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教育部于2004年2月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修改现有的教学大纲,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听说为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模式转变为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 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和四六级考试办法,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渎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以实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激发国内非英语专业的在校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据调查,在我国高校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外语语种,同时也是诸多非英语专业学生首选的二外科目.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重大变革,教育部将通过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的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这三个方面是:修改现有教学大纲,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将现在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系统和四级、六级考试办法,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懂为主、以实用为主.作为外语院校,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应紧随其后,调整现有的模式,以满足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指出,英语教学改革呈现出三大趋势:教学重点从以阅读理解为主向以听说为主转变,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从被动灌输型向主动探索型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教学评价从以评价语法和理解为主向评价听力和实用为主转变。其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自主学习法探索有了很大进展,由此,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指出,英语教学改革呈现出三大趋势:教学重点从以阅读理解为主向以听说为主转变,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从被动灌输型向主动探索型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教学评价从以评价语法和理解为主向评价听力和实用为主转变。其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自主学习法探索有了很大进展,由此,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现状及背景分析 新的《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把考试这个教学评价系统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评价。《教学要求》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思路和教学实践与外语考试改革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有差距。教学大纲要求听说领先,注重听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学校英语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给学校英语教学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推行了把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现在的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作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初,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新一轮改革进程。这项改革已经获得重要进展,并且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发展趋势:一是教学重点从以阅读理解为主向以听说为主转变,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向现代主动探索型教学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学习;三是教学评价从以评价语法和理解为主向评价听力和实用能力为主转变,强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基于戴曼纯对语言能力的界定,参照《教学要求》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中的内容,我们制作了一份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问卷,对部分学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目的是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院校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制定教学大纲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三大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初,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新一轮改革进程。这项改革已经获得重要进展,并且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发展趋势:一是教学重点从以阅读理解为主向以听说为主转变,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向现代主动探索型教学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学习,三是教学评价从以评价语法和理解为主向评价听力和实用能力为主转变,强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淑敏 《成才之路》2009,(20):15-16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提出了把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加上课堂教学,作为推进外语教学改革的手段,实行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学校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英语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给学校英语教学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推行了把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现在的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作为推进外语教学改革的手段,实行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外语教学的全面互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四个根本性的转变:英语教学指导思想应从以阅读理解为主向以听说为主转变;英语教学模式应从被动灌输型向主动探索型转变;英语教学评价应从评价语法和理解为主向评价听力和实用为主转变;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要从自我提高型向终身学习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今年以来,教育部从三个方面对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是修改现有的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以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交际能力为主。二是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转变到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三是改革评价系统和四级、六级考试办法,贯彻学以致用的实用精神。  相似文献   

14.
孙春 《培训与研究》2006,23(8):118-119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已从原来以阅读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以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的客观必要性,提出了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促进“学习者自主”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就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新途径 ,改变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强调在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改革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模式:(1)采用“标准练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转变传统的闼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提高其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导控-互动"型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今年以来,教育部从三个方面对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重大改革。一是修改现有的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以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交际能力为主[1]。二是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一、改革目标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兼顾听说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建立新的教学、科研及教师进修机制,把比较繁重的课时减下来,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目标是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成为全国各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肇庆学院大学外语部尝试在20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实行以听说为主的英语课程改革。本文分析此次课程改革的效果并探讨其原因,希望能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关注《大学体验英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学体验英语》的编写原则教育部正在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 ,确定了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改革方向 ,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作为重点。这一改革方向和思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 ,是对实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推动。为此 ,我们以新教材必须突出大学生的综合实用表达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确定了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的编写原则。1.突出“加强听说、加强表达和加强实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