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乐宇 《辅导员》2011,(22):71-71
相对于西洋绘画以"光分明暗面"的造型技法,中国画的毛笔、宣纸等工具非常适合于笔墨的应用和发挥,是中国绘画造型技法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画的造型着眼于形、结构和固有色等因素,并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技法,成为中国画独特的造型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的特征是绘画理念、工具材料及其衍生的笔墨技法三者的统一,任何单独剥离其中一种或将其对立进行中国画的革新都是难以实现的。只有继承中国画的特长,发扬传统绘画中的中华文化精神,才是中国画革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法,既是绘画创作和鉴赏的准则,也是指导绘画的具体技法,其中所涉及的气韵与形体、气韵与笔墨、气韵与画家的精神等论述,对于当代中国绘画发展及中国画技法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琳 《考试周刊》2009,(37):47-47
中国画的笔墨既是形而下的材料工具与具体技法的运行痕迹,又是人性和人文品格的外化与张扬,其意象也即中国绘画线条意识的形式表示和线条造型的思维显示。作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视觉化文化样式之一的中国画艺术,在探索宇宙自然奥妙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描摹客观物象的外在体貌.一直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自我中心的态度,将包蕴着中国哲学内涵的创造性作为绘画追求的至高境界。而笔墨的创造与发展更加强调语言体系的逐步完善.笔墨精神和形式应用是中国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始终追求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绘画表现技法.中国画是以线作为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以中国传统特有的作画工具来表现,具有独到的造型方法和意蕴.从用线的表现技法及作品的表现形式看,中国画在其历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把线条和墨色作为其主要表现因素的,并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笔墨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伟 《青海教育》2008,(7):62-63
中国画是东方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笔墨一词,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统称,又具体为中国画工具材料之所指,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笔墨蕴涵中国画的审美特质,对笔墨可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周密 《文教资料》2012,(11):90-91
水墨是古人的心象之表,是一种最自然质朴的中国艺术方式。作为中国绘画语言的表现手法之一,形象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影响着一个民族的艺术气质。在中国文明特有的毛笔、墨、宣纸、绢等工具材料中,逐渐完善建立起来的长于"写"而短于"画",长于传达"动感"而短于表现"质感"的中国绘画造型语言,意味着中国画造型语言关注形象更本质的结构特征,并将这种对事物特征的把握提炼为一种绘画审美的文化语境——笔墨。本文结合临摹实践,着重谈谈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意趣。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变革究竞有没有底线?这条底线是什么?注重在绘画中经营诗的意象,笔墨技法营造意蕴相因相成不可分割,这是决定着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本质区别。中国画的审美价值体系以及技法体系也在极大程度上与其诗意化特征相关联。这应当是中国画的底线。因此,在美术学院、系的国画教学中,应该重视古典诗词和古代文论的教学,设置相关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主要表现语言.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学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渲泄的全部内涵.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笔墨具有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力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10.
许磊 《文教资料》2008,(17):60-61
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中国画的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是造型形式的高度体现,线条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有丰富的外观形式.一幅好的中国画应具有时代的笔墨语言,一切符合形神兼备和画面艺术追求的新技法,都赋予笔墨新的内涵,凝结着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在传统绘画艺术发展中,笔墨作为绘画语言形式,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绘画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笔墨在中国画创作和艺术表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中国画的艺术独特性、艺术表现性和艺术再现性,对中国画的创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画重视笔墨,笔墨是山水画的核心,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它与物象合为一体,不只是工具材料,更是联结着物质与精神的一个中介物,是中国画中最具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传统和最能体现画家情感意趣的重要因素。笔墨也是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它同时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讲究笔墨精妙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关键所在,笔墨相互结合,巧妙地运用在山水画中,使中国传统绘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
笔墨不仅是中国画的一种工具材料,更重要的是中国画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具有独特性和统一性。熟悉笔墨的演变历史和功用,加深对笔墨互动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是中国画学习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的特点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笔墨技巧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作为画者通过这种笔墨技巧来表现心声、抒发情感。作为书画工具的笔墨、纸在操作时都机地产生着奇妙的不可预测性,作为运用作画工具的画者来说,在他构思、执笔时,都有其预期的目的。然而当作画者运用书画工具,在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就产生了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实例,就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开展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笔墨造型是中国画的精髓,它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有选择地融合东西方绘画语汇和传统与现代的笔墨观。形成了当代中国画写实和写意两大笔墨造型阵营,并在开放和借鉴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西艺术交流始于明清,这一时期最大的特色是"西学东渐"。明末清初,传教士的进入促进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融合与发展,一改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及线描风格。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集中在记实性,其中发展较为瞩目的题材包括装饰性壁画、人物风俗、人物肖像、战功图及祭祀等。本文以《乾隆皇帝大阅图》为研究对象,从造型、明暗、构图及透视等方面详细阐述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画的影响,认为西方绘画技法促进了中国画对光影元素的运用、明暗和透视法的兴起以及色彩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之所以关系密切,可以追溯到文字的起源上,原始图画就是表意的文字符号,而且绘画和写字的工具都是"文房四宝",一支毛笔用"写"代"画",自然地把书法的"笔墨意趣"和自由的"图画造型"融合,两者相辅相成。在书法教学中,应以生为本,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将笔法与墨法有趣融合。  相似文献   

20.
王忠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1):114-118
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写意性正是中国画笔墨语言形式的本质内容。中国画笔墨不仅是一种工具材料属性和使用方法规则,而且是重要的绘画语言形式和鉴赏标准,这种多重属性特征无不以写意性融贯其中,传达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