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中期,在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下,文人们建功立业的热情高温,屈骚忧国忧民、反抗现实的传统披发扬光大,骚体创作勃然而兴。蔡裹、王令诸人通过骚体来发愤抒情,激励名节,追求雄衰横放的奇峭美。随着竞争的加剧,文人们投时进取、兼济天下的热情渐趋消褪,走上了理性反省的道路。欧阳修的骚体创作对于骚体赋风的转变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郭祥正的骚体表现仕与隐的矛盾,雄衰与隽逸并存,王安石等人的骚体寓忧愤于淡泊之境,具有明显的玉变特征。文同的骚体表现出表里澄激的空灵境界。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是杰出的古文运动倡导者,更是唐代辞赋大家,其于贬谪时期所创作的十篇骚体文极具特色,本文即是以这十篇骚体文为研究对象,先探讨柳宗元政治上的遭遇以作为深入骚体文内容的基石,继而深入地耙梳与探讨文体流变的现象,以呈现柳宗元发扬屈骚融铸而成骚体文的讽谕与教化精神。柳宗元骚体文的写作方法借物讽刺、借事讽刺;其骚体文的艺术特色与蕴涵的思想包括:命题之善;篇篇有警语;以散文作序,骚为正文;精于描写,形象生动鲜明;讽刺隐微,深寓教化。从十篇骚体文的内涵、作法、艺术特色、蕴涵的思想及其对後世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藉以了解柳宗元骚体文的创发之功;其“穷形尽相”、“结合散韵”、“善用隐喻”的书写风格,不仅体现了“导扬讽谕”的文学观也在辞赋史上获得了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阮籍骚体以外向的社会批判与内在的理性探寻为主要内容。语言、意象多承屈骚,境界、气势于《庄子》;其追索的目标具有不确定性,语言、结构纵恣迭宕,用典较多而冷僻,由此形成清逸谬悠、深隐曲婉的艺术风格。嵇康《思亲诗》代人言情而寓丧母之悲,以世俗的方式表现世俗情感,与阮籍骚体的超尘脱俗形成鲜明对照,并与既为思旧、亦为辞旧,既为悼亡、亦为悯己的向秀《思旧赋》一起,导引了西晋骚体全面世俗化的风气。  相似文献   

4.
宋代文人普遍具有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的人生态度,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平淡之美。宋元之际遗民文人的骚体作品更多地选取日常生活场景,因而使得其骚体作品出现了自然冲淡的意境,这一时期骚体作品的意境创造呈现出趋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屈原骚体诗,以其瑰丽奇幻之美创造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艺术典范,其魂丽奇幻抒情特定之形成,在发生学意义上,源自屈原对于诗“抒情”的自觉以及诗人对民族高度活跃的情感个性的承传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苏轼、苏辙和苏门四学士的骚体辞赋创作对传统的骚体作品多有继承,如内容上继承骚体的骚怨精神,抒发贤人失志之悲,创作方法上有着普遍的祖骚宗汉的倾向,同时也有创新,如思想上兼容儒释道,体制趋于短小,进一步消解辞赋与诗歌、散文之间的区别,风格各异,呈现北宋骚体辞赋的真正面貌,对后世的骚体辞赋创作、屈原形象的确立、骚体文特征的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许多人只强调汉代文学的代表体式是猎苑大赋而断言汉代没有抒情文学,认为只有诗歌才是抒情文体。而大量骚体赋的存在尤其是它所担当的抒情功能却一直被忽略。笔者认为骚体赋是汉人默认的抒情载体,与骋词大赋共同构成了汉代文学的整体,不应轻视。  相似文献   

8.
南朝骚体文学艺术上的新变,是当时唯美主义文学革新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兴的诗歌影响激活的结果。此时期骚体的变革主要侧重于形式体制和表现艺术,其方式并非绝然的否定,而是继承摹仿与出奇求新并行。就形式体制而言,骚体与诗体、赋体紧密融合,形成了一种句式灵活、声韵流转、摇曳跌宕的特殊风格;就艺术表现而言,南朝骚体特别注重语言的锤炼、声色的追求、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性和诗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张衡所处的安顺之朝,士人们重新顾慕楚风,庄骚又有复兴之势.这一学术和文风的转变在张衡诗赋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其创作中所表现出对楚骚的因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骚怨精神的承继与改造,二是骚体比兴系统的模拟与传承,三是骚体句度结构的承袭与再创.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散文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创作趋向体现在问对、十骚和游记中,具有共同的务奇趣味。问对体好虚拟构思,并在夸饰铺述中求奇;十骚体则充满突兀之气,在怪僻中作奇;山水游记则在自适山水中,表现出柳宗元的静心好奇。  相似文献   

11.
唐末诗人皮日休的讽悼文《九讽》是对屈原骚体文的继承。在思想内容上继承了屈原骚体文的怨刺精神;同时,他的文中又呈现了前人还未出现的民主思想,显示出了理性主义的思维,体现了对屈原骚体文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穆伟  杨征 《华章》2011,(14)
通过对<全唐诗>、<全唐文>等文献的研究,中唐是唐代骚体作品最多的一个时期,这些骚体作品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存在于骚体诗、骚体赋、哀祭类文中的骚体、碑志类铭文中的骚体集中形式.骚体诗主要集中在以歌、辞、引、操等命名的乐府古诗的创作中,本文试分析骚体诗及其在中唐骚体文学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创作动机、题材范围两方面对司马相如骚体赋与贾谊、司马迁等人的骚体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司马 如对骚体赋这一文体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它的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之文学,从骚体到汉代骚体赋再到六朝赋一路走来,继承与创新并存,到了王粲的《登楼赋》,无论从内容还是体式它都表现除了一种楚辞精神的回归,是楚辞精神在发展继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复兴,也因此成为了六朝赋之典范。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的“骚体文”因其文体的特殊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在宋代受到一致好评。北宋时期的晁补之第一次大量地评点柳宗元“骚体文”,初步确立了柳宗元在“骚学史”上的大家地位。南宋的朱熹在晁补之的基础上编订《楚辞后语》确定了柳宗元在“骚体文”创作上的经典地位。刘克庄对柳宗元“骚体文”艺术的高度认同,标志着柳宗元“骚体文”在南宋接受过程的趋于完成。柳宗元“骚体文”在宋代的接受与宋代学术思想的演进历程息息相关,其中透射出宋人“古中求变”的决心与勇气。  相似文献   

16.
骚体文学即楚辞体文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屈、宋而后的纯楚骚体、楚歌体和骚体赋三种体式的作品,以及楚骚与赋、乐府诗、七言诗、哀吊文、骈文、曲予词、戏曲等多种文体的相互关系,并涉及到文体演变史、文学接受史、文人心态史等多个领域。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当代楚辞学学科视域与学科空间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柳宗元的文章,有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一部分作品冷静、清醒,闪烁着理性的火花,属理智型作品;另一部分作品则抑郁、愤懑,迴旋着一股排遣不开的压抑之气,属情绪型作品。从内容上看,前者为非文艺性的政论文,以《贞符》、《非国语》、《封建论》等为代表;后者则是纯粹文艺性的散文,以山水记,智愚巧拙文、骚体文为代表。两种不同风  相似文献   

18.
汉代是有载籍以来全面接受和传播屈骚精神的第一朝,汉代骚体赋又是汉人接受传播屈骚精神的艺术结晶。汉代骚体赋从文体特征到题材内容、思想情感,始终映射出屈骚的光辉。汉代骚体赋对屈骚的接受突显出“士不遇”的忧惠,对忠君爱国精神、正直高尚品格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对屈原以身殉国行为的批评。凡此种种,忧患、颂扬、肯定与批评,都反映了汉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思想观念,并带上汉代大一统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汉代骚体赋中儒学意蕴浓厚,推动了骚体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因违背楚辞本身重自由抒情和摹写的特质,而陷入文体僵化的局面;魏晋骚体赋由汉代的重讽谏劝教原则向重抒情、个性和生活化等方面转变,儒家经典中文学性最强的《诗经》、《周易》与楚辞深度融合,促进了骚体赋的时代新变。  相似文献   

20.
赋体溯源     
《汉书.艺文怎》录载赋包括辞与赋,说明辞赋本属于一体。第一个以赋名篇的是荀卿,贾谊用荀卿“赋”之名,屈原辞之实,创汉初骚体赋,枚乘《七发》定汉赋体式。上溯屈、荀之辞赋,根于《易》,宗于《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