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堂到底应该突出其人文性还是工具性的问题,在语文教学领域已争论了很久。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这种复杂性似乎变得更为突出,它使一线的语文老师们产生了很多困惑。如何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特性?如何让语文课堂在读与写之间真正“散发语文的味道”?如何将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同新课程理念有机地结合?…… 本期几篇文章反映了一些语文老师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语文的味道     
刘素英 《教育》2012,(34):56-57
最近,笔者听了学校部分教师的公开课,重新捧读他们的教案,读着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语言,大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觉:杨震的沉稳,张磊的老练,杨金梅的活泼,杨进的自信,范馨元的谦和,邱琪的平静,从这些语文课中,品出了一种浓浓的亲情——语文的味道!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一谈语文的"味道"。"说"出语文的味道语文课堂中的"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说";二是学生的"说"。  相似文献   

3.
听完孟强老师的课,我最深刻的感觉就是惊讶:一堂课竟然可以从从容容地进行这么多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一堂课竟然可以让学生有这么多的收获!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了很多不同的训练点,从写字、识字、用词的准确到句子间关系的感受、写作中的详略安排等等方面的训练,竟然在一堂课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这才是语文课中应该做的,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呀!不仅如此,孟老师在课上非常淡定沉稳,虽然训练的点很多,学生的回答有时也不能一步到位,但孟老师决不会因为急于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而越俎代庖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学习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训练得扎实有  相似文献   

4.
一道可口的佳肴,应该是有味道的。同理,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味道的课。对语文教师而言,追求味道醇厚的教学应该成为共识。只是我们有时不得不承认,在如今的一些语文课堂上,语文的味道却十分淡泊。  相似文献   

5.
林聪华 《教学月刊》2006,(10):17-18
初中语文学习是介于小学和高中之间的桥梁,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更要有务实的精神,故弄玄虚不如“真材实料”,急于求成不如慢火熬炖。总之,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怎样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有所乐”,而且“学有所得”呢?笔者结合新教材,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对联、谜语等都是初中学生乐于接纳的文学样式。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教学实践,我把对联融进了语文课堂,使之成为一种富于个性的教学方法和充满语文味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6.
朱霄 《中国教师》2014,(4):36-37
“语文味”指的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情感熏陶、文字鉴赏、写作表达等,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当今,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他们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的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的融通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应是动态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动”即“活”,语文教学“活”了,才有生命力。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可随学生兴趣的变化而变化,随时事热点的改变而改变,随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有生活气息,变得“活”起来。而现在语文教学关键是受课本、陈旧的理论和传统模式的束缚,这些束缚如同无形的枷锁,使语文教师顾虑重重。语文教学要“动”起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让空间环境“动”起来所谓让空间环境“动”起来,也就是说不要将学生固定在一个环境中,要常常变换场所,使…  相似文献   

9.
一、新课程下语文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当前,新课改不断走向深入,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现在的语文课堂,令人眼花缭乱,多媒体的充分利用,活泼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参与,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是热热闹闹,学生学得也很快乐。有的老师在草草地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之后,就深挖教材中的微言大义,诱导学生一步一趋地走向教参中的答案,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学习什么、什么精神”,“体会什么、什么感情”。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1949年就说过,“语文”是“语言文字”,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落实新课程目标,课堂上必须要有"语文味道",但是,当前语文课堂却常常出现语文味道不足或缺失的现象,产生这种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道"?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以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叶圣陶先生对此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语文教学,就是这么回事: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并从中  相似文献   

13.
葛玉鼎 《考试周刊》2007,(42):27-28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主战场。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就应该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境界。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追求课堂教学境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四年,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对语文教学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尤其对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颇感担忧。老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学生的语文素养该如何提高?这些问题都摆在  相似文献   

15.
现在,语文课的味道为何越来越淡了?我想,是因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太过于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淡化语言文字训练,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为了防止语文课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荣群力 《课外阅读》2010,(8):156-156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以老意识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机械的听从老师的吩咐,没有多少时间独立思考,更不能向老师提出异议进行探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完全处在被老师的监管之下,因而,气氛显得异常紧张沉闷。如此一来,没能形成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他们对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那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正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摈弃了繁琐分析,学生“动”起来了,“自主、合作、探究”正在逐步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在为正在形成的生动活泼、师生融融的课堂气氛而欣喜的同时,不免为语文课堂中的缺憾——语文课上的“语文味”正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担忧。请看如下案例:  相似文献   

18.
王晓渔 《师道》2005,(6):19-19
如今的语课本有成为“新闻联播”的趋势,语老师成了字正腔圆的主持人,而学生则成了啦啦队队员。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学习仅仅靠课堂上听老师讲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还得下苦功夫。根据我二十多年教语文的经验得知,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根本途径。虽然现在语文课堂五花八门,新的教法花样百出,可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大有借鉴之处。如读、背、写,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管怎样改革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王晓媚 《陕西教育》2011,(10):55-55
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我不喜欢语文。”“老师,我不爱上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从心底喜欢学语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