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第一次作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点,作为新世界观的萌芽而集中地提出来,并从实践的角度说明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人。标志着马克思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发展史乃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马克思的实践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但“人的本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又是一个亟需厘清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人的本质分为“使用工具的劳动”的类本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个体本质,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论断为依据,对人的个体本质进行理论阐释,明确人的个体本质的逻辑起点、理论属性和价值旨归,即人的个体本质产生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形成于社会实践的总体结果、受制于社会实践的运作规律,实践是它的逻辑起点;人的个体本质是丰富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具体是它的理论属性;人的个体本质可以解析过去的社会、批判当下的社会和指引未来的社会,现实是它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图景初步呈现在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在这11条的《提纲》中,马克思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新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区别,对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和理论特色做了扼要的阐发。《提纲》精要地表达了新唯物主义之"新"的8个方面的表现:即对"外部世界"有新的理解,对唯物主义的"物"有新的解释,对认识的基础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有新的判定,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新的思考,对宗教问题有新的发掘,对人的本质有新的界定,对哲学的立脚点有新的认识,对哲学的社会功能新的推进。只有回到马克思,重新研读理解马克思的原著文本,才能正本清源,还原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来面目,真正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存在的问题,开创了新唯物主义,也就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对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一定的启示,只有坚持实践观点,才能真正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及社会教育问题时,始终围绕着人的本质这个核心点,从人的主体性、社会性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等不同角度去阐发其教育思想,并以实践为主线论述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为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为当今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首个中译本自1929年面世以来,其在中国的译介与阐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之前,主要把它视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此后,更多地把它视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大纲;近年来,它和《神圣家族》及其他文本的关系获得较多的关注。通过对这一变迁过程的梳理和审视,以期更为全面地把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历史缘起和理论内涵,激发更为丰富的思想空间和现实效应。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践这一观点,论述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实践所起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一种崭新的实践观——科学实践唯物主义.文章分析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于实践的局限认识,并深刻解读了马克思《提纲》中富含深意的实践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其对于人的本质的界定:"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的理论创新,标志着马克思已经从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方式转向了科学的实践逻辑指导下的实践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创造性地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实践观,并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基石,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对于我们正确领会新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系。因此,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全新内涵,这可以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三个维度进行诠释:生活世界观实际构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科学实践观则能够把握当今中国社会的具体现实;人类社会的历史生成过程实际标识着中国式现代化完全具备开启新型人类文明形态的可能性,同时表明中国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作出阐释,认为,其中"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万物"是指作为客体的存在物;"人"作为"万物"的尺度不仅指本体尺度,同时还是认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它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立.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主体性与人类主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事物(包括作为客体的人)处于对象性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关系属性。它的内涵包括:自主性与依附性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创造性与制约性的统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主体主义。  相似文献   

13.
艺术院校应根据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基础性、情感性、审美性特点进行定位,以达到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对其情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教育部 2 0 0 0年 3月正式颁布的新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观念、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 ,从教师、教材、学生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这种人的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动态关系中 ,应该具有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并体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人的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充分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类本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的统一,并通过对工人异化劳动的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学人学之思想。深入探讨和研究马克思的科学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灵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1):82-88,127
汪曾祺在“人学”上持一种平民的民间立场;相应,在“艺道”上,持一种行业态度和“倾向植物”的自然审美意识。作为一名卓越的作家,他有自己独特深刻的话语实践策略,他的隐含着双重视角的风俗画般的作品,显示了他的性灵派的儒家的独特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本文旨从“天一人”转向而确立人学和自我之人与社会之人的合体-人之挺立两方面去体悟孔子的德性生命的确立以及人之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既是自然过程又是自觉过程。自然过程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现实性,自觉过程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能动性,二者统一于现实实践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适时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这体现为以发展生产力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执政为民为本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运用多种方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20.
论人的主体性与教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通过对人的主体性的界定和对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章最后结合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新界定分析了近年来人们对发挥人的主体性所作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