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探讨中,人们往往受旧唯物主义的机械论影响,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简单化为,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决定环境。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认为,人与环境(也即主体与客体)是一种基于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辩证的统一或一致。它既是一种主体人对环境客体的改造过程,同时也是客体反过来影响主体,是主体的“自我改造”过程。即“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造”在实践过程中互为条件,同步进行,不断拓展加深。这就是马克思在《提纲》中,从能动的革命反映论出发,批判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的“环境决定论’,在人与环境关系问题上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造”是统一实践过程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改变或自我改造之间的一致,只有把这两种改变都看着革命的实践,才可以认识和合理地理解。”这是马克思在《提纲》原文的第三条中对人和环境的关系所作的正确结论。(这里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马克思在《提纲》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的原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思想,对当代中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锌 《文教资料》2013,(17):97-99
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进行深刻解读,介绍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关实践的观点,人的本质以及对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的认识,揭示了《提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教育思想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之一,马克思在这篇著作中论述哲学问题时论及社会教育问题,表现出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教育观的萌芽,其中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思想为教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纲阐明了人的能动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人的社会性的本质特征,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 ,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直观性”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提出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理解、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路线。这表明马克思要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本质特点的。马克思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 ,贯彻了自己提出的这条哲学路线 ,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及其他缺点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传统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观点 ,因而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是如何实现哲学变革的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系统全面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它的诞生不仅标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也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基石。文章从社会环境育人、价值观念育人和实践育人三个维度出发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理念创新、促进教育环境优化、深化教育实践磨砺,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启示意义,彰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及社会教育问题时,始终围绕着人的本质这个核心点,从人的主体性、社会性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等不同角度去阐发其教育思想,并以实践为主线论述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为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为当今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重要的学术代表作,该书阐述了实践观、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人的本质等方面原理,不仅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更是对当代中国高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1845年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深入解剖和批判了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环境决定论思想,阐述了环境正是由人改变的、教育者也是受教育的、人民群众是改变社会环境的主体等群众史观的思想。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首次系统阐述科学实践观的重要著作,蕴含着"新世界观"的重要内容,集中展示了以实践为认识世界的逻辑起点,以思维的现实性力量为连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桥梁,以能动改造世界的实践方式为价值指向的核心要义。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理论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变物质"的实践属性具有高度契合性,在此视域下审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能够为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引。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双方的有效沟通,是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观念,为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资源。较之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在沟通情境上具有三方面的变革,即从“被动客体”到“参与主体”、从“现实环境”到“网络环境”,以及从“以理服人”到“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李小敏 《考试周刊》2012,(49):22-23
《关于费尔哈的提纲》在我国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进行深刻解读,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以此把握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并用《提纲》第三条的教育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为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思想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内容和本性所在。费尔巴哈在打破以往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基础上确立了唯物主义自然观,把它作为其人本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并以“感性思维”提出了关于人的“类本质”和“宗教情感”等人本主义观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并以实践思维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重新界定了人的本质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变革世界”,实现了关于人本质认识的历史性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区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重要著作,其中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实践"的哲学概念,以此为基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在《提纲》的第三条中,寥寥几十字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不仅是对人与教育和环境的科学论述,更对现代高校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哲学方法论的变革和意识形态的建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德法年鉴》时期的两篇文章中,马克思实现了对自己哲学出场路径的转换、资本主义抽象统治的祛魅以及对人类解放历史任务的明确。与此同时,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具有“原则高度”的建构也蕴含其中。《<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初步确立起宗教批判——制度批判——副本批判——原本批判的意识形态批判程序,和以“实践”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研究原则,这二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研究的基本方法;《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一种涵盖了宗教、政治、哲学、经济等多重形式的全面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的丰富维度已然彰显;此外,马克思还对如何实现人类解放进行了初步探索,而这一工作可谓是马克思超越意识形态的“前奏”和“导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是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唯物史观形成的界碑。在《提纲》中,马克思在完成对黑格尔思辨哲学批判的基础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以“实践主体”对以往主客体理论突破为契入点,独创性地解释了“社会实践”这一范畴,在此基础上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规定,并导出含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结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标志着历史发展之谜被揭开。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的“现实存在”,在批判黑格尔“主谓颠倒”“神秘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指出,人只有在作为现实内容的社会实践和交往中才能作为目的而存在,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真正统一,厘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基础和认识方法。以“现实的人”为根本价值立场,就是要在廓清人的“社会性特质”的基础上,寻求真正合乎人的现实存在的生存方式,从而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前提和价值基础。在对“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活动”的考察中,马克思以事物双方的对立为前提,区分了不同矛盾性质,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向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实现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对自我意识主体的追求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劳动主体的异化问题,构成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起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实践原则,《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发展实践主体性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无产阶级的使命,追求自我解放;在《资本论》中阐述资本逻辑和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追求人类解放,标志着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马克思不同时期的重要著作,从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角度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19.
实践观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论核心,本文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指导,通过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突出实践教育地位等手段,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交往理论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交往范畴是我们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视角.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交往实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交往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要求以实施“平等对话”为策略,以选择“生活世界”为载体,以优化“互相理解”为方式,以确立“共同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