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后期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就是“五四”时期中西文化观的演变,其转变的关键原因是“一战”后他欧游的特殊经历.正当“五四”健将们全面抨击中国传统文化之时,梁氏却逆潮流而动,对西方文化进行现代性反思,并充分肯定中国文化,主张两种文化平等对话、交流,甚至以后者救助前者.他的这一中西文化现在“五四”时期是独特的,与“五四”健将们迥异,且已超出后者.  相似文献   

3.
自辛亥至"五四"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启蒙运动,走的是"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途径"."五四"前后两代知识分子均面临关注个体的人本位观念与建立现代国家的集体性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对后者的强调带来了"个人性"命题在整个近代改革构想中先是被忽略、被冷落后是被误读、被转换概念,始终未能落到实处.并且很快的,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夭折.  相似文献   

4.
“复义”是英美“新批评”的核心术语,复义现象不仅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也存在于生活语言之中.《老子》“音声相和”就是一个复义语.“音声相和”的所指可从音乐实践中诸多“乐从和”的文化事象和言语应答的生活情景作多层次的阐释,由此对作为中国音乐美学重要命题的“音声相和”的丰富意蕴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先民赋予了“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可以组成很多成语,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一”字的丰富含义和用法,同时“一”的意义有所不同,读音也不完全一样,而“一”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用法.因为“一”的词义丰富多变,用法灵活,我们只有全面掌握它,才能准确理解“一”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才能把握“一”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洪梅 《华章》2012,(16)
“银发”文化队伍已成新农村群众文化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有利有弊.为促进农村“银发”文化规范和蓬勃发展,笔者从实践中认识到主要得抓住三个方面:一要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引导队伍,二要建立各类组织指导队伍,三要运用多种形式辅导队伍.  相似文献   

7.
反文化属亚文化,是文化向消极方向发展的产物,是对主流文化持敌对态度的非主流文化."90后"中职生反文化,是"90后"中职生所特有的各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言语风格、穿着打扮等的特点.从研究中职生反文化入手,对于理解、教育和管理"90后"中职学生都是重要的切入点.本文对"90后"中职生反文化的表现、功能和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金沙遗址博物馆中文字说明所配有的英文翻译.是向外展示本国文化的窗口,举足轻重.本文试图以"信、达、雅"为切入点来探讨其英译从而得出"信、达、雅"对博物馆文字说明英译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巴"字是基于巴人的崇蛇文化而产生的.远古巴人特定的生存环境以及在多种原因影响下形成的族群文化心理,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崇蛇文化.先有巴文化,尔后有"巴"字.作为巴文化之产物同时又是巴文化之一部分的"巴"字,其构字理据与巴人的崇蛇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鲜明体现了巴人崇蛇这一族群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金宝 《文教资料》2009,(22):79-8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模式没有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窠臼,课堂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积累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功能,让学生从内在到外在都焕发人本活动的活力,确保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薛文秀 《文教资料》2009,(22):92-95
谥号、庙号、年号是君主们的"御用文化"现象.古代典籍中称说这些君主,或以庙号,或以谥号,或用妹年号,个别时候也有特例,看似杂乱,然若将其整理排序,再将文史典籍对他们的习惯称指对应上去,则会发现对其称说还呈一定阶段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出现这种称说帝王阶段性的原因,并运一分析了谥号、庙号、年号的含义、成因、缘起,以及称呼变化的原因,最后综述了用"三号"对帝王称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议德育课程体系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岚 《文教资料》2009,(11):225-227
当前国内外形势都凸显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作为社会青年精英代表的大中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决定性影响.但是,目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现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德育课程体系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仅可为解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系统地进行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能够完善高校德育课的功能,拓宽其研究范围,有利于德育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偶像"崇拜的历史.孔子作为"偶像"崇拜最顶级的人格化身,对其思想的认知异化致使中国文化发展史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偶像"崇拜个体,形成了一种强势的"偶像"崇拜的文化现象.晚清文化嬗变的基本趋势是打破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格局,形成儒学与诸子学、中学与西学并存的多元文化格局,动摇了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传统"偶像"的至尊地位;晚清文化嬗变的特质是坚持民族主义的文化精神,强化了中学在近代文化学术建构中的价值地位,导致新一轮"偶像"崇拜现象的复现.文化嬗变与"偶像"崇拜的矛盾现象是民族国家社会发展中特有的精神现象,也是引人反思的魅惑所在.  相似文献   

14.
英国19世纪初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消极能力"和中国古代美学家庄子所提出的"物化"是一对相似的诗学概念,分别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因为二者产生的文化语境不同,这两个看似相通的诗学概念之间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二者的主体状态、认知方式、体验目的以及师承渊源和影响上.  相似文献   

15.
阐述“四位一体”的中职班级安全工作模式,即着重抓好安全制度、安全监管、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四方面工作,提高班级安全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黄色"一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涵义.黄色是汉民族崇尚的颜色之一,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象征着神圣、高贵、皇权,庄严等.传统宗教也非常推崇黄色,黄色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黄色"一词具有了贬义色彩,有了色情.低级下流的意思.从黄色的文化涵义的变迁可以看出,词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词义的变迁也反映了整个民族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手段,更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调和是张爱玲翻译策略的关键词.该文从人名文化翻译、书名文化翻译、“教”名文化翻译和景物名文化翻译四大方面对张爱玲文学翻译的文化调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象形"会意"作为汉字造字基本规律,其所蕴含、孕育的思维形式,乃是中国传统理论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其对传统文化内在而深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儒家多偏重运用象形思维模式,道家则更多体现为会意思维.偏重并非只有,"象形"会意"的互补,亦可视为中国传统特有的归纳和演绎.整个传统理论根本上正是"象形"和"会意"思维模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以“文”化人要凝练精神文化,以学校精神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创业文化,以浙商精神锤炼学生创业能力;融合校企文化,以创业精神涵养学生职业素养;繁荣社团文化,以时代精神引领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行政化究其原由,有历史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更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度选择的结果.行政化使大学背离其宗旨,危害了大学的学术发展.去除大学行政化必须从观念和治理入手,通过树立服务型行政和教授治校的观念,重铸学术精神;转变大学的外部治理模式和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以改善和提高大学的学术自由和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