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春风化雨浇百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碰到过这么一件事:他看见他的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他便领着学生到树林中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他自言自语地说:“它们失去了妈蚂,现在谁也没办法救活它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非常懊丧。二十多年后,这个学生找到老师说:  相似文献   

2.
一次,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有7只小鸡,左边3只,右边4只,请小朋友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上课前,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告诉这个青年教师:“你上课时,要专门找那些手举得高高的学生,因为他们回答问题很完整,很完美。”这时,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他美美地想:这么多老师听课,我一定要好好表现,说不定会得到校长和老师的表扬。所以,他站起来,说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我看了图后,列出的算式是7-3-4=0。”这个年青教师一下子愣住了,  相似文献   

3.
桌上摆着两只碗,一只薄而大,敞口高底儿;一只厚而小,敛口矮底儿。老师问学生:“如果给奶奶吃饭,该用哪只碗?”学生们茫然不知所以。哎,这倒是个稀奇题!他们有的天天与老人们一起吃饭,都全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时,一个男生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奶奶上了年纪,眼神儿模糊了,手拿东西也有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令这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正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搞活它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学认为,实施语文的主体性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质疑.他们已经习惯了只学不问,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理解了老师所教的内容。卢梭指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去告诉他,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批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令这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正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搞活它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工作中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领这个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救活他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那么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讲故事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我是献县张村乡八里庄中心校的一名班主任,刚接这个班时,常有学生找我告状。“老师,他请着门不让我进。”“老师,他打我。”针对这种状况,在一级班会上我讲了《天堂地狱之别》这个故事: 有一天,上帝对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许多人围着一口大锅坐着,他们又饿又失望。每个人那有一只汤匙,但是汤匙的柄太长,所以食物无法送进嘴里。 “来,我带你去看看天堂。”上帝又带着教士进入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也有一群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大…  相似文献   

9.
“罗森塔尔效应”,源自一个“谎言”成真的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前往一所偏僻学校考察,事毕,他在当地老师送上的学生名单上,随意地圈上了一些学生的名字,说:“他们的智商很高,将会大有出息。”事隔一年,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该校.发现他的预言已成事实:那些被圈选的学生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对狗很好奇的学生在一天中午杀了一只狗。可他没想到他杀的这只狗恰好是他们学校校长的宠物。当校长得知情况赶到现场时,狗已经被这个学生开膛破肚了。这位校长看着两手沾满鲜血的学生,并没有像有的老师那样责备这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尽搞歪门邪道或  相似文献   

11.
爱里有天堂     
一位同学来信告诉我,他们班这个月获得了学校三面流动红旗中的两面。她说,她白天在学校似乎每时每刻都能感到自己脸上有那锦旗的红光。   另一位同学打电话来,向我要小学生投稿的地址。我说你忙着为学生投稿,自己还投吗 ?他笑笑,只说学生发表文章的快乐对他来说是加倍的。隔着电话线,我能感受到另一端他那份美丽的充实。   我想到了自己。记得刚走上讲台时,为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我整日摆着一副严肃的面孔,不苟言笑。平日里柔声细语的我说话竟也变得凶巴巴的了。几天以后效果很明显:班上纪律出奇的好,学生见我却“望风而…  相似文献   

12.
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样教育学生:有一次,他看见他的一位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便领着这个学生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哺。苏霍姆林斯基仿佛是自言自语地“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有办法活它们了。”此情此景,使这位小肇事羞愧难当,深深地低下了头。这位学生年后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你厉地惩罚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了。而现在我总得自从打了那一弹弓后,世界上小鸟啁啾声都变得少了似的……”苏霍姆林斯基这种教育方法的高之处,就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理解     
有一堂历史课,讲到战国时代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老师讲完之后,问学生对于赵括的看法。学生大概都会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导致大败,应予批判。如果,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14.
不知如何创设批评情感氛围怎么办?上海南汇县大团乡中心校龚晋昂提高批评效果,必须注意创设情感氛围。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工作中曾碰到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他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便领这个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  相似文献   

15.
寻找男子汉     
李兴泉 《甘肃教育》2011,(11):94-94
我教这个班已经三年了,学生33人,可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见人总是躲藏,似乎是一只只老鼠或是一只只藏在壳里的小虫,更别提让他们在课堂上或学校赛事中抛头露面、大显身手、为班级争光了。为此,我总想着给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黑熊老师常常对学生说:“我对你们的要求不高,我只希望你们尽力……” 问题是,每当他一这么说,他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立刻就会叫:“有啊!我有尽力啊!我很尽力啊!我已经尽了全力啦!” 这个“尽不尽力”实在是很抽象,很多时候,黑熊老师明明觉得学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听一位老师在描述他的学生如何愚笨时说:“七只小蝌蚪,游走了三只,还剩几只?他竟然不知道。唉,你们说这孩子笨到什么程度?”真是孩子笨吗?不是的,只是因为这个数学问题远离孩子的生活,甚至有些孩子连蝌蚪的样子都没有见过,他又如何能在头脑中形成鲜活的表象呢?类似这样的现象作为一年级教师恐怕不少见,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  相似文献   

18.
我在湖南省某县乡中学任教时,曾听过一个初中英语教师的故事,他是刚从师专毕业的新教师,专业基础很扎实,平时很好学,也很追求上进。这个教师工作积极性高,上课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有一节课,他注意到有两个学生在窃笑,他悄悄地走过去,结果看到他们俩在看书上的一句话,写着:我X某老师的妈……他一看,不禁火冒三丈,立即给了一个学生一个耳光,并把他的头往墙上撞去,这个学生坐在靠柱子的地方,这一撞刚好碰在柱子的棱上,血从学生头上流了出来。这时,教师和学生都慌了,赶忙去医务室。幸好,只是一点皮外伤,但这一来,这节课就被这件事耽搁了。  相似文献   

19.
那天,到一所学校听课,在校门口,看见一个学生从书包里掏出一条红领巾,急急忙忙搭在脖子上,用一只手捏着红领巾的两只角,系部没系就趾高气扬地从校门口值勤同学的眼前走过,可是,进了校门便迫不及待地把红领巾拽下,重新塞进了书包。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头指着门口值勤的同学说:“不带红领巾,他们要给班里扣分的!”  相似文献   

20.
对任何学生都不爱的教师可能极少,但是,只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个人喜好而只爱某些学生的教师,即师爱的砝码向一边倾斜的现象却不是个别的。就有学生这样说:“我们老师只爱长相好、穿着好、成绩好的‘三好生’,特别是他们中的女生。老师对他们总是笑脸相迎、主动打招呼,解答问题也特别耐心。可是,老师对其他学生,特别是对我们长相差、穿着差和学习成绩差的‘三差生’,态度就完全不同了。他见我们就像没看见一样,理也不理;我们喊他,他也不回答,最多用鼻子哼哼;我们一做错事,他就大发雷霆;有问题问他,他不但不回答,反而质问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