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老师,你是否觉得累?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为此,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绞尽脑汁去说服压制。可我们是否有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什么地方错了?如果我们在教育中感到身心疲惫,那一定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做错了。班级管理本就是"十八般武艺",构建和谐班级,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热切投身于班级管理实践中,才能让我们的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随着2010年高考的结束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新课程还将继续,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还将继续.我省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涉及一个翻折问题,新颖独特,堪称为一个好题,但从阅卷的情况看,学生的作答与得分情况并不理想,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而这些批注也确实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可是翻看学生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的共鸣太多,联想太多,补白太多……思想情感人文味几乎涵盖了整本语文书。  相似文献   

4.
陈娟 《科学启蒙》2011,(2):32-33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同学们对这扇“窗户”又了解多少呢?为什么我们会流眼泪?为什么眼皮会跳?这些,你都清楚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眼睛这扇心灵之窗的另类表现吧。  相似文献   

5.
对于“减负”,在《深圳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摆在了义务教育发展任务中的显著位置,要求进一步改进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减负提质”有效机制,切实把“减负”贯穿到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作为教育者,我们语文老师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孩子真正地高兴,真正地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呢?这里结合语文课堂的实际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6.
席静雅 《考试周刊》2009,(52):36-37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如何去寻求自身的存在,康德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作为一个社会人,又如何去定位自身的价值,弗洛伊德给了我们一套可借鉴的概念.关于人的学说是纷繁复杂的,"认识你自己"就成为首先可以做的,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把诸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行为规范,平衡"三我"的冲突,实现自身人生的超越,进而推进人类文明的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前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的;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美好的语言文章”。它历经干百年时间的筛选,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瑰宝。然而,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却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仔细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文言文教学过多地停留在字、词、句的浅层内容上。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讨论熊十力对传统哲学中“心”的概念的调整、转换及其对相关问题的检讨、扬弃的示例,揭示其新儒学的特质。借由熊十力对传统的“心”的概念的多重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基本沿着心学一系的路线重构其体系,从而彰示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轻负担”和“高质量”一直以来被我们看做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依靠大量的作业,强化、强压的手段来提高考试质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时尚,一尊不可舍弃的法宝。而效果却是老师、孩子负担沉重,疲惫不堪,孩子害怕学习,师生关系紧张。那么,何为有效?作为老师,又怎样高质有效而轻松的教学呢?这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方向。接下来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探索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扶起老人,扶起社会良心 “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一句话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而在厦门这个以温馨著称的城市,不乏“扶老人”的温暖故事,它们都带给了我们一些感动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尹睿 《成才之路》2012,(20):5-5
“新课改”如火如茶,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将新课程的标准理念植根心头。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种新的课程文化,一种新的教育生活,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展现在我们面前。语文课在变中求新。在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一词,原指生物的生活状态,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人们常用“生态”一词来定义许多美好的、健康的、和谐的事物。在“素质教育”不断被热议和追根溯源的今天,在各种教育理念、教学形式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们不禁要去追问,教育的本真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徐根荣 《成才之路》2012,(17):12-12
“是谁把雨露撤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了位伟大的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冷美人’,我们走了,带着您的祝福和希望继续前行。您还会迎来一批又一批学生,继续辛苦,继续操劳,但不知相逢又何年……”  相似文献   

14.
乡土体育通常指的是广泛流传或衍生出的、富有区域特色的,并且深受当地人们喜爱的,易组织、能锻炼的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乡土性、地域性、娱乐性,又具有技艺性、健身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在民间,这些乡土体育活动因其有趣、简便、易行,深受老百姓和少年儿童的喜爱。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我们有责任去重视、搜集和研究它,让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我们初中语文组的老师们进行了经典诗歌教学的扬帆展示活动,在细细品读诗歌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风格的教师课堂上呈现出的“生态现象”也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晶晶和莹莹初来我们家,是作为奖品被引进的。它们是一对鹦鹉,米黄色的身体,小巧的嘴巴,灵动的跳跃,清脆的叫声,确实惹人怜爱,难怪女儿新宇在花鸟市场一见到这种鸟就驻足不前了。她小心翼翼地问我们:“如果我期中考试进入前三名,可以挑一对鹦鹉作为奖品吗?”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无为"隐退,才能获得学生的"有为"展示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一起看看一位老师教学"认识钟面"的两次教学活动。【第一次教学活动】师:现在你们可以随便玩自己带来的钟表,你能发现里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吗?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00后的小女孩,我当然是很“潮”的。  相似文献   

19.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在引导学生体会归有光的读书乐趣时,我认为把“借书满架”之“借”译为“借来的”有些牵强,不能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协调。那这“借”字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20.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