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国家教育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国家教育权,是指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教育机构对教育的控制权,它在内容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教育方针的确定权,教育行政管理权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权,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权,既不能由国家独揽,也不能完全放任,宜以法律形式教授 权合格的学校代为行使,国家教育权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法制的确认与保障,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尊重公民的受教育权,教育法制建设和教育法学研究应以国家教育权为重心。  相似文献   

2.
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义务,也相应地享有一定的教育权利,这种权利与义务的相称、一致的关系则为公平。但现实中一些教师在行使教育权时却并未履行自己的义务或是未恰当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造成教师教育权行使的一些不公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评价、学生指导与学生惩戒上。透视这些教师教育权行使的不公问题,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并寻求矫正策略,则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程斯辉 《教育学报》2005,1(5):75-81
人权是人类成员即所有的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的存在形态是由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力构成的互相关联的体系。“受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它具有神圣性、不可缺少性、不可取代性和不可转让性。“受教育权”主要由“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与“获取受教育结果权”构成。从应有、法定与实有三个方面来考察“受教育权”,我国公民之“受教育权”的保障与实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也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和研究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农民这一特殊的群体的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现实中农民的教育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有着制度和意识两方面的原因。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农民平等受教育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应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完善对农民平等受教育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权是来自于国家的授权和父母、社会的委托 ,为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被确认的职务上必要的权利 ,具有非权力的人权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优先于教师的教育权的 ,教师在行使教育权的过程中不能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实践中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鉴于此 ,应确立以每“个”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 ,以民主的、尊重学生基本人权的教育方式 ,使每个学生获得适合其个人发展的、可选择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收回教育权运动是近代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立案的政策、措施以及教会方面的回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绝大部分教会大学和大多数敏会中学的立案基本结束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内中外教育并存的半殖民状态,从此教会学样不再作为一种外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半殖民状态,从此教会学样不再作为一种外国教育体制存在,而是作为中国私立教育体制的一部分由国家统一管理,这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教育权是来自于国家的授权和父母、社会的委托,为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被确认的职务上必要的权利,具有非权力的人权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优先于教师的教育权的,教师在行使教育权的过程中不能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实践中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鉴于此,应确立以每“个”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以民主的、尊重学生基本人权的教育方式,使每个学生获得适合其个人发展的、可选择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教育权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教育权对于民族地区尤其是自治地方发展民族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民族区域自治教育权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和自治地方加强多级立法是有效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教育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劳凯声 《教育研究》2021,42(8):23-34
近年来,我国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开始面对一系列新情况,人们不再局限于生存权和受益权,而是强调教育的自主、自决、自治,关注由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而产生的结果,由此教育选择成为新的权利主张.教育选择使教育的强制与自由从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公与私的关系问题,受教育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不仅与受教育义务相对应,同时也与教育自由相对应,因而对受教育权的内涵发展具有建构性作用.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论中外都曾产生过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潮和行动,导致权力的扩张及其对市民生活的介入.虽然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权力行使有着充分的合理性,然而如无明确的界限就极有可能造成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甚至剥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为权利与权力划界,为各自的活动规定范围,防止由于权力越界而产生的对权利的侵害.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应当受到高度重视,这是我国现实发展的需要,也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其保护的潮流相适应。教育权平等性保护必须在立法、民事和行政诉讼及宪法诉讼上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试述父母教育权的内容--从比较教育法制史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力 《比较教育研究》2001,22(11):11-16
父母的教育权,不仅指父母在家庭中享有的对子女的教育权利,还包括父母对学校教育所享有的权利。在美国,以《亲权卡》为例,已通过实体法明确规定父母在学校教育中享有多方面的权利,主要表现为父母的学校选择权和学校教育参加权。而目前在我国,父母在学校教育中的权利和地位都不是很明确。因而,为防止“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法律规范的空洞化,关键在于:既要从观念上打破或抛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分离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应以法制度的形式建立由学生亲权者组成的父母组织,使父母通过父母组织这一合法的形式行使其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决策、管理权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父母教育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父母——被遗忘的要素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结合,这已是教育工作者人人熟知的了。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26条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那么,采取何种途径、如何使家庭积极地配合学校这是每个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家庭的教育主体是父母,而父母所享有的教育权利状况和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又直接决定着父母的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着父母在学校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我国父母教育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受教育权及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受教育权包含实体性权利(平等的入学权、利用学校资源和条件自由完成学业的权利、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与程序性权利(知情权、申诉权、申请行政复议权、诉讼权),大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运行过程中,在思想观念、立法、保护途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使大学生受教育权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当下广大的农村教育资源日益“捉襟见肘”,进而危及、甚至剥夺了部分农村人口的教育权。正是基于这一现状,实现农村全面义务教育的责任首先是在政府,必须对农村的平等受教育权予以法制化、规范化,以确保其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论受教育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既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也关系到公民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服务于社会的能量。受教育权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进程,至今仍未能彻底实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受教育权在法律上的属性、衡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期人们能更多地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社会国家关系原理及宪法学的社会权利分析方法,对教育权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论证了学校由国家事业单位变为自主独立的社会组织,是教育权本性的回归;父母教育权利是框正国家、学校教育(管理)行为偏差的重要因素;公民教育权利的实现必然要求国家全面、实际地履行相关职责。  相似文献   

17.
本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决定国家原理及宪法学的社会权利分析方法,对教育权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论证了学校由国家事业单位变为自主独立的社会组织,是教育权本性的回归;父母教育权利是框正国家.学校教育(管理)行为偏差的重要因素;公民教育权利的实现必然要求国家全面、实际地履行相关职责。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既具有自由权属性,排除国家权力之介入,要求尊重受教育者之受教育自由。同时亦具有社会权属性,要求国家积极作为,建立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法规,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条件。公民受教育权之实现,必须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加强受教育权被侵害之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依法治教尚未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自觉行为。为保障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教育法律的配套性法规、规章尚需完善,法律规范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权是主权国家享有的公权力,具体表现为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权及教育司法权。面对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权需要在这三方面逐步改进,才能有效保护公民基本受教育权利,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