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科学革命到现代科技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近现代科学革命可以概括为两次思想大革命,一次是从素朴自然观到以机械自然观为核心的“经典的”抽象科学理论的提升,一次是从机械自然观到现代科学思维的提升。科学革命是由新发现引起的,但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革命都与对新经验事实的新理论解释相联系,这意味着要摧毁旧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因此,科学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生了某些重大的变化,开始在社会上起着非常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现代科技革命,其实质是:科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转化成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从而对生产力进行彻底的质的改造,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  相似文献   

2.
用马克思社会形式发展的三阶段论衡量,当代中国正在从“人的依赖性”社会走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转型时期,“财富”的含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人们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导致对财富的不同含义的混淆。从世界历史范围看,由此所形成的财富观,尽管被当代中国人作为确凿无疑的真理来宣传,实际上却是一种骇人听闻的时代错误。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范式正处在转型中,转型的实质是构建新的价值规范的过程。这一转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主体的需求及其变迁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价值根源和内在动力,其价值取向是共产主义。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范式转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已经逐渐上升到自觉自为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的教育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本文探讨了社会转型的实质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强调了人的转型是社会转型的核心,认为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实现教育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诠释学本体论揭示了理解、解释、应用属于人此在存在的基本结构,人的存在本身处于理解与解释之中.诠释学对刑法解释的影响体现在具有价值判断的刑事法官主体地位的回归.刑事法官主体地位的确立将导致主体价值渗透到适用性刑法解释中,形成了"逆向裁判"思维,这种思维与刑法方法论之间具有价值关联.作为实质判断的前理解始终影响着解释结论与处罚必要性的判断.当司法解释难以在个案中维护最基本的公平正义以及其本身须要再解释时,适用性刑法解释的意义得以彰显.促进刑法解释从"学理型解释"向"法官适用型解释"转型是通往个案公正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一、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作用语言,它是作为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特殊社会现象而存在,它之所以区别其他一切现象,在于它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通俗地说,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消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关于此点,当代英国语言学家 Peter Trudgiu 在他的《社会语言学导论》里曾举例做过这样解释: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而改变世界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马克思的这种实践观在当代意义视角下去审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思维方式革命,人与人,人与自然,工业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工业革命源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对自然情绪力和社会情感力的需求,其本质是科技和思维的革命,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科技力、劳动力和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而言,首先要充分认识其对经济社会的工具作用和价值作用,通过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高科技力和高素质劳动力,通过培育地球生物圈意识和分散式合作学习提供新型思维;最后要发挥其工具作用和价值作用,从人才结构、意识和培养方式等方面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在泰勒看来,科学管理的归宿是提高劳动效率;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实现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改进管理方法是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借鉴科学管理思想,当代的公共组织可以通过树立效率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转变思维方式以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科技革命的实质是人类文明传统的转换,也促发了现代社会的风险。在当代,科技革命成为风险社会的建构机制,风险社会成为科技革命的发展困境。为了有效应对新科技革命时代下的风险社会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公共治理成为科技社会的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西顺在《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4期撰文指出,我国道德教育范式框架内正悄悄展开一场范式革命。追求完整鲜活的人性,追求德育范式的崇高人文精神境界以及开放的人生意义成为我国当代德育范式转型的大趋势。(1)德育思维方式:由人伦规训型思维方式向主体创造型思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达到和谐教育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完善三者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借鉴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从经济体制改革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机制的影响这一角度,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层机制的变化,探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进程中体制性因素的作用及影响,说明经济体制的变化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之间具有的密切关系,并认为体制性因素是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最深层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刑法条文的规定不可能是完全明确和具体的。所以,就需要对刑法条文进行解释。对于刑法条文的解释我国刑法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并形成较大争议。以实质解释论和形式解释论的争锋最为激烈。实质解释论过度强调社会危害性,在解释刑法之前就已经存在主观判断和目的,导致解释的结论具有较大恣意性。形式解释论过分拘泥于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不能适用客观社会变化,结论的合理性易被人质疑和诟病。因此,无论实质解释或形式解释都不应该被完全提倡。故有必要对实质解释和形式解释的不足和合理性进行系统的批判性分析,以期完善我国刑法解释观。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首先是一种哲学思维模式,是一种不断创新的革命精神。中国当代历史上的三次思想大解放都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它对于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释乡村维吾尔人的婚姻观念的当代转型,探讨乡村维吾尔人婚姻观念的变化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为研究维吾尔族乡村文化变迁提供丰富的民族学实证素材。  相似文献   

17.
进化     
进化,词典上解释为“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组逐渐发展变化。”当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刚一问世时,曾引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而今天,人们早已普遍接受了自然界发展的这一条基本法则。人类产生以后,人自身仍然处于一种新的进化过程中。一是体外进化,主要是指人的四肢、人的大脑和人的感官在体外延伸;二是体内进化,主要是指人的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积累,人的思维方式的演变。这种新进化,促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工业革命时期,还是电子革命时期;无论是汽车节奏时代,还是电脑节奏时代……人…  相似文献   

18.
一、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一)终身学习的兴起终身学习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话题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世纪,尤其是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本身迅速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和过程具有加速发展、急剧变化的特点。科学技术知识总量呈指数增长,大约每十年翻一番。新的技术出现的间隔时间缩短。因此有学者用“知识大爆炸”来形容当今时代知识更替和创新的特征。可见,在现代社会,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科学技术作为潜在的生产力,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则必须由人通过学习来掌握。这意味着,要想实现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不研究和培养与科技发展同步前进的人的学习,一切都将是空谈。其次,终身学习是经济转型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转型有两个方面和层次:一是经济形态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二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的转型要求对人才标准重新思考和定位。它强调人才的技术性,忽视对人才的社会性要求;强调人才的标准化、通用性;强调人才的应用性,忽视人才应有的创造性。这样的人才观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工...  相似文献   

19.
本编从民国、新中国两大时段继续探寻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自然之维"丧失的关键因素与过程,直至经典自然观的当代新生。其中,民国时期着重分析、揭示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为追求西式工业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倡与天地斗,将自然当作研究、征服和控制的对象。民国时期学术转型又使整体的自然被分学科的科学分解,整体的人被知识、伦理分解。教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疏离了"自然"和"经典自然观"。新中国70年来历经曲折。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家经济实力急速增强,中央提出了新发展观。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经典自然观逐渐苏醒,重新生根。当代新自然观正在逐渐形成并呈现特质。基于"新自然观"的当代教育改革,需要直面社会新转型,从社会、教育系统内部和学校三个层面,把丢失的自然找回来,成就全局意义上的中国教育由现代向当代的新转型,走向依"教育所是"而行、达"自然而然"之境,开创"教育与自然"内在关联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英国文化研究的另一种范式——托尼·贝内特学术自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英国当代文化理论家、社会科学家托尼.贝内特2005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演讲。他从个人学术经历出发,首先指出了英国文化研究的特征:它在思维上是反本质主义的,将文本及其意义与作用置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背景中,文本永远都在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它与其他社会进程之间关系的组织和结合的不同方式。然后,贝内特讲述了他自己所做的文化研究的特点和意义,即他作为一个福科主义者对文化机构的社会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