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预习提示”中说:“同瑜巧施反间计,使曹操错斩了蔡、张二将。”而有的资料却别有异义,认为“周瑜是要破坏曹操和蔡、张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而蒋干又并非间谍,所以该是离间计”(《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第9期)。  相似文献   

2.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十四课的标题,众所周知,《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著名片段,周瑜反间计能否成功,主要看蒋干是否盗取书信,而他只有盗取书信,曹操才能看到,才能上当杀掉蔡瑁、张允,周瑜才能除去心头之患。那么蒋干是如何上当的,请看以下我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十四课的标题,众所周知,《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著名片段,周瑜反间计能否成功,主要看蒋干是否盗取书信,而他只有盗取书信,曹操才能看到,才能上当杀掉蔡瑁、张允,周瑜才能除去心头之患。那么蒋干是如何上当的,请看以下我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揭示教学目标导入语:《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请同学们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它的含义。学生:“兵不厌诈。”教师:《群英会蒋干中计》就是兵不厌诈实施反间计的典型。蒋干是《三国演义》中的特殊人物。两下江南,两次中计。群英会上,害得曹操中了反间计,杀了蔡  相似文献   

5.
《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它是赤壁之战的前奏。文章以传神之笔,生动地描绘了蒋干这个跳梁小丑在群英会上的拙劣表演,初步展示了曹败孙胜的必然性。节选部分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以曹操斩杀蔡瑁、张允作结,情节曲折,跌宕多姿,其中的精彩之笔乃是周瑜大宴群英,巧妙设  相似文献   

6.
一、文题切入。以线穿珠,概括情节。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准突破口。《群英会蒋干中计》关键在一“计”字。既云“中计”,必有人先设计,自然想到故事开端周瑜“我必设计先除此二人”。全文以“计”为叙述线索,组织情节:(周瑜探寨)决计——(“如此如此”)定计——(大会群英)用计——(蒋干盗书)中计——(曹操斩将)从计——  相似文献   

7.
姚炳辉 《学语文》2006,(2):48-48
《群英会蒋干中计》(高四册《读本》)中,周瑜在惊悉蔡瑁、张允操练“深得水军之妙”时,暗下决断,“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相似文献   

8.
周瑜怎样堵住了蒋干的嘴杨光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高中课文《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曹操派人到江东下书,周瑜斩了使者,击退了曹军进犯.又连夜窥探了曹军水寨,引起曹操忧虑。正在这时,帐下幕宾蒋干毛遂自荐,“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并夸下海...  相似文献   

9.
《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这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当中的一个有趣的插曲.此前的形势是:曹操削平北方群雄后,亲挟中原之众南下,刘琮新降,刘备新败,席卷荆襄,气吞吴会,进而想一举攻下江南,统一中国.但孙权、刘备这两个较弱的政治集团并没有被曹操的气势所吓倒,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赤壁之战”的胜败如何,决定着孙刘这两个政治集团的前途命运.这是一次带决定性的战役.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是这一战役的特点.因此,孙刘这方面要想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斗智而不是斗力.“群英会蒋干中计”就正是当时一系列的隔江斗智中的最巧妙的一次.这出精彩的斗智的戏,主要是由当时的东吴统帅周瑜亲自导演并扮演的.通过这出精彩的斗智戏,歌颂了周瑜的聪明才智,贬讽了蒋干的颟顸贪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赤壁之战”的过程和古代战争中战略战术的运用.分析这出精彩的斗智戏,首先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周瑜怎样使蒋干中计;其二,蒋干为何中计.下面,就这两个问题,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10.
新课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的精彩故事之一。它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交错的情节发展,把周瑜、蒋干和曹操三个主要人物描绘得形神毕肖,显示出鲜明的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赤壁之战前,曹操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顺江而下,打算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不料三江口一役就吃了败仗,曹操令“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操练水军,周瑜暗察曹军水寨之后,“大惊”说“此深得水军之妙也!”于是决定设计除此二人。同窗蒋干意外来访,周瑜机敏地抓住了机会,巧施反间计,使蒋干中计,曹操也跟着中计,从而借曹操之手除了蔡张二人,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群英会蒋干中计》开头两节文字:扯书斩使,三江口之战,在全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以下情节或显露在外的、或隐伏其间的铺垫照应,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精密细致的构思技巧。有了这两节文字,以下的故事就有依托了,少了这两节文字,以下的故事便显得突兀。 周瑜准备用计。曹操派蒋干劝降等情节与三江口一战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扯书斩使点燃了三江口之战的导火线,周瑜虽然获胜,可他深知曹军不仅人多势众,而且军营中还有通晓水战的蔡瑁张允二人,要想凭靠自己  相似文献   

13.
近来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心中颇为周郎巧导天衣无缝之戏使蒋干上当而拍案叫绝。然而,仔细一玩味,又不禁为蒋干惋惜——因为周瑜在群英会之夜的表演,其实破绽颇多,可见这“天衣”也是有“缝”的,只不过这位蒋老兄因贪功邀赏之心太切,没有来得及过细推敲而已。  相似文献   

14.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有名的赤壁之战的一个序幕,它写了周瑜利用蒋干前来劝降的机会,离间曹操跟蔡张三将关系的故事,反映了东吴和曹操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赞扬了周瑜的卓越才能.一、作者在叙述复杂事件中紧紧把握住中心以组织材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小说叙述的事件比较复杂:周瑜毁书,喝斩来使;两军交锋,曹营练兵;周瑜窥寨,谋除蔡张;曹操征计,蒋干来说;周瑜定计,会宴群英;周瑜用计,蒋干偷书;蔡张被杀,周瑜大喜.课文的中心事件是周瑜用计,而用计的核心则是一封“密  相似文献   

15.
也谈《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周瑜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杨学淦读了马双有老师撰写的《(群英会蒋干中计)疑难答问》(1994年第2期《中学语文教学》),受益匪浅。但对该文第二问的答案,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关系到对《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和第四十五回故事情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语言鉴赏能力培养举隅──《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一得章朝阳名著中有许多片言只语的容量很大。表面上看浅显易懂,不值一析;然深挖一番却韵味无穷,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下面是笔者在《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中的一个片断。师:为断绝蒋干劝降的念头,周瑜...  相似文献   

17.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文中对周瑜、蒋干的刻画细致入微而又相映成趣,令人击节赞叹。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历史事实。《三国演义》作者据以创作《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史料,是《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裴松之的一条注释。小说依凭的主要史实是:史有蒋干其人,史载劝降其事,史录婉拒其辞——周瑜回复蒋干的三段话,差不多原封不动被搬入小说之中。然而,仅仅叙述史实或对史实略作加工,还称不上成功的历史小说。《群英会蒋干中计》的魅力在于:依托史料,再行创造,用虚构的方法艺术地再现历史的真实。作者运用匠心独具的想象,设计出起伏曲折的情节,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渲染出波谲云诡的气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五册《群英会蒋干中计》一课“参考和练习参考答案”中有这样一句话:蒋干“惊愕”,“不敢多言”,这  相似文献   

20.
到底是“谁言谁行,谁针谁从”?─—也谈周瑜的“言必行,计必从”江苏省高邮师范曹民光《群英会蒋干中计》在描写周瑜堵蒋干游说之口的一处对话中有“言必行,计必从”一语,章朝阳老师教学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设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意思”,弄清“这里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