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高等教育法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高等教育法规评价苏州大学杨一心日本拥有相当完备的高等教育法规,其大量内容分布于《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研究生院设置基准》、《大学设置基准》、《短期大学设置基准》、《高等专科学校设置基准》、《专修学校设置基准》等一系列法律中。翻开这些法律...  相似文献   

2.
我所了解的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峥嵘 《职教论坛》2002,(13):58-60
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当发达,其学校数占日本高等院校总数的86.3%,其在校生总数占日本大学生总人数的34.5%。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主要包括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三类。本文以短期大学为例,论述了日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设置基准(即合格评估标准),介绍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选聘标准,教师聘任办法及教师工作量等问题。一、日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合格标准1956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大学设置基准》,这是对普通高校进行合格评价的统一标准,而1961年颁布的《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础》,1975年颁布的…  相似文献   

3.
四、日本学位制度的第四个时期(1953~1973年)战后日本在政治经济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近代以来的第二次大的教育改革。1947年3月日本颁布《学校教育法》,实施新学制。战前制定的《大学令》、《学位令》同时被废除。《学校教育法》对研究生院和学位作了初步规定。大学基准协会于1949年4月制定的研究生院基准后来被大学设置审议会采纳为研究生院设置基准,其中对研究生院的有关事项作了详细规定.文部省根据《学校教育法》第68条的规定于1953年制定了构成战后日本学位制度基本框架的《学位规则》。根据上述法规尤其是《学位规则》所确立的新…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学设置基准》的部分修订与大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重新修订颁布的日本《大学设置基准》主要有三方面的新内容:打破一般教育与专业教育科目的界限,大学自由设置课程;增加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使大学成为继续教育的阵地;在各大学实施自我检查与评价。本文介绍了新《基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在日本大学教改中的意义,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日本高校人事管理的特点●徐建中日本的高等院校从学制上一般可分四年制大学、二年制短期大学两种类型,从教育经费的来源及经营管理权限来看又可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但无论何类大学都直接受国家法律和有关教育法规的制约。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及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高...  相似文献   

6.
综观日本教育的近现代史,可以发现日本教育法规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学制》、《教育令》、《学校令》为代表的第一阶段,是日本近代教育法规的形成时期。以《学校基本法》为代表的第二阶段,是日本近现代教育法规的发展时期,而《终身学习振兴法》的颁布则标志着日本现代教育法规的成熟与完善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大学审议会关于高等教育个性化、教育研究高水平化、经营管理活性化的建议,1991年日本对《大学设置基准》进行了修订,之后的大学改革主要是依此基准进行的。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充实本科教育;充实和加强研究生院教育;大学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展望未来,日本的高等教育将进行以下四方面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课题探索能力,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教育研究系统弹性化,确保大学的自律性;在学校的组织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带给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当我们认真审视中国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时候,却极不情愿地发现:我们现行的制度,与世界大多数先进国家相比已经落后了许多,而且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改革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刻不容缓。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日本相关制度,揭示我国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弊端,并探讨可能的改革途径。一、依法治教──日本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日本历来重视依法管理大学教师队伍。在战后颁布的《学校教育法》和《大学设置基准》等法令中,明确规定大学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  相似文献   

9.
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经历了从"入口控制"到"多元评价"再到"学习成果评价"的发展历程。1918年《大学令》共有21条,其中13条是所有大学共同适用的规定,另外8条则是专门针对公立和私立大学。根据这8条规定,要设立公立和私立大学共有10项内容必须得到文部大臣的认可,从而确立了对大学的设置认可制度。1947年,按照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设立了大学基准协会,并制订了《大学基准》,试图通过民间团体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类似于美国的认证制度。但大学基准协会及其《大学基准》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1956年,文部科学省结合《大学基准》颁布了《大学设置基准》,成为以后设置大学或增设学部的法律依据和最低标准。《大学令》及《大学设置基准》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入口控制"的藩篱,对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大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两个缺陷:事前控制的方式,即主要的审查和评价活动仅限于大学、学部设立之初;由于规则事无巨细,严重制约了大学的个性化发展。1991年,"设置基准大纲化"以后,美国的认证制度被重新发现,并被翻译成"大学评价"。目前日本的大学评价活动从评价主体来看,有机构本身的自我评价,设置者的评价,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从评价功能来看,有改善性的、说明责任的、资金分配的;从评价重点来看,有偏重教育教学的、偏重研究的、偏重入学者状况的。政府、教授及民间团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真正进入到一个多元评价的时代。2005年以后,随着"大学全入时代"的到来,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受到大学的普遍重视,大学生调查、新生调查以及短期大学学生调查等各种学生调查应运而生,开始了一种全新的质量保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短期大学——兼谈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现行学制是从1947年政府颁布《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以后开始实施的。这个学制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于是大部分旧制专门学校包括高等师范学校便从此升格为新制四年制大学。只有那些由于师资水平低、设备不足的专门学校未能获准升格。那么不能升格的学校怎么办呢?当时的大学设置委员会(后来改称大学设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研究生院是根据其政府1947年制定的《学校教育法》,1953年制定的《学位规则》,1974年制定的《研究生院设置标准》等法规建立的。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政府根据需要,不断修改有关法规,使研究生培养制度日趋完善,逐步确立起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日本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一)研究生院的设置: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设置研究生院的大学逐年增多,而且,研究生院的类型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从设立的性质来看,有国立大学研究生院、私立大学研究生院和公立大学研究生院。从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的方式划分,其类型有累积型研究生院、独立研究生院、联合研究生院、综合研究生院、技术科学研究生院、新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振兴和繁荣科学技术事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战后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大学设置基准”等法令,确立了国立、公立和私立各类高等学校体制。学校类別有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目前,日本高等学校迅速发展,据调查统计:现有高等学校已达一千零一十六校,在校生已达二百二十九万人。不仅在校学生人数增加,随着学校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日本学者认为:“教育在于人”、“名师出高徒”,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因此,日本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主要国家成人职业教育发展初探(下)张维③公共职业训练体系。日本公共职业训练体系中有:高等院校、技能士考试函授辅导,短期大学、专修学校等。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可授予学士学位,还有二年制的研究生课程。短期大学由日本文部省于1975年4月颁布《日本短期大...  相似文献   

14.
正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2014年9月17日报道,由于日本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名称不统一,无法在国际上通用,日本学术会议近日向大学发出了通令修改学士学位名称的报告书。日本文部科学省表示,希望各大学学士学位名称混乱的现状能有所改善。依据1991年大学设置基准(文部科学省令),日本的学士学位共有25~29种。1991年法规松绑后,日本学士学位于1994年急遽增加至250种;2010年约有700种,其中带有文化、环  相似文献   

15.
1976年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专修学校设置基准》,从这一年的4月开始,一种新型的正规学校——专修学校迅速地发展起来。据日本文部省的统计,1976年日本全国仅有专修学校893所,1990年发展到3301所。仅仅14年的时间,日本专修学校的学校数量增长2.697倍,平均每年新增172所,学生人数从131,000人增加到791,462人,增长5.024倍,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日本文部科学省先后两次对《大学设置基准》进行修订,将大学教师发展(FD)作为各大学应尽的一项义务.此后,日本各高校纷纷筹建本校的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目的指向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京都为中心的关西地区是日本高等教育最集中和发达的地区之一.通过对京都大学、同志社大学和立命馆大学的实地调研,了解到日本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的大学教师机构的组织状况以及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自七十年代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积淀了不少问题。日本的高等教育现在不仅要面临21世纪来自高科技、信息和国际化的挑战,适应政界和产业界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而且也不得不考虑教育对人的发展这一问题。正是在这双重作用下,日本大学教育改革进入九十年代后仍在持续着。换句话说,自七十年代初开始的日本教育改革并未完全实现其目的,日本大学教育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要作的事还很多。且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正如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其第四次咨询报告中所说:教育改革必须由人民共同协力去完成,因为这是培养新一代人的历史赋予的使命”。迫切希望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推进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看一看1991年日本重新修订颁布的《大学设置基准》的一些情况: 从文部省1991年6月签发给各大学的“关于执行大学基准部分修订的文部省令”的通知中可知,这次修订的目的:一是使基准大纲化,使其各项制度具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高等院校教育扩招,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加深,日语人才相对紧缺,很多高校纷纷开设日语专业课程。我校洛阳师范学院,地处旅游城市古都洛阳,每年迎来数以万计的日本观光客,顺应市场需求,于2004年9月开设并招收了第一届日语专业本科生,笔者为本校开设日语专业撰写了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此大纲是依据国家《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参考国内设有日语专业并有一定影响的大学的日语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顺应市场需求制定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教育法规相当完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由于有了一套完备的教育法规,学校教学秩序稳定。各级教育机关和教育行政人员的职责在教育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可以“照章办事”,工作不会互相扯皮,也无需事无巨细,都要随时召集会议,因而工作效率相当高。第二次大战以前,日本实行由天皇颁布诏书、敕语等的“敕令主义”教育,而战后不久便毅然与《教育敕语》等诀别,改行“法律主义”,即有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走上了依法治理的轨道。到1995年,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的教育法律已有三部,即《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国务院颁布或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行政法规二十多个,国家教委和省人大、省人民政府颁布的部门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以及其它法律涉及到教育的条款就更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已逐步成为学校管理的基础。对此,学校管理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