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不同拉伸时间试验组的比较确定发展少儿游泳运动员踝关节柔韧性的静力拉作最佳时间。比较结果表明:50s、1min20s、2min三种不同时间的静力拉伸对提高踝关节柔韧性的影响基本相同。为使训练时间更为经济,最佳的拉伸时间可控制在50s-1min。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跨栏运动员有效的拉伸练习方法,通过对45名跨栏运动员进行拉伸练习的比较试验研究,分析跨栏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拉伸练习(静力拉伸练习和PFN法拉伸练习)后,其对跨栏运动员柔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FN法拉伸练习更能有效提高跨栏运动员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3.
在短路的身体素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柔韧性的训练。因为柔韧性是决定动作幅度的关键因素。短路运动员要增大步幅,很大程度上在于加大腾空时两腿的夹角。有资料表明,运动员在腾空时两大腿间的夹角加大5°~7°,步幅可增加10~12厘米。因此,加强柔韧性练习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练习方法为拉伸法,分动力性拉伸和静力性拉伸。这两种拉伸法又都可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练习形式。在运用拉伸法发展柔韧素质时,要掌握好练习的强度、重复次数  相似文献   

4.
静力拉伸作为提高运动员柔韧性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柔韧素质,但有研究指出大强度、长时间静力拉伸会影响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对静力拉伸与无静力拉伸的情况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以30名近期腿部无大损伤的山东大学男性跆拳道专选学生为被试对象,对其分别施加蹬车和蹬车,拉伸两套不同方案的训练,然后对最大肌力、力量-时间曲线的主要指标,以及参与工作部位的肌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拉伸对运动员以上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适量的拉伸练习不会显著地影响上述指标,从而提出适宜拉伸训练的负荷强度、时机,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柔韧性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静力拉伸法,一种是动力拉伸法。在训练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效果是最好的。 静力拉仲法是指通过动力拉伸的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长到一定程度时静止不动。动力拉伸法是指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练习,使软组织逐渐拉长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拉伸方式对股后肌群柔韧素质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选取40名健康且无拉伸习惯的大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静力、动力、PNF 和振动拉伸组)和控制组(无拉伸组),热身结束后进行前测(主动和被动柔韧测量),随后进行拉伸(控制组不拉伸)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后测,在 半小时内每隔5 min测量一次关节活动度,取前测与后测0 min的差异为拉伸后增加柔韧的即时效应,取前测与后测5~30 min差异以观察柔韧后续各时间点的持续效应变化情况,并用方差分析和Scheffe法确认差异发生的组别。结果:各拉伸组提高柔韧的效应皆优于无拉伸组,而不同拉伸方式的即时及持续效应在主动柔韧上波动较大,对被动柔韧的影响则较相近。其中,主动柔韧即时效应较明显,而组间静力拉伸显著高于PNF拉伸(P<0.05),持续效应分别为静力拉伸20 min、动力拉伸10 min、PNF拉伸5 min、振动拉伸30 min;被动柔韧即时效应也较明显,但组间比较则无显著差(P>0.05 ),持续效应分别为静力拉伸30 min、动力拉伸25 min、PNF拉伸30 min、振动拉伸30 min。结论:各拉伸方式皆能立即提升股后肌群的主被动柔韧性,但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拉伸后所进行的具体运动,对不同拉伸方式的组合搭配和应用时机进行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7.
静力性拉伸是竞技体育热身环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拉伸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其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损伤的急性效应,同时避免其降低力量或爆发力表现的急性效应是摆在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的一个难题。通过对静力性拉伸相关文献的梳理,讨论了静力性拉伸对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损伤和力量或爆发力表现急性效应的多重作用,厘清其产生急性效应的生理机制,并分析影响其急性效应的相关变量。研究认为,在既定的拉伸时间下,重复次数对静力性拉伸急性效应的影响甚微,把拉伸时间控制在45s左右、使用次最大拉伸强度、把静力性拉伸与动力性练习组合、将静力性拉伸置于专项练习之前进行,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静力性拉伸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损伤的急性效应,又能有效地降低其对力量或爆发力表现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针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的全面身体素质教学训练中,应该经常注意柔韧性的训练。因为柔韧性在短跑中是决定动作幅度的关键因素,再加之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肌健、韧带、肌肉和关节等可塑性大,如此时期忽视了柔韧性练习,无疑是失败之举。短跑运动员要增大步幅,很大程度上在于加大腾空时两腿的夹角。有研究证明,运动员在腾空时两腿的夹角加大5°~7°,步幅可增加10~12厘米。因此,加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柔韧性练习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柔韧性的基本练习方法为拉伸法,从形式上分动力性拉伸和静力性拉伸。这两种拉…  相似文献   

9.
<正>柔韧性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静力拉伸法,一种是动力拉伸法。在训练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效果是最好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对自己所采用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总结,供广大同行参考。一、肩部柔韧性练习1.体前屈折体后伸臂  相似文献   

10.
很多教练员忽视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踝关节训练,造成了运动员各关节力量发展的不平衡,随着专项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踝关节承受不了较大负荷的训练,出现踝关节损伤,影响了训练的顺利进行,严重的甚至导致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终结。因此,要引起广大教练员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自己深深体会到进行踝关节训练必须要坚持不懈,见缝插针,细水长流,绝不能搞突击性训练。因为踝关节周围附着肌肉较少,如训练成效不够显著,不经过长时间有系统地训统,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一)训练时间踝关节训练往往比较枯燥,因此,训练时间应安排在…  相似文献   

11.
吴海燕 《健与美》2020,(4):67-71
保持每个拉伸动作至少10秒钟,最好是30秒或更长时间;保持的时间越长,止痛的效果越好。不要匆忙完成这些动作,边练边听舒缓的音乐,并利用这段时间来放松和恢复精气神。不要忘记呼吸!虽然听起来有些多余,但专注于呼吸可以帮助你应对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1、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1.1静力拉伸法。静力性伸展是一种缓慢而被动的伸展,是对抗肌的伸展;它是使伸展的肌肉等软组织处于最大限度的伸展状态,并加以固定。用静力性方法进行伸展练习主要是为了使肌肉在已定的姿势伸展时得到相应程度的超量负荷,以使被拉伸的肌肉和韧带在最大动作幅度的条件下,形成能保持几秒钟的、一定方向的动力定型。一般固定的时间要大于6秒,当肌肉被伸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2021,(8):87-88
<正>运动前进行简单的拉伸,可以扩大肌肉和肌腱的活动范围,保护人体的关节和肌肉;运动后进行针对性拉伸,可以快速分解运动时产生的乳酸,有助于肌肉快速恢复。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如何将让学生感觉枯燥、痛苦的拉伸转变成为学生自主练习、乐趣无穷的拉伸?笔者认为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趣味拉伸游戏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一、小学低年级段,趣味模仿游戏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较短,只有15~20min,而韧带的拉伸往往比较枯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力与弹振拉伸方式对股四头肌功能表现(氧饱和度及肌力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复测量及抵消平衡顺序原则的实验设计,20名大学男性运动员为受试对象,以惯用腿股外侧肌为测试肌群,肌肉收缩型态为向心收缩(膝关节伸展)。受试者在等速肌力测试前分别接受3种不同拉伸,每种拉伸间隔72 h,包括无拉伸(CON)、静力拉伸(SS,3×30 s)、弹振拉伸(BS,3×60 s),拉伸过程中使用NIRS监测肌氧饱和度,包括氧合血红蛋白(O2Hb)、脱氧血红蛋白(HHb)、总血红蛋白(t Hb)与组织氧合指标(TSI)。拉伸后进行等速肌力(60°/s,240°/s)测试,每种速度2组,每组3次重复,间隔休息2 min,以评估峰力矩值(PT)、平均峰力矩值(APT)、总作功(TW)与平均功率(AP)。结果 60°/s第2组PT(BS,CON,P<0.05)和2组测试均值(BS,CON,P<0.05),BS均显著高于CON。60°/s APT第2组,BS显著高于CON(P<0.05)。2组测试均值部分,BS显著优于SS与CON(P<0.05)。240°/s的PT、APT和TW部分,在3种拉伸间皆无显著差异。拉伸时第1组TSI,SS显著低于CON(P<0.05)。SS的t Hb均值,显著不同于BS与CON(P<0.05)。结论静力拉伸不会抑制随后的等速肌力表现,但可能会导致肌肉缺氧;弹振拉伸能提高随后低速度的等速肌力,且能改善静力拉伸所引起的肌肉缺氧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36名武术专选生为研究对象,以前俯腰、横叉、纵叉、正踢腿为指标对PNF拉伸法(A组),动静力结合训练法(B组),传统的武术下肢柔韧训练方法(C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训练,A、B、C三组学生的各指标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变化幅度A组>B组>C组。可见,PNF拉伸法是三种训练方法中对提高武术专选生下肢柔韧性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静力性拉伸练习往往是由静止开始,缓慢地将所要练习部位的肌肉韧带拉长,到一定程度后静止不动,保持一段时间。通过这种伸拉牵引,使肌体产生较大热量,促使肌肉在正式运动前很快升温,从而提高人体运动的柔韧性,并最大限度地防止运动损伤,同样,在运动后做拉伸练习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确定静力伸展练习的不同时间在髋关节柔韧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实验组由20名20—30岁长期坐姿工作的妇女组成,他们参加重点在于腘绳肌的伸展练习课程。实验课程延续十周,每周两次,每次50分钟。控制组由15名长期坐姿工作的妇女组成,她们不参加实验课程。我们采用我们发展的而其他场合也曾出现过的角度测量技术,分别测出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末髓的柔韧性。把实验组分成三个实验小组,对每一组施行同样的练习课程,只是时间各有不同(第一小组10秒钟,第二小组20秒钟,第三小组30秒钟)。方差分析检验表明除了控制组以外,所有被试经10周实验后,髋柔韧性均有显著性增进(p<0.05)。而在实验末,三个实验小组之间髋柔韧性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一发现表明,持续时间为10秒钟的静力伸展练习对髋关节柔韧性的增进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姚晨 《体育师友》2021,(1):37-40
研究目的:通过对女子篮球运动员准备活动的拉伸方式进行干预,比较动态拉伸与常规拉伸方式对弹跳成绩延迟性影响的差异性;并探究动态拉伸对不同时间点弹跳成绩影响效果的特征。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弹跳成绩增幅具有显著性差异;2.实验组干预前后五个时间点弹跳成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3.实验组干预后5分钟时弹跳成绩最好,10分钟后积极效果趋于下降,20分钟后积极效果趋于消失。研究结论:动态拉伸显著提高了女子篮球运动员弹跳成绩,但需要控制好拉伸与之后训练比赛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9.
“强制性拉伸肌肉”实际上属于一种离心力量练习。即:肌肉在练习中虽积极地收缩,却仍被强制性拉伸作用力拉长了的工作形式。与肌肉的其它几种收缩形式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能使肌肉产生较大的张力。早在1929年就有研究者(贝德)用青蛙实验证实了强制性拉伸肌肉后的肌力超过最大静力性肌力的1.5—2倍。还有研究者认为,离心收缩所产生的张力比最大向心收缩力大40%左右。可见,离心收缩是进行力量练习的最佳刺激。但在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美国游泳专家埃米利·萨威纳和泰里·马隆专著指出,“柔韧性可归纳为关节灵活性的范畴。发展柔韧性的准则取决于运动项目。肩关节和踝关节柔韧性在很大程度上对游泳提供出色的成绩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在训练时,时间的因素显得格外重要。最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