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影聚焦台: 那是一个众声喧哗与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不同主张的学术流派,多样的思想波澜起伏,蔚为壮观.各家学派在思辨中创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故事,留下了恒久流传的文化烙印.他们的声音,穿过千年,直击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本设计将以"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为板块展开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感受诗中儿童的活泼、天真.整个教学的设计力求简单化,以"藏"这根主线贯穿全文,在"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培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4月16日 没等中午铃响起,上完第三节课,我便背起书包回了家.收拾好行李,洗了个澡,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和父亲踏上了去长沙的汽车.  相似文献   

4.
[光影聚焦台] 《中国》以全景的方式呈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探寻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不灭源流,以从未有过的视角进行一场对中国历史的精神导读:那些伟大的人,那些伟大的思想,那些跌宕的事,那些起伏的情感,那些困顿与坚守……都在影像里生动再现,烙刻在历史深处的民族记忆,随着镜头在流转.  相似文献   

5.
光影聚焦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它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江海,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凝聚着华夏之血脉,奔涌在中华大地,汇聚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文化,融合孕育出更浩瀚璀璨的文明.华夏透视镜:双星世纪会谈崇尚礼制的孔子来到东周都城洛阳,向当时掌管国家档案典籍的史官——老子请教.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远道而来的孔丘和他仰慕已久的李耳,做了最后一次交谈.年轻的孔丘滔滔不绝,慷慨激昂:他对时下风气的焦虑与疑惑,对理想社会的强烈渴望.李耳只是默默地听着,不置可否.临别之时,李耳终于打破沉默,缓缓地送给孔丘一段话,直到多年以后,孔丘才真正领悟.二人执礼作别,李耳注视着孔丘渐渐远去,有一瞬间,他感觉这个年轻人,仿佛正走进浩瀚星空.  相似文献   

6.
新高中《语文》一册中,对《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那么“游”呢? 我认为庄子言“游”有三层含义。庄子厌恶充满利害斗争的世界,厌恶功名利禄,厌恶一切人为之事。对蜩、学鸠、蟪蛄、斥安鸟的蔑视,对“鸟吃腐鼠”的讽刺挖苦,对“曹商使秦”的怒骂,甚至对人们眼里的圣人圣君也表示极大的鄙视。在庄子看来,正是这些圣人的作为才使天下不得太平,所以他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盗跖》)圣人圣君是不足为道的,那么庄子欣赏什么呢?他赞美那种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而重生轻利的古代隐士,曰:“此存身之道…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美好的祥子在病态社会中奋斗失败并最终堕落的悲剧,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从他的堕落中,我们看到了那个黑暗社会、个人主义奋斗以及其错位爱情的无望之痛. 祥子的堕落,是黑暗的劳苦社会之痛 老舍出身于大杂院,对于底层百姓的生活,有着比一般作家深刻得多的体会.他理解他们的痛苦与灾祸,他懂得压在他们身上的绝不是个别的、偶然的不幸,而是整个社会沉重的压榨.因此,老舍在创作《骆驼祥子》时,"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不满足于写出祥子个人的经历,而是要"写出一个劳苦社会".  相似文献   

8.
他,一个拥有着乌黑头发和翠绿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的男孩儿,额头上那道像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是他最特别的印记,他就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主人公哈利.这七部小说的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主要舞台,叙写了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部围绕哈利在校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展开.从中我们看到了代表极右势力的伏地魔,种族灭绝纯血至上,代表保守派的魔法部,崇尚传统与秩序,以邓布利多为代表的凤凰社提倡改革,希望各种族和平相处,多元融合,继而天下大同;我们看到了哈利从懵懂无知到可以独当一面,详细而流畅的心理演变背后,炫目的魔法与曲折的剧情背后,人性的复杂和清晰的政治光谱都一一呈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钢都——鞍山鞍山市位于辽宁中部,以沈阳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南侧,全市面积9251平方km2,总人口333.9万,共有32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97.6%。鞍  相似文献   

10.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优秀的作品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学典范了.每天耳濡目染,无形中受到它们良好的熏陶和教养,我们逐渐变得富有涵养和学识,文质彬彬了.在惊叹中国古典文学(狭义上)斐然的成就时,我们还应铭记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这轮『红日』,如若没有这『红日』的照耀,中国古典文学这朵『别样红』的『荷花』顿时就要失色不少了.尽管中国古代文论不像西方文论那样体系绵密完整,但『抒情言志』的中国文学批评传统,却铸就了数不胜数的文学评论佳篇.  相似文献   

11.
12.
《夏洛的网》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之一.故事讲述的是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小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络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他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等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夏洛的命运却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3.
为何一间小山坡上的破败简陋之屋,甚至都不能遮蔽风雨,作者梁实秋却要冠以"雅舍"之名呢? 这仅仅是作者的幽默,仅仅是作者对身处战乱、卜居异地的自身处境的一种自嘲吗? 我想文末引用的刘克庄的"客里似家家似寄"一句道出了"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因为"雅舍"就给了作者梁实秋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审美体验:作者卜居于"雅舍"中的一间,仅仅是房客之一,客观上是"寄";但是在卜居期间,常有友人来访情谊见真,月夜赏景幽绝可凄,躬受亲尝"雅舍"内的苦辣酸甜,对于一位文人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审美体验?所以"似家似寄"这既对立又统一的审美体验就渗透在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4.
一、活动目标 能根据折纸图示尝试折立体小马,享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树的成长模样;春风吹又生是小草的成长模样,那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们又该如何成长呢?直面成长,或许是我们漫长又复杂的人生路上首先要学会的课题,鲁迅的名篇《故乡》就为我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成长模样.文中的迅哥儿,带着满心的期待和不舍,时隔20多年跨越两千余里,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乡.可是眼前的景色却让他的心狠狠地抽搐起来.深冬里阴晦的天气、呜呜作响的冷气,以及苍黄的天色和那横着的萧索荒村,再加上变卖家产心绪本就不好.最后竟是气闷和悲哀了.那么迅哥儿到底在故乡经历了什么,竟有了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其实正是因为三段成长,代表三种类型人的成长,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长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以致于让 我悲哀至极.  相似文献   

16.
17.
一、课文简说 捧读课文,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相似文献   

18.
19.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在于语言的习得、运用上,更重要的在于启迪智慧、陶冶心灵、升华感情上,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精神的殿堂”。教学时,只有引领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触摸和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才有可能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共鸣,分享,才有可能使个体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 《"年"的来历》是S版三年级的一篇民间传说故事,主要讲述我国春节过年风俗的来历,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奇特,适合小学生阅读与表演.我国古代将读书视为"煮书"及品味佳肴.品读《"年"的来历》这份充满浓浓中国味的大餐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三品"年"味,趣演"年"戏. 教学过程 一品字形,说"年"解字 第一步是品读字形,通过字形品出"年"的独特滋味. "年"字,古体字为人背稻穗状,意为庄稼丰收了,人们在收割粮食,并由庄稼一年一熟引申为年岁的意思,如文中的"有一年";又由于庄稼成熟是喜庆的日子,引申为节日,如"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