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园诗话》初论谭再励《随园诗话》是清代中叶袁枚(字子才)撰写的一部诗话著作。袁枚在诗中提“性灵”诗学理论,以反拟古、重个性、求创新为旨趣,较准确地揭示了诗歌审美特性,在当时与后世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性灵”理论的提出,其实并非始于袁枚。郭绍虞先生就...  相似文献   

2.
周振甫 《教师博览》2009,(12):52-53
清朝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三里讲诗,称毛奇龄批评苏轼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说:定该鸭先知,难道鹅不知道吗?袁枚认为他批得不对,照这样说,《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难道只有雎鸠,没有斑鸠吗?看了这话,我们知道毛奇龄批错了,不能那样读诗。钱钟书先生不是这样,他找出《西河诗话》卷五来看,原来毛奇龄说,苏轼诗句是摹仿唐人诗“花间觅路鸟先知”,但摹仿得不好。人在找路,鸟熟悉花间的路,所以比人先知道。像鸭比谁先知道呢?  相似文献   

3.
周律诚 《文教资料》2010,(24):13-15
作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女诗人,王采薇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较有影响的作品。本文旨在从真挚之情、闲适之趣、性别意识的初萌三个方面对王采薇诗集《长离阁集》思想内容进行剖析,以期更全面地反映王采薇的生存状态和诗歌概貌。  相似文献   

4.
吴国珍 《学语文》2013,(5):47-48
《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玄认定为诗经最佳句,王夫之更从中概括出文学创作的反衬手法,其《姜斋诗话》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诗广传·卷三》在对“昔我往矣”等句的阐释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他说:“往伐,悲也;来归,愉也。往而咏杨柳之依依,来而叹雨雪之霏霏。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已之悲愉而已矣。”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沈德潜说过,曹操诗有吞吐宇宙之象。(《古诗源》卷五)笔者以为此语可谓知音。恰巧《短歌行》最后一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吐露出作者自己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以下我们就借用“吞吐”二字来赏析此诗的美。  相似文献   

7.
沈文田 《语文知识》2005,(10):31-31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中有这样一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元.即今之倮然在墓也、”对句中的“僳然”一词.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释为“聚集的样子”,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释为“相并相集貌”,阴法鲁主编的《古观止译注》释为“堆积的样子”?结合全来看,笔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够贴切.  相似文献   

8.
文非 《语文知识》2001,(6):18-19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中的“恰恰”一词,马茂元《唐诗选》、新版《辞海》都解为状鸟鸣声的象声词。但对鸟鸣声的解释,前人早有疑议。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杜诗‘自在娇莺恰恰啼’,今解‘恰恰’为鸣声矣。然王绩诗:  相似文献   

9.
一、失考 卷71第810页王禹偁句:“三人承明不知举,看人门下放门生。”据《宋诗纪事》卷4引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7作《别诸生》,尚有前两句为:“缀行相送我何荣,老鹤乘轩愧谷莺。”按此诗始见释文莹,《玉壶清话》卷4,作4句。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因之,《全宋诗》所引张邦基《墨庆漫录)卷10亦因之,然仅取后两句矣。《全宋诗》未引最早出处,致缺前两句。又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力辨此诗本事之妄,文曰:“小说多妄,其  相似文献   

10.
徐丽君 《现代语文》2006,(12):10-11
中国历史上的女诗人本就屈指可数,载于史籍的则更少,但《全唐诗》却花了足足93字记载了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女诗人薛涛的生平:“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流落蜀中,遂入八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女冠服,好制松花小笺,时号薜涛笺,有洪度诗集一卷。”事实上薛涛在中晚唐诗坛占有很高的地位,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薜涛与方干、贾岛等同列。今天看来,历代对涛诗的研究字虽说不少,但多从其生平及诗的内容角度切入。其实,薛涛诗为时人及后人看重,我认为首先还是诗的形式问题,尤其是押韵的工整严格。  相似文献   

11.
王元稚,福建闽县人。民间收藏的《哀启》文稿,乃王元稚之子王祖毂等8人“衔哀谨述”的,以此文稿可以推知王元稚生平情况及在台湾近三十年的大致活动,从中可见其乃是以幕友和教职的身份“在台垂三十年”,亲历台湾近代化进程的福州船政学人。  相似文献   

12.
性灵说是清代诗歌大家袁枚毕生所提倡的诗歌理论。文章试图以其著作《随园诗话》为支点,探讨性灵与性情的关系,阐释“性灵”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袁枚(公元一匕一六——七九八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西.入翰林,曾任江宁等地知县.三十三岁即辞官.于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定届达五十年.论文赋诗.广交名士.名重一时。世称随园先生.所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祭妹文》即选自前者。 在《随园诗话》中.袁枚重标性灵说。所谓性灵,主要指的就是性情.他明确指出:“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答何水部》)“性情以外本  相似文献   

14.
清代,云南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李含章,字兰贞(生卒年月待考),云南晋宁人。她是清巡抚李因培长女,嫁浙江归安叶佩荪为继室。据《国朝滇南诗略》记载。“幼随父任,通经史,善诗文,有班、谢家风”童振藻《清代名媛诗录》,录其诗四十六首。所著有《蘩香诗草》。云南保山袁文典、袁文揆兄弟辑《滇南诗略》,录存其诗作一百二十四首,未见有单行本行世。袁枚《随园诗话》卷三第二十一条引录了李含章的《剌绣词》等十首诗(有的只是  相似文献   

15.
没子 金刚钻 拿不住 各地对夏天一种螫人小虫的俗称。闽地俗呼“没子”,京师俗呼“金刚钻”,山东俗呼“拿不住”。《五杂俎》卷九《物部一》:“山东草间有小虫,大仅如沙砾,嚼人痒痛,觅之即不可得。俗名‘拿不住’。吾闽中亦有之,俗名‘没子’,盖乌有之意也,视山东名为佳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袁枚《随园诗话》说得好:“作人贵直,作诗贵曲。”“正话反说”便是“作诗贵曲”的一种方式。何谓“正话反说”?就是作本意是要表现正面的意图,如歌颂、肯定等,但言语表面的意思则恰恰相反,是从完全相反的角度歌颂、肯定等。此法独具机智幽默之美,如运用得当,可使章蕴藉、含蓄,给读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请看《培养不孝儿女七招》一:  相似文献   

17.
费振刚、胡双宝与宗明华三先生辑校之《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用力甚勤,大便于汉赋之研究。然为“全”者,实非易事,此学人之所共知。故见窄识浅如愚者,亦得一二遗珠以为此《小补》云。不当处,祈方家有以启之。一、补句P150:王褒《甘泉赋》。《文选》卷35《七命》李注引有“耀照形之玉壁”一句。P159:刘向《行过江上七雁赋》。杨慎《丹铅杂录》(丛书集成本)卷10“雁赋”条引有“顺风而飞,以助气力;衔芦而翔,以避结缴”四句(题作《雁赋》)。P278:傅毅《洛都赋》。《韵补》(丛书集成本,下同)卷1:“旄”下…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乾嘉文坛之泰斗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三年(1738)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曾任江苏溧水、江宁等地的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归隐江宁小仓山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对当时影响甚大,舒位《乾隆诗坛点将录》奉之为“及时雨”宋江。他的散文纵横跌宕,自成一格。著有《随园诗话》和《小仓山房集》等书。  相似文献   

19.
诗话产生于宋代,也兴盛于宋代。其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应首推严羽的《沧浪诗话》。 宋代诗话据郭绍虞《宋诗话考》所著录,共有八十八种之多。在众多的宋代诗话著作中,《沧浪诗话》派生出了明代“七子”的“格调说”和清代王渔洋的“神韵说”,又引出了宋以后“诗话之话”的话头,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专辟一卷义正辞严地履行《严氏纠缪》的职责。他们都毫无顾忌地站出来或抑或扬地来断这千百年公案。为什么围绕着《沧浪诗话》会出现这种纷杂的文学现象?这还要留给文学史研究家们去解说。本文试图解说的是《沧浪诗话》所涉及的有关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豫章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的潘錞.生平不详,所作诗篇及《潘子真诗话》已散佚,今补考其从学山谷、结社唱和、授官及其祖父潘兴嗣等事,并对郭绍虞编辑的《潘子真诗话》作出补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