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这首诗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北驿时所作。诗人以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虽未着一"愁"字,却将内心的无限愁绪,抒写得缠绵凄恻,扣人心弦。诗的首联是诗人登上大庾岭的所见。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方法论和教学法. 本文拟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的教学为例,来阐述"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运用. 一、轻"拢"慢"捻",读懂跳动的雨 1.个性朗读,激趣. 课前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让学生交流搜集有关诗人苏轼的资料,相机引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读读诗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有的学生抓住时间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质疑:六月二十七日是怎样的一天?诗人为什么在这一天写下这首诗? 有的学生关注地点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质疑:望湖楼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儿有什么让诗人诗兴大发?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都读过杜牧的诗《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红叶一定引起你许多遐想,使你得到美的感受。你可知道,在杜牧的诗篇中还有许多堪称是美丽图画的诗作,譬如《江南春》:  相似文献   

4.
张静 《文学教育(上)》2008,(12):102-103
《饮酒》诗共有二十首,是陶渊明归田以后所作。诗前有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这组《饮酒》诗,虽是诗人“闲居寡欢”、酒醉以后所写,但并不都是用以“自娱”,以求欢笑。透过“顾影独尽,忽焉复醉”的字面,不难看出深藏在诗人心头的烦恼与郁愤。  相似文献   

5.
山中     
<正>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赏析】这首诗写终南山深秋景色。诗中"荆溪",一名浐水,源出陕西兰田县,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诗的前两句,诗人用工笔细描。他先画一条蜿蜒曲折、似与游人做伴的山溪。溪中露出了嶙嶙白石,可见天寒水浅,溪水显得特别清澄可爱。我们仿佛还能听到它那潺潺流淌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红叶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活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选自《南国小夜曲》)【赏析】这是一首隽永的小诗。咏秋本是老题材,可在诗人的笔下却别开生面,颇有新意,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小诗开篇着一“风”字,一“掷”字,就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扶疏之状,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秋色秋景图,用词极为简练。接着诗人轻轻地吟出一个“噢”字,意在告诉别人,同时也告知自己,这便是秋天了。这是诗人对秋的一种感悟。但紧接着的“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一句,才道出了诗人对秋的最新的感受,也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也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李白的诗与苏轼的诗作比较,分析他们的诗的画中态。(1)诗人所处的年代;(2)诗人的性格特征;(3)诗人的“取景”视点;(4)诗中“点景”之物的区别;(5)诗中的用“色”。李白的诗像一幅幅泼墨大写意的山水画卷;苏轼的诗像一幅幅半工意的水墨画。  相似文献   

8.
《山行》是杜牧的名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明艳的山景图,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景物的愉悦心情。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诗中的景物特点进行讲解并板书,引导学生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诗中摄下了这样几个特写境头: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  相似文献   

9.
红叶题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叶题诗”是一个很美的故事。但迄今留下来的不止一个。唐来时代的几种笔记,;都各有记载。故事的情节内容大体相同,叶上所题的诗。命意亦颇近似。唯故事发生的时代。男主角名姓。却大有差异。今录于下,以供探究者参考。 唐孟《本事诗》谓故事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男主角是大诗人顾况。那宫女题于红叶上的诗是: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与诗友游玩时于水流中得到,也在叶上写了和诗,第二天放进流水的上游。后来是何种结果。《本事诗》没有下文,似是不了了之。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于诗人卢渥名…  相似文献   

1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也应该是透视诗人情感的窗户。扣住诗眼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诗眼在诗题中,直接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春夜喜雨》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七律名作。欣赏此诗,扣住诗题中的"喜"字,便可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此"喜"是诗眼,是诗人喜爱、兴奋、愉悦之情的  相似文献   

11.
庄一拂编《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谓:明清阙名作品《新嘉驿》,“《读书楼目录》中〈乐府传奇栏〉有此本,其他戏曲书簿未见记载,本事未详,佚”(见是书下编《传奇》五)。按:传奇《新嘉驿》,当是记明万历末年会稽一女子遭遇事;其有诗与序题于新嘉驿壁,故名。考虑“新嘉驿”三字,既非典故,又无甚文学深意。它可能是古代一驿站名。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得知:“新嘉驿,在山东滋阳县西北四十里。”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首诗,回答1-2题。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宋之问是唐初诗人、进士,官至尚方监丞,睿宗时被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县),流放途中经大庾岭(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称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北雁南归至此而停),作了此诗。诗人将-与-(各填一字)对比,将眼前景  相似文献   

13.
扇喻     
取凉用的扇子,一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 一到秋天,就收藏起来不用了,所以常用"秋 扇"喻过时之物。也有人用秋扇来比喻世态炎 凉。明代画家唐伯虎在一幅《秋扇怨女图》上题 诗曰: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古代女子常用"秋扇"比喻自己失宠被弃。  相似文献   

14.
杨朔的《香山红叶》中两处用“藏”,一实一虚,一写景,一抒怀,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烟树深处,正藏着北京城。△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第一个“藏”是实写,意即“掩映”.此处用语不凡,贴切地表现出宏伟的北京在方木丛中宛然可见的情状,使人顿生“曲径通幽”之感.后一个“藏”虚化了,含“珍存、铭刻”之意。作者饱览香山秋色,陶然欲醉,尤其他“摘”到了一片可贵的红叶,透过“红叶”,窥见了老向导人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与酒     
<正>酒与诗,有一定的"姻缘"。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诗仙"李白相似,酷爱饮酒,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名篇佳句。白居易的诗风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他的善饮,在笔记《胜饮录》中有记载:"乐天历仕,皆以醉为号,为河南尹曰‘醉尹’,谪江州司马曰‘醉司马’,及为太傅曰‘醉傅’,而总曰‘醉吟先生’,‘有我家粟里之高情,无竹林诗人之狂态’。"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七夕诗在表现节候特征时,主要以"秋"、"月"意象的使用为主。诗人们以清泠的秋色来衬托牛郎织女相思相会之景,以素月、朗月等来抒发二者哀婉细腻的相恋之情,从而构造出一种浓重的悲情氤氲,体现了汉魏六朝七夕诗抒情特质中"以悲为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诗仙”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描述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景象。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相似文献   

18.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杜牧是晚唐诗坛上的一颗耀眼明星。他的诗豪迈爽使,词朱清丽,世称“小杜”,擅长七律与绝句。他忧国势之日下,伤时感世,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为著称,可写景抒情的小诗也同样有不少佳作。《山行》就是其中一首清丽明快的小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首词采清丽的短乐,是一支小林秋色的赞歌。文中,诗人巧妙地将秋山、幽径、白云、人家、轻车、红叶有机地探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枫叶流丹深秋图。画面上有远有近,有虚有实,有浓有淡,有主有次,流丹的枫叶呼之欲出,爽俊的情惊…  相似文献   

20.
秋象     
11月2日 晴 时至初秋,漫山红叶,染遍层林,一番素秋景象。因秋色的渲染,秋风的涤浄,辽阔大地呈现出了“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的万千气象,令人目醉神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