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从道德和事功的分合着眼,对管仲作出了“如其仁”和“不知礼”是非两分的评价;孟子则鉴于时代要求和推行王道的需要,极力贬低管仲的霸道功业及其品德;程颐和朱熹从寻求普适的道德标准出发,以长幼、忠信之义为原则对管仲、魏征作出了正反不同的评价;王夫之以国家大义替代长幼之义,亟称管仲之仁与功,同时严斥魏征之不仁不义。由此反映了儒家在坚持义以至上的同时,对义利合一的艰难追求。  相似文献   

2.
从孔子到孟子对伯夷、叔齐评价的不同,孟子对早期儒学的发展是建立了一种完美的理想人格。深层次的乃是孟子担负起为儒家立宗明派,使之完善、稳定发展,从而屹立于百家争鸣的论战当中。也正是在孟子这里,儒家“外王”的理想开始萎缩,“内圣”的修养开始扩张。“内圣”的扩张,伯夷、叔齐精神给予中国士人的却是相反的两面影响,因此也才会有后世文人与政治家对伯夷、叔齐不同的评价,而孟子实属这种历史阐释的先驱,并以此种阐释为契机来发展儒学。  相似文献   

3.
《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易经》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儒学和易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学派的先哲大师以易学充实了儒学,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周易》经过《易传》的发展,把注意力开始集中于世事人伦上,累积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继承了《周易》中的伦理道德因子并进行了阐发,为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易传》则在对《易经》阐释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丰富了先秦儒家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静雯 《海外英语》2016,(15):130-131
该文主要是对美国著名翻译家克利福德·E·兰德斯的"文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只是翻译词,更多的是对文化的处理"这一论断进行阐述,同时结合例子分析。文章首先解释了文化和翻译之间紧密的联系,其次对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进行解读,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文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先秦典籍大多经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有必要对先秦典籍所载书面成文的创作年代进行考辨,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其作时,以做到"知人论世"。从年代学来考证战国前期鲁国曾参、孟敬子、孔伋、公仪休、曾申和犁鉏六位作家的文学活动,从一个侧面了解战国前期鲁国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繁荣之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6.
段碧花 《天中学刊》2015,(2):145-147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等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了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减小心理危机的危害,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高心理危机预防能力、预警能力和干预能力。各高校应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责任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增强辅导员自觉提高工作能力的意识,为辅导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便利。高校辅导员应强化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为贯彻和落实这一理念,新课标教材在选文、单元设置和练习设置上做了许多精心的设计。然而从教材编写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设计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尤其是课文后所附练习。鉴于此,本文试从“自主、合作、探究”三个维度,考察人教版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练习系统设计中的问题,以为教材编写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结合"信、达、雅"翻译原则,来评析严复对《天演论》的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的德国,旨在纠正之前过分注重语言层面的语码转换,而忽视目标语文化的翻译现象。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原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笔者将通过目的论的三大理论,结合"信(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译文通顺流畅)、雅(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理论分析和赏评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从而得知该译本中的得失。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大家对严复的《天演论》能有一个更加客观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代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教育家在长期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思想总结中,形成了悲悯救世的教育价值取向、科学务实的教育态度、传统而生活化的教育手段、完满而人为的教育目的,成为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的厚重遗产。这些遗产对现代乡村教师树立以教育为自我生存方式和价值诉求的人生观,树立时代感、责任感和改革教育意识,传承历史文化教学手段,塑造自身成为行动研究型教育人等诸多方面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与话语方式再一次陷入到了"失语"的窘境。中国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也在新的时代风气之下萌发出与传统有别的新特质。《山里的花儿》、《沧浪之水》等文本塑造了A君、池大为等知识分子身份与权力相结合的一类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复杂的人格特征与多变的个性,既为人们解读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属性与价值选择提供了经典案例,也成了"人文精神"失落的文学言说。  相似文献   

11.
民族性决定了文化的相对固定性和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性也决定了文化意象传递的缺失性。而这种反映在文化传递中意象的失落和歪曲现象也正是译介学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理雅各和汪榕培等《易经》的英译文本,认为两者在译介过程中都未能正确传递《易经》文化的民族特质和意蕴,甚至在文化意象传递方面还存在错位、失落、歪曲现象。在英译过程中君子、小人的德才品行的意蕴,黄色被赋予的尊贵象征,"西山"通假"岐山"及岐山献祭这一典故等都未能译出,这些都损坏了易文化中特有的文化意象。同时研究也认为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译介时,文化差异是促成其文化意象失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孝经》孔、郑注,在流传过程中有失体统,自南朝以来,代有学者不断论争。开元初政,唐玄宗有感于《孝经》师说纷纭,颇不利于弘扬"孝道"的现实,命臣僚论辩《孝经》孔、郑注的真伪、优劣。刘知幾、司马贞等人,各抒己见而莫衷一是。唐玄宗基于不纠结于"小疵"而发挥"异说",不纠缠于"门派"而弘扬"大义"的考虑,诏令搁置真伪之论而并立学官,从而在推进经术统一、"以孝治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讲,世界意识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或者社会团体能够从整个人类的高度和全球的视角,以包容的心态、发展的眼光观察,了解世界历史和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冯一下老师认为:“广义的世界意识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对于将王权主义推至极致的清代社会而言,宗法"亲亲"之权遭遇到了皇权"尊尊"的政治高压。在遥控整个社会机制运转的努力中,高度膨胀的清代皇权作为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轴心,不仅对家族长的滥杀权给以明确的限定,而且对其"呈请发遣"的权力实施(尤其是终止条件),都给以国家法律的严格规范与限制,从中可窥见到皇权对于族权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局内人—局外人"视角考量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问题。本文的论点是全球化背景已经变得愈加复杂,我们如何能够在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内外理解复杂问题的本质?我们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局外人"和"局内人"术语起源于许多与教育相关的学科,我们在对其理解时不能够将其仅仅作为一对完全相反的概念。这一对概念不断发生改变并不断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全球视角与权力、压迫和镇压相关。个体视角中的"个体"是指在国外生活和经历他国文化的人。他们可能同时兼有"局内人"和"局外人"身份。当越来越多的合作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开展时,采用"局内人—局外人"视角研究国际比较教育问题将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分析其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分析大陆高校德育课程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比较台湾“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德育对中国传统道德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思量两岸高校德育改进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以多种运行模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已成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有效路径.作为新型的养老服务业市场化运行模式,不管是受不同程度政策支持并已有所成型的公建民营模式、民办公助模式,抑或尚在实践探索中的以房养老这一新兴模式,俱因现行制度缺失,缺乏规范性,加之社会认识不足,其运行取向尚存在不少偏差,还面临着种种困境.为此,亟待采取针对性对策措施,特别是通过程序规制及监管强化,使其在可持续性制度建设支持下得以规范而有效的成长和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