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道文 《广西教育》2014,(48):42-45
2012年11月,"广西(首届)初中英语单元整体式课堂教学展示暨英语活动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桂林市举行,来自桂林、北海的两支教研团队分别执教了一组研究课。北海教研团队由5位教师进行教学示范,执教的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Unit 10"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其中1位教师"说课"(说本单元5个课时的教学思路),3位教师"上课"(现场分别执教本单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课时),最后1位教师作课后反思。尽管由不同的教师说课、执教、反思,但她们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任务"主线,紧扣单元话题进行单元整体式教学设计,顺利实现了现场执教时课时与课时之间的顺畅衔接,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2016年9月11-14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广东教材出版中心联合举办的广东省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培训研讨会在广州市三寓宾馆举行。我领受的任务是执教一节七年级上册第一或二单元的阅读教学研讨课,课题由我自己决定。  相似文献   

3.
上学期我参加了骨干教师的教学探讨活动,执教"Stone Age People"一课,后又在"现代与经典"观摩课上执教本课,算起来这节课前后备课、试上共六次,每次上完都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上。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我在一次次课后反思中前行。概括起来,本节课让我纠结的地方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节课的开头导入,另一个是本故事的呈现方  相似文献   

4.
提到备课,我想大体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这三方面内容。对于备教材,我历来较重视,而对于备学生,则多凭直觉,求个大概,没有深入研究。这次参加市二期课改探索实践课展示活动,我执教了高三语文《牡丹的拒绝》一课。在备课中,我对"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句话有了较深的认识,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也比以往多花了一点心思。  相似文献   

5.
很多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教材的某一点上,选材、说理过分侧重某一方面,忽略了本节内容在这一整课、这一单元所处的地位,从而使教学侧重点发生偏差。笔者结合区内一节研讨课,谈谈对该问题的看法,希望引起广大教师对整体把握教材的重视。该教师执教的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本单元共设三课,分别是"走进市场""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品质:市场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6.
高传龙 《山东教育》2012,(17):20-21
"同课异构"是当前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大多是阅读教学课,它通常由一定区域内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发起。基本流程通常是组织者确定教学的文本、课型、学生和执教者;执教者自主设计教学方案;执教者上课,教师观课;集体评议或专家点评。有的还要求执教者根据评议进行二次备课、上课,教师再次观课、评议,执教者撰写教学反思等。在上述过程中,不同的执教者用同一篇文本对学情相同或相似的学生施教,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大多不同,可谓"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是一篇老教材,为人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12课,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16课.我曾多次执教过.当再次备课时,许多对教材的解读和设计扑面而来,林林总总,一时难以取舍.此时,"洗课"于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同课异构"是当下为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语文教学"同课异构"的大多是阅读教学课.通常由一定区域(含学校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发起,确定教学的文本、班级、执教者;执教者独立设计教学方案;执教者上课,教师观课;集体评议(也有专家点评的).有的还要求执教者根据评议进行二次备课、上课,教师再次观课、评议,执教者撰写反思文字等.  相似文献   

9.
听课随想录     
老任 《历史教学》2007,(7):41-42
最近听了两节公开课,教师用的是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内容是必修2第三单元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第4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执教者是年轻教师,教态自然,口齿清楚,善于表达,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随听随记,有些感想,提出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单元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计划教学备课的基本单位,单篇文章的教学是组成单元的部件,而一节节课却是构成单元的细胞,是具体实施教学的单位。因此,备课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而单元是由不同类型的课组成的。不同的课的目的、功能、结构都不相同,因此必须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有条件的老师可读读《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三节,会有利于备好课上好课。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远程研修的学习中看到一位教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面是这位教师执教这节课前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曾执教<最后一课>(现编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生质疑文中第5自然段"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一句中的介词翻译得不当,应将"在"改为"从"或将"过"改为"着",我斟酌了一番,觉得学生言之有理,遂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3.
罗夕花 《中国教师》2014,(24):37-37
<正>一、两名教师同讲一篇课文我校级组语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两名教师都执教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掌声》。第一名教师从"单元导语"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入第八单元的学习(P P T出示第八组"单元导语"),这是本单元的导语,谁来读?生:(有感情地朗读)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样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  相似文献   

14.
【场景描述】备课组长:今天上午,仲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主备试教"课——《孔乙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现在,首先请仲老师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决评价课"连接问题生成评价课和问题拓展评价课,在单元学习内容中承上启下,是至为关键的一环。这种课型分五个流程,在每个流程中都需严格把握时间,根据需要实施"问题导学"智慧型行动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展示对话学习,学生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下面就以我校张海峰老师执教的八年级下册《背影》为例阐述该课型  相似文献   

16.
<正>我跟随教研室的领导到一所学校送课。这所学校配了一节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画家和牧童》。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地进行着。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浓墨涂抹"  相似文献   

17.
冯余 《语文学习》2024,(1):27-31
<正>单元整理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特殊课型,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常忽略这一课型,甚至把它等同于单元复习课。但单元整理课其实是一种对教材单元所选文章和所涉语文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的课程形态,并非对知识作简单的回顾、再现或巩固。教师若能合理设计单元整理课,把教材中孤立零碎的知识点统摄起来,将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整合具体知识来抽象建构方法策略,再迁移运用到具体情境,实现素养立意的学习目标。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执教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课的实践经验,分析单元整理课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同课异构"这种教学形式是一块试金石,最能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听课老师能否通过课堂中的生成反思教学设计背后支撑的理念是什么,这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放牦牛的小卓玛》一课,先后由两位老师执教,从中作者学到了一些方法,这个"方法"背后是理念的支撑和对"学情"及"教材"深入浅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辑录《老子》章节为一课,侧重于阐述其朴素辩证法。教师执教"老子"单元时应当注意以生为本,用形象的材料阐述老子有关言论,并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丰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五年级单元复习课,探讨了提取教学单元中的重点词句重组话题,引导学生在新话题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单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