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关怀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全面成长。现代教育心理学对教师角色进行了多种分类的描述:知识的传授者;父母的形象;课堂纪律的管理员;榜样;心理治疗学家;朋友与知己;替  相似文献   

2.
试图通过分析《论语》中的"颜回"形象,阐述颜回"德行第一"的内在价值,进而探究其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对社会重新认识、深刻理解这位古代圣贤并重塑自身价值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职业特征决定职业形象,所以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形象,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的这些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形象是以威严、崇高、博学为主要特征的,因此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曾一度被奉为神灵。专业特征也对职业形象发生影响。同是教师,不同的专业塑造了各自不同的形象,语文教师的儒雅,政治教师的善辩,数学教师的精细,美术教师的艺术气质──本文着重论述体育教师职业形象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师职业特征、专业特征与形象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体育教师既是教师,他就应该具有教师傅学多才、…  相似文献   

4.
"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教师专业属性探讨中无法回避的两个问题.在学科和教育的融合中,Shulman等人从教师知识角度发展了PCK和PCKg理论解析教师专业,我国学者朱旭东从教师的"全专业属性"视角分析教师专业属性.在解释教师专业属性上,他们的理论既具有共性,又有其各自的特性,这为我们重新思考教师专业属性提供了新的借鉴——"教什么"和"如何教"的融合是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的"教授专业"属性.学科教学知识是化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教授专业是学习专业和学科专业在交互作用中共同支撑托起的整体,"教什么"和"如何教"在这两种理论中最终实现了本然一体,才是教师的专业属性.  相似文献   

5.
高祥 《辽宁教育》2012,(11):18-20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及其背后的理论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审视、探究、分析与重构,并将思维加工过程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的过程。教学反思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信念、意识等专业素质结构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丰富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并促成教师由"经验型"、"技术型"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专家型"、"成熟型"的反思者、研究者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冬交替之际,济南市姚家镇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阶段性研讨会在姚家小学隆重召开。全镇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就“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和相应的专业水平,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则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长逐步成为世界性教育潮流。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更有重要意义。一是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师角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变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先导,当前高等教育要超越"知识人"的培养,走向"整体人"的培养,唯有解构基于教育的科学主义理念支配的教师角色,建构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教师角色.高校教师要从教学的控制者走向学习活动的引领者、从机械的知识传承者走向知识意义的重建者、从德行的规约者走向德性的同构者、从僵化的依从者走向建设性的批判者.  相似文献   

8.
李维鼎 《湖南教育》2002,(24):38-39
教师,曾是一个上过神坛的角色。解放前,人们家里堂屋正墙上往往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与“君”并列,但牌位上名列第五,可谓“香老五”。解放后,神坛除旧布新,但据说毛主席在四个“伟大”之中,只认可teacher,一般译读为“导师”,比“童子之师”高多了,是真格的权威。何谓“师”?韩愈的解释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原来,教师不过是闻道在先而术业有专攻的人。凭借着先闻之“道”、先获之“知”,而传授之。教师之“威”即知识之威、道德之威。 在今天,教师掌握了专业性知识,占有知识,便成为“知识上位者”,并因此而被社会赋予一定的权力。作为“知识下位者”,学生只能成为教师的传授对象而非“知识追求者”。  相似文献   

9.
人所共知,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因为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者.……  相似文献   

10.
范远波 《嘉应学院学报》2012,30(10):84-88,101
教学过程的学习活动包括教者的学习和学者的学习,我国传统教学相长思想只关注教者的学习,学者的学习处于教者的学习视野之外。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相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效果,学生的"长"不是教师灌输知识、规范控制下的"长",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寻求发展的"长"。这一关注点的转变带来了教学相长思想中教师形象的演变,教师从知识渊博者转为智慧者,从传授者、控制者转为激发者、欣赏者和咨询者。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思考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  相似文献   

12.
黄勇荣 《成人教育》2009,29(11):25-26
知识就是人类对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认识。从总体上说,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而职业技能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操作系统或行为模式。职业技能是取得某一职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主要是通过传授知识来获得的。可见,教师传授知识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和途径,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和归宿。为此,教师传授知识:一是要使职业技能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有针对性;二是传授知识的内容要及时更新,有职业性;三是传授知识要注意方法,重实践性;四是传授知识要因材施教,重人本性。只有这样,通过教师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传授知识,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为主的理论知识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同学习,共发展,成为有师德风尚、有敬业精神、有教学水平、有教研能力的新型角色。因此,新时期的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新形势,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呢?结合我校教师的专业现状,从校本教研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避讳漫话     
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权威和尊严,规定臣民子孙对君上、圣贤、尊长不得直呼、直书其名,凡与帝王、圣贤、父祖名字相同的人名、地名、职官名、书名、物名等,都得设法避开或用改字等办法代替,这种习俗就叫避讳。它利用汉字的特点来强化臣民子女对君父的人格依附,是封建宗法礼教、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等级制度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的体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受"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畸型的"师徒"关系,导致教师、学生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上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听"和"练"成了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英语知识、表达文化思想的场地,而且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主阵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但应根据教学内容清楚明白地传授知识,而且应该以美的形象、流畅的口语、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设计活动使课堂教学具有"美"的魅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得到"美"的感受。围绕英语课堂中的美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道德传播者、经验传播者与技术传播者的结合体转变,这也意味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和结构产生了变化,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三个维度,对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求相应的培养策略支撑,以期能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古语有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语道出了谈话的魅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有特定的对象和独特的语言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除了讲学传授知识还有其他。如,课堂内出现随机事件的处理、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学生批评教育等。所有的方式方法都需要老师得体的恰到好处的语言来表达。一、以新学期开学为契机,让"师情话意"创造亲和力新学期开学如果能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很多老师并不注重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