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教育文汇》2012年第7期刊发了一位老师的一篇教学随笔《当学生提出疑问之后》。 当这位老师讲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上一句写山水翠,意思是山和水都是翠绿的,可下一句又说湖面像银白色的盘子。这湖水到底是翠绿的还是银白的?这么写前后是不是有矛盾?  相似文献   

2.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赏析】秋天的夜晚,一轮明月映照着洞庭湖,水光与月色交融为一体。一丝风儿也没有,湖面平静得好像一面还没有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青山与湖水相互映衬,就像白银盘里托着的一个青色田螺。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都会陶醉于山水之中,杭州的"老市长"白居易中意西湖,写下了"未曾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明代大才子袁宏道说过"青山可以健脾"。这种对山水的热爱,是切身之感。清代文人金圣叹平生倒不见得怎么爱山水风物,但到了要砍头时,却遥望山水,说了一句"好山色"即告别人间。可见金圣叹能视死如归,却抛不下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岳阳留下了赞颂洞庭君山美景的千古绝唱《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由于此诗影响巨大,千百年来,古今诗集多所辑录。全诗28字,唯一字有异,即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的“色”字,在诸多版本中作“翠”字。此诗在古本《全唐诗》和今刊《唐诗鉴赏辞典》等典籍中,皆作“色”字,在《岳阳楼诗词选》、《岳阳  相似文献   

5.
一、师生争执因一字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以深深的启示。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听语文老师讲授刘禹锡的诗歌《望洞庭》时,跟语文老师说:诗中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翠’不正确,应该是‘遥望洞庭山水  相似文献   

6.
雨后     
就在这时,一阵风迎面吹来,只觉恍惚间有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望着碧波粼粼的湖面,我联想起古代诗人的千古名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使语文教材呈现“一标多本”的格局。由于不同的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课文内容选择产生差异。这种群芳竞艳的局面为课程资源开发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人教社2002年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唐代刘禹锡的诗作《望洞庭》,其中第三句是“遥望洞庭山水翠”。而苏教社2001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也选用了这首诗,其第三句则是“遥望洞庭山水色”。这可把教师们给难住了。同样是国家审定的教材,同一首诗怎么用字不相同呢?这首古诗是要学生背诵的,到底让学生记哪种说法呢?有人认为这是出版社之间缺…  相似文献   

8.
正英雄、美人、落梅、镜子……怎么看怎么像历史言情小说里的段子,或者说还有点像武侠,冲冠为红颜或白马啸西风。诗中写了一个女子,写了后悔一生的事情,写了让人无言或让人疯狂的美丽,写了梅花,写了一条河,写了另一岸,写了遥望,写了近看,写了镜子里面,写了镜子外面。他究竟写了什么、说了什么,究竟把什么藏在诗中,没有明说,却又让  相似文献   

9.
一、把握形象“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诗人的自我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读完一首诗或词,首先要看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1997年高考全国卷所选的两首古诗塑造的是自然形象。一首是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另一首是雍陶的《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刘诗从月夜遥望的角度写了千里洞庭湖光山色交…  相似文献   

10.
<正>问:期末考试时,三年级试卷里有一题"请写出表现李广将军神勇无比的诗句"。评卷给出的正确答案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很多学生也是写的这句诗。这是根据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文包诗课文《李广射虎》的内容设计出题的。请问,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巳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相似文献   

12.
<正>湖面如镜山如螺——刘禹锡《望洞庭》赏析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本诗是刘禹锡这次贬逐南荒去来洞庭行  相似文献   

13.
这节语文课上刘禹锡的《望洞庭》。当讲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时,我以抒情的语言述评道:“作者登高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水愈显青翠,那君山,就像银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只小小的青螺。这个比喻多么准确、形象、生动啊!我们读到这两句——”  相似文献   

14.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岳阳留下了赞颂洞庭君山美景的千古绝唱《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由于此诗影响巨大,千百年来,古今诗集多所辑录。全诗28字,唯一字有异,即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的“色”字,在诸多版本中作“翠”字。此诗在古本《全唐诗》和今刊《唐诗鉴赏辞典》等典籍中,皆作“色”字,在《岳阳楼诗词选》、《岳阳楼历代名家诗词注评》等书中,则多作“翠”。笔者认同“色”字,其珲由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4.没骨着色法先以没骨法将草虫画好,再根据需要着染色彩的方法,称为"没骨着色法"。着染色彩,通常要在墨色干后进行。一般先着染水色,根据需要再点染或填以石色。(见图10)5.勾写结合法先以没骨点写,干后再在结构处以线勾勒,融工写于一体的方法,称为"勾写结合法"。此种方法点写时,草虫的大体结构已基本表现到位,勾勒时只勾写关键处即可,不可全勾,也不可勾死,如此方有灵动之变。(见图11、12)  相似文献   

16.
你想把作文写得形象生动吗?如果想,那么就不能漠视词语的色彩。词语有感情色彩,比如褒义词、贬义词,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但还有一类词语具有另一种色彩——形象色彩,这一点可能许多人都没留意。"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  相似文献   

17.
正青绿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古人思想中应有的色彩。"青绿山水"是中国画技法的一种,系以浓重的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色彩浓烈的为大青绿山水,色彩浅淡的谓小青绿山水,如若加泥金勾勒山棱树廓则称"金碧山水"。青绿山水高贵华丽,视觉效果好,且延年耐久,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20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古今名家的青绿山水作品便深受藏家欢迎。2005年广东保利拍卖会上,  相似文献   

18.
美点赏析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闻名遐迩的哲理短诗。全诗14行,前九行写镜子固有的特点,后5行写镜子可能碰到的结果。将复句直接入诗是本诗的特点之一。前两句是转折关系,三四行五六行各自形成因果关系,七八行构成并列,九与十、十一与十二行是直接的因果,最后两行则是对前两句的递进。这是一种难得一见的做法,而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冒险的做法,因为新诗虽说可以不拘一格,但过分的自由容易使诗流于放纵,失之粗陋,淡化诗味,但本诗显然没有陷入这个窠臼,作者的勇气获得了回报。托物言理是本诗的另一个特点。作者借镜子说世事人情,镜子的特点及…  相似文献   

19.
太湖夕照     
太阳瘦瘦软软地枕在了山脊上,再射不出刺眼的光芒,只是无力地流出桔红的色彩,流在天上,流在湖里……太湖凝固成静静的一幅水彩画了。湖面如一块巨大的镜子,  相似文献   

20.
<正>听到一个词:磨镜,很古旧。是啊,以铜镜照面,那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那时的镜子,就是拿一块一块铜,人工打磨,一直磨到光亮可鉴,才成镜子的。磨,很有点疼痛感,可疼又如何呢?世间万物,角角落落,哪个不在经受着"磨"呢?在"磨"中痛,也在"磨"中快乐和重生。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就是受磨砺的过程。被小病小灾磨,被贫穷困苦磨,被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