现实与虚拟两种生存方式的一体并存。网络人可以动态多变的选择自我的存在。网络生存、网络教育区别于现实生存、现实教育的人文目的不仅是追求个体人的完善存在,而且是塑造多重角色的新我,追求人的多样化存在、超现实存在和动态更新。网络生存态与现实生存态互不为评判标准,重在互相理解、互动互补。人要学会利用差异,使人类和网络一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网络,信息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阐述在网络时代当网络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时,如何创设一种适于网络时代的新的生存方式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让网络载着信息和人一块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人类初始的图像追求、社会的图像化存在、数字技术赋能图像设计与传播,以及图像符号本身蕴含的教育功能,给图像繁盛时代的教科书“以图育人”提供了机遇。同时,教科书“以图育人”也面临图像陷阱、师生图像素养欠缺以及图像“解码”方法单一的挑战。应对策略在于:正确把握教科书图像的价值赋意,增强“以图育人”的自觉性;加强师生图像素养培育,为“以图育人”提供能力保障;采用灵活多样的图像解读方法,丰富“以图育人”效能以及利用好教科书的多维图像,拓展“以图育人”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动物实验对于生物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走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也受到了动物权利保护主义的挑战。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福利的合理性存在。动物实验是人所从事的动物实验,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科学合理的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6.
“赛博空间”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博空间”是一种概念空间或数字空间。通常被归属于电脑软件、因特网和虚拟世界中那些超距离或零距离存在。它不是现实中的物理空间 ,不存在物理约束力 ,也不限于三维形式 ,可以是多维的、非连续的和自我映射的。它的出现往往决定于人的需要和知识 ,且总是随着观念的变化而演变。但是 ,它却具有几何性质 ,具有诸多社会功能 ,既重新装配着现代的社会程序、全球性的政治结构 ,刺激着符号经济或信息经济的发展 ,也促进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日益由现实空间转向赛博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社会基本技术支撑的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人类正在迈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这种新型的技术、或经济基础,必然导致人类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形态发生相应的变革,当然也会带来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网络文化的建设只有适应新的时代特点,重在建设与创造,才是唯一可能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对社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网络上各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不经选择充斥着人们的耳目,从而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各种观念,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应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对策,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网络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将有助于高校德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20.
试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哲学对人的理解与把握存在着严重缺陷 ,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从实践证明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人 ,对人加以实践地理解和把握。指出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品格 ,是人之为人的规定。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