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焦仲卿别论     
我国现当代多数学史家和评论家,对中国古代杰出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这一主要人物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性格特征一个方面,且认为其性格软弱,而很少从艺术审美价值,诗歌史上的地位等角度去认识,实际上,焦仲卿是一个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坚强反抗,一个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丰满形象,一个改变了古诗中男子受谴责地位的光辉人物。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审美场 ,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情与景之间所构成的是复杂多重的审美对应关系。其中刘姥姥与贾母之间是一种身份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异质对应与情和爱的动态耦合的审美同构关系。对其研究探讨 ,既有助于把握《红楼梦》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 ,又有助于认识《红楼梦》这个巨大审美场的审美意蕴和审美价值 ,更有利于理解《红楼梦》所揭示的以荣国府由盛到衰象征封建社会必然衰败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雷嘉 《文教资料》2010,(3):126-127
巴洛克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在手风琴教学内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衡量一个手风琴演奏者的演奏技术、音乐表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是否全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巴洛克时代复调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介绍巴洛式音东的代表人物与创作,探究手风琴演奏等方面入手.对巴洛克复调音乐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充份肯定了它在手风琴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审美场,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情与景之间所构成的复杂多重的审美对应关系。其中刘姥姥与贾母之间是一种身分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异质对应与情和爱的动态耦合的审美同构关系。对其研究探讨,既有助于把握《红楼梦》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又有助于认识《红楼梦》这个巨大审美场的审美蕴和审美价值,更有利于理解《红楼梦》所揭示的以荣国府由盛到衰象征封建社会必然衰败这一深刻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是艺术"是其理论口号和创作实践的目标,但其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性一直受到学界争议,通过对王尔德在创作中对现实性及虚构性的双重实践和对艺术审美价值及道德价值的双重追求的浅析,力图展现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唯美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经典影片的实例分析 ,强调在电影艺术中结构和人物的重要性及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获得审美体验是中学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要实现此一目的,准确地把握鉴赏作品的原则至关重要,这一原则应当是建立在审美价值之上的。文学作品虽然有其多元价值,但最本质的价值功能只能是审美价值,离开审美价值,文学艺术就不成其为文学艺术了。对小说而言,能否成功地凸现人物的审美价值,无疑是决定其整体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而作为读者,发现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便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前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多元价值的融和体,比如政治价值、道德价值、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等。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逐渐摈弃了单纯用政治道德的眼光…  相似文献   

8.
获得审美体验是中学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要实现此一目的,准确地把握鉴赏作品的原则至关重要,这一原则应当是建立在审美价值之上的。文学作品虽然有其多元价值,但最本质的价值功能只能是审美价值.离开审美价值,文学艺术就不成其为文学艺术了,对小说而言,能否成功地凸现人物的审美价值,无疑是决定其整体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而作为读者,  相似文献   

9.
池莉小说中塑造的坚忍的市民群像和丧失了中心地位的知识分子形象,在精英文学批评主潮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质疑。其实,正是池莉的这些小市民立场的小说叙事策略,才造成了她的小说人物塑造的独特的审美价值,正是这两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将具有武汉地域特征的大都市的众生相都作了一个艺术的展现,因而更值得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在小说教学中如何探究人物形象,认为对小说而言.能否成功地凸现人物的审美价值.无疑是决定其整体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而作为读者,发现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便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省略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12.
字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带给我们关于中国诗论传统中关于诗艺的价值争议问题的启示,本文对此展开具体讨论,揭示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性”,来自于诗论家围绕着诗艺作出的种种文化价值关怀,并强调在诗论考察中建立诗艺的视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阳关三叠》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的一首经典性的古诗词歌曲。由唐代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谱写而成,歌曲中短短几十个字不但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歌曲流露出浓浓的惜别伤感之情,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唐诗是中国古诗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典范。为贯彻《新课标》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文章从中小学教材选文出发,探寻义务教育阶段诗歌教学尤其是唐诗的审美价值,从唐诗的音韵、语言、绘画、意境、真情、哲理等美点入手,挖掘其中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的因子,以便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以唐诗为范式,加强诗歌的"美育"功能,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塑造完美人性并完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5.
诗的神奇魅力在于“场”效应和“混化”效应,这里所说的“场”,就是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互动的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把握”,又叫“混化”。三者的相互渗透,能使诗句产生“易染性”,哪怕是熟语套话.甚至枯燥的数字,在整体中,也会受感染而有了诗意,产生魅力。这种“场效应”和“混化效应”,在古文论中谓之“气”,有了“气”,诗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题画诗,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使人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享受艺术美.而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揭傒斯则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位题画诗作家,他的题画诗意义深远,所表现的“幽人高卧”的山水意境、咏物咏怀的人生理想和诗画融合的审美追求堪称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古代诗歌随着历史的发展日臻完美,它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更是包容了绘画美、音乐美、意境美、对称美等在内的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古诗,挖掘古诗的精华,重构并感悟古诗的意象是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教学的重要目标。认真搞好古诗的教学,探究古诗的意义,感受古诗的情景,感悟古诗的意象和真情,进入古诗的意境,准确把握古诗理与趣的融合,情与景的统一,虚与实的结合,引领小学生吟诗入境,明理悟情,努力使他们能认识美、感染美、创造美,诗化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审美素质是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至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即将迎来甲子之年的于坚似乎终于找到了属于他自己诗歌的一种“方言”,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审美风格。在诗歌的语言上,于坚转变了先前的口语创作方式,有了文言气,旧文人气。文体上追求一种糅合,杂糅了新旧文体,想寻求一种融通。创造了一种诗的“方言”,只属于于坚的一种“诗的方言”。其中有雅有俗,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当代诗歌从书写集体之情到个人之情,从政治话语到个人话语,从整齐划一到天马行空,从亦步亦趋到“野怪黑乱”,又从“野怪黑乱”到“新的中庸之路”,这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次艺术“自觉”,而这次艺术自觉最终在于坚的诗中完成。  相似文献   

19.
刘亢 《宜宾学院学报》2005,5(7):122-124
王雏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之一。他的诗与画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创造的水墨山水,被推为中国“文人画”始祖;他的山水诗,独树一帜,历来为人们所赞赏。本文从绘画的角度,以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对王堆作品的剖析,揭示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现象,王堆是将这一艺术特色结舍得曩完美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诗歌艺术表现论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艺表现论亦为王夫之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夫之诗学表现论的要义乃是追求艺术的有机与浑成 ,包括艺术意象的浑成、艺术结构的完整和艺术章法的完好等。王夫之的这种艺术浑成论的诗学观念虽然不以独创性取胜 ,但深刻地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创作经验的全面反思 ,又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艺术表现论的系统总结 ,达到了中国传统诗学对诗艺表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认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