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政治和经济影响,文化影响属“软实力”的范畴,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待大力加强。要大力加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国出版要积极“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播"全球化" 文化传播全球化从一开始就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强弱两极的不平等条件下进行的,中国现在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方面自然处于劣势,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中国出版业首先要接受文化传播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孟建 《现代传播》2001,(1):23-31
加入WTO,中国的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影视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机遇与挑战中,中国面临着的决不只是影视工业经济形态的巨大冲击,在文化领域,也将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巨大冲击.这一问题,不论从经济形态,还是从文化形态,都需要我们极其关注.本文对存在于世界影视中的"文化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影视的"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影视的"文化帝国主义"在文化形态上集中地体现一、对影视本性认识的根本性偏差,导致了美国影视的唯经济主宰;二、对高科技变成人类图腾的迷狂,导致了美国影视堕入滥用技巧的误区;三、对悠久历史文化的嫉妒,导致了美国影视呈现出极度的扩张欲望.针对愈演愈烈的美国影视"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本文不但论述了法国率先提出的"文化反弹"理论,而且就"文化反弹"理论在影视界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影视界的影响,进行了对策性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中国应当在三个层面上来确立自己的影视文化战略在影视文化观念形态上,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文化帝国主义"侵略的一面,也要充分认识到21世纪信息社会"世界文明"地图显示出来的文化沟通大趋势;在影视机制运作层面上,要尽快建立与世界影视工业接轨的市场运行体制;在影视的具体操作层面上,要在市场研究、影片创作、影片制作、影片发行的所有营运环节中,体现出中国影视产业体系的国际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仁"几乎渗入中国人的骨髓,但是现在外来基督信仰的"爱"对中国人的各方面也有着越来越深层的影响,本文试从"仁"与"爱"的基本精神去探究两者的不同境界.  相似文献   

6.
赵静  郝雯婧 《传媒》2021,(12):44-46
以纪录片为代表的视听作品是世界各国真实、立体、全面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本文认为,要想充分发挥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应该从"文化维""翻译维""融媒维"建构纪录片的传播策略,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国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7.
奥运会是一个连接主办国和世界的大舞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了一出展现中国文化风采和魅力的民族大戏,其中"和"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成为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共鸣点,与"人文奥运"交相辉映。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宋韵文化泽润千年,是浙江文化独特的标识,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富矿".2021年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上重磅推出"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这是浙江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增加睿智和通达的底色."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作为编辑应该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传播好中国的声音;作为编辑,要有主人翁精神,要有为文化市场繁荣"当家"的担当;作为编辑,肩负着繁荣文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应当具有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作为编辑,可以骄傲地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问世,都离不开我们的眼光、胸怀、智慧与辛劳;作为编辑,更要勇敢地承认,"十二五"规划完成"喜忧参半"中的"忧",编辑责无旁贷!因而有必要重提主人翁精神,有必要响亮地提出:编辑要"当家".就是说,如今的编辑,生逢其世,更应该紧随时代,当家做主,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提及现代大都市文化建设时,重铸中国文化出版形象意义重大.如何重铸?关键在于摆脱出版界的平庸化、低俗化,要构建"以学术为本"的战略高地.现就"以学术为本"提出八论就教于同行诸友.  相似文献   

11.
"走出去"的基础,是对一种文化最基本价值观的认同,或者说熟悉、了解、不陌生、不排斥.若不从根本上建立价值观认同基础,不从文化上解决问题,只重经济上、物质上的输出,或只追求形式,做表面功夫,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中国文化"走出去"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本文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要解决好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及如何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业界聚焦     
温家宝强调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本刊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阎锡山于1917年独掌山西的军政、民政大权以后,提出并开始推行他的用民政治.他基于自己对中国历史上政治变化的认识,从与安民政治相比较的角度给用民政治作出了解释:"适时之政治作用与人生之发展企图相反者,为消极的安民政治;与之相顺者,为用民政治[1]63."他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通过"洗心术"与"六政三事"用民政治措施,大力加强其在当地的政治实力,维护其"山西王"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最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他们的反传统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全社会引起轰动.而且对以后的思想文化界一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近些年随着中国历史的主题从革命转向改革,对于"五四"意义的评价开始多元化,特别是在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人们对"五四"反传统主义的积极影响产生了怀疑,那么"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看待当时的反传统主义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档案文化历时3000余年而未断绝 ,并对今天的中国档案事业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这是世界档案事业发展史上所仅见的文化景观。本文从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其本身的文化特质两方面进行了剖析 ,试图从中找到能为我们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某些启示 ,并强调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档案文化的“长寿”现象。  相似文献   

16.
高雅 《视听》2021,(1):45-46
21世纪进入"她"时代.中国影视作品既被"她文化"影响,又推动着"她文化"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性别意识的崛起,"她文化"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影视业固有受众市场划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打破了传统作品中"男性化"倾向明显的态势,并对传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  相似文献   

17.
孙梅 《编辑学刊》2002,(3):77-78
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某些西方国家以其强势经济推行其文化观念,企图在全世界实施文化霸权.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应该对这一点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学习、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等于"全盘吸收",更不是"全盘西化".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第一防线,编辑人员首先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意识形态不能也不应该全面取代文化形态.现代化不能局限于物质层面,更要有高瞻远瞩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在经济一体化的"全球化"背景下,要尊重民族的历史性创造,全面关注历史文化、道德观念、环境自然,强调文化的"本土化",包括国学在内的传统文化应该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样才是天人和谐的良性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依托"第三极文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提出"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旨在使中国电影真正成为"第三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在提供休闲娱乐、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中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使代表和反映"第三极文化"的电影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观众所共享,使其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及其他各国电影一起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建设人类美好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经济、外交、文化之间协调互动,全面打造国家综合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通用模式.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已经大大超越了以大众传媒为主的单一传播模式,亟须相关部门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形式创新,全面升级到整合传播时代.我们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对口培训一批专业人才,组建一支中国文化传播基金,分期、分批建设一批中国文化体验设施等,从而打造对外传播新格局,真正提高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