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淹是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赋作家。明胡之骥《江文通集叙》评价说:“虽两双多才,尤当避舍,六朝富士,鲜与为邻。诚所谓并美兼长,诸体尽具者也。”[1]这虽有溢美不实之处,但也道出了江淹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特色。江淹的赋可以同鲍照的相媲美,元辛文房《詹才子传》卷一把他们并称为“江鲍”。121在江淹现存的二十六篇赋中,除少数几篇是咏物赋外,绝大部分是抒情小赋。这一类赋,尤其擅长用动人的境界、美感的文辞来抒写哀怨缠绵的情调,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别赋》就是江淹显著名的赋作,其意蕴超过了他那篇写饮恨而死的《恨赋》。这篇赋…  相似文献   

2.
江淹是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赋作家。明胡之骥《江文通集叙》评价说:“虽两汉多才,尤当避舍,六朝富士。鲜与为与邻。诚所谓并美兼长,诸体尽具者也。”这虽有溢美不实之处,但也道出了江淹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特色。 江淹的赋可以同鲍照的相媲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把他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草木何尝无情?顾况诗云:“故人行迹灭,秋草向南悲。”这“秋草”就很有感情。大概从《楚辞·招隐士》中出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萎”这一名句以后,草——这种平凡的事物,就成了迁客骚人寄托离情别意的物象。比如,谢眺在《酬王晋安》诗中写道:“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江淹在《别赋》中写道:“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相似文献   

4.
张率是南朝梁代著名辞赋家,12岁就作诗文辞赋,当时人们对他的才华十分赞美。他作的《待诏赋》上奏给梁武帝,梁武帝看了极为称赏,说:“这篇赋写得特好。司马相如的赋写得工巧,但速度太慢;枚皋的赋写得快速却不工巧。你的赋是二者兼而有之。”《梁书·张率传》有记载。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鼎盛时期最大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成相篇》是荀卿的晚年作品,写于春申君黄歇已死(公元前二三八年)之后,他本人废居兰陵的时期.他以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文学形式,概括地总结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和主张.就《成相篇》的思想内容说,可以说这是荀卿政治思想的一个纲领.清人郝懿行说过:荀卿“本图依托春申,行其所学;迨春申亡而兰陵归,知道不行,发愤著书,其旨归意趣尽在《成相》一篇,而托之瞽蒙之词以避患也”(见王先谦《荀子集解》“考证上”).这个评语是有根据的.因此,从荀卿这篇晚年所写的带有总  相似文献   

6.
高语第二册中《说“木叶”》一存在两处纰漏。其一。材料与观点不一致。该为了论证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这一观点,先后引用了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诗人江淹联《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好一个江文通,简直一语道尽了人间情愫之至啊!其体会之深,其定论之精,当是空前绝后了吧!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楚辞》西汉人刘向在天禄阁(汉朝国立图书馆)校书时,把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东方朔、荘忌、淮南小山、王褒的作品以及他自己写的《九叹》编辑成一部书,定名为《楚辞》。东汉人王逸为楚辞作注释,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九思》,成《楚辞章句》。宋人朱熹,作《楚辞集注》。“楚辞”这个名词,在刘向以前就有。汉武帝时人朱买臣,能“说春秋,言楚辞”。不过“楚辞”这一名称在当时并不成为这种文体的通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之篇”。可见西汉早期称  相似文献   

9.
惆怅的宋词     
词是宋代文学的品牌。若在一个冬夜 ,手执一卷宋词 ,倚着寒窗 ,窗外雪落无声 ,天地一片岑寂 ,此时此刻 ,你会发现 ,宋词的字里行间 ,萦绕着一缕惆怅的情怀。连豪放如东坡者 ,也在词家公认的豪放词作之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篇末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更何况他的《江城子·记梦》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把对亡妻的哀悼写得如此痴情 ,如此动人 !《江城子·别徐州》更是写尽“人生到处萍飘泊”、“天涯同是伤沦落”的感慨 :“欲寄相思千点泪 ,流不到 ,楚江东” ,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似文献   

10.
一、赋题应为“前赤壁赋”。从时间看苏轼谪黄州两游赤壁作两赋,如不用前、后加以区分,使人误解只写了一篇赋。《历代文选》等诸多古文选注本赋题用《前赤壁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为《前赤壁赋》,注“他(指苏轼)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去游览,写了两篇赋,这里选的是前一篇”。《大学语文》(华东师大1984年版)题是《前赤壁赋》,注“苏轼曾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此为《前赤壁赋》”。《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第五卷,上海古籍1980年版)目录、总题为《前后赤壁赋》,分题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汉文帝时期一位才气“陵轶飞逸”[1]的英才,贾谊留存下来的赋像他的鸿文巨论一样“沾溉后人,其泽甚远”[2]。贾谊的赋在赋史上具有“据其绪”[3]之功,既上承楚骚的余绪,又开创了汉代骚体赋的先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的赋有七篇,现仅存四篇,最可信的只有《吊屈原赋》和《鸟赋》两篇。前者作于湘江之畔,后者写于贾谊滴居长沙三年之后,均为传世名篇,其中《吊屈原赋》最为感人,它凭着文辞清丽与抒情浓郁而饮誉于世。“辞清而理衰”[4],刘勰对《吊屈原赋》的这一评价的确是中肯之语,道出了贾谊这篇短赋被历代文人心慕手…  相似文献   

12.
《湘夫人》是写湘君得悉湘夫人来寻他的消息之后来到洞庭湖畔等待湘夫人而终于不遇的经过的。《湘夫人》一文有如下的艺术特色。一、寓情于景,亦悲亦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起首极力渲染深秋萧瑟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秋风与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情相融,为“愁”抹上了一层浓浓的色彩。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顿时如泉涌出。至此,一个不顾寒气侵骨、伫立远眺的人物形象活现在我们眼前。秋天的萧瑟悲凉,湘君的惆怅凄迷,构成了全诗特有的气氛。当主人公思念急切,无法倾吐蕴藏在内心的深厚情感时,…  相似文献   

13.
被钟嵘赞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曹植,他聪敏早慧,才华卓异。其诗篇堪称“建安之杰”,其赋作开魏晋抒情赋的先河。所写《洛神赋》,思若有神,华采丰赡,清彻圆丽,秀美多姿,为历代赋家所称赏。据《洛神赋))小序介绍,这篇赋作于“黄初三年”,并指出这篇赋作一因“大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二因“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因而写了这篇赋。前者主要是指屈原,是为赋作的内因。后者指宋玉《神女赋》之作,是为作赋的触媒。清人何焯说:  相似文献   

14.
一、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语见于《大铁椎传》,课本注[仇我]以我为仇,恨我。把“仇我”理解作意动用法,误。事实上“仇我,,就是恨我,因为“仇”可作动词,释义“仇恨”。试看下例: 1.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仇也。(《九章·惜诵》) 2.洛阳人有相仇者,……(《史记·郭解传》)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王孙     
王孙,原指王侯、世家子弟,后用以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唐代诗人李商隐多次在诗文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施耐庵《水浒传》),其中的“王孙”都是指贵族子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典故原意是劝那些远游的“王孙”不要沉迷于“游山”之乐,早日归来为国家效命。后用以代指隐居的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王孙”在这里是作者…  相似文献   

16.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他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年少时,家境贫寒,常以打柴度日,由于他发奋苦读,才思敏捷,少时即以文才名世。其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尤以《别赋》、《恨赋》为后人称道,今存有《江文通文集》四卷。江淹中年入仕途,曾任主薄、参军、郡丞、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等职。齐朝时官至吏部尚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为醴陵侯。62岁去逝,梁武帝穿丧服,举哀礼,赐予他谥号为“宪”。江淹故里在今民权县江集树,据现在《…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文学作品虽不多,但影响较大,故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荀子》中有民歌体的《成相篇》,被称为“弹词之祖”和“三三七言”诗体的开创之作;在文学史上,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是《荀子·赋篇》中附录的《饱诗》。《荀子》中还有以赋命名的《赋篇》,这是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它和楚辞诗体一道促成汉赋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飞白”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修辞格谓之“飞白”。《聊斋志异》里有一篇《嘉平公子》,说的是嘉平公子外秀内拙,“谕仆帖”上错别字满篇,“花椒”写做,“花菽”,“生姜”写做“生江”,“可恨”写做“可浪”,其妻羞之,写诗一首云:何事可浪? 花菽生江;有婿如此, 不如为娼! 《坚瓠七集》(四)也有一则故事,写一个托庇祖荫做苏州通判的人,将“翁仲”读倣  相似文献   

19.
鲁迅祭神     
鲁迅先生年轻的时候,祭过两个特殊的神,这就是“书神”与“笔神”。1901年2月18日是除夕,他以“戛剑生”的笔名写下一篇《祭书神文》: 今之夕兮除夕,香烟絪媪兮烛焰赤。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散文《前赤壁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以前人们习惯于把这两篇作品分开来看,并且比较笼统地说前赋“旷达乐观”,后赋“虚无飘渺”。而前、后赤壁赋都是诗人被贬黄州时所作,时间上也很接近。如果我们把两篇作品与作者生平联系起来考察,把前、后赋当作一个生命的整体,从寻找二赋的异同点入手,互为参照,我们就会发现,苏轼对月色的描写,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